中國古代盔甲為什麼沒有面具防護?老祖宗難道沒有想到嗎?
鎧甲是一種重要的軍戎服飾,在中西方的歷史上都曾出現多種形式各異的精美鎧甲。我國鎧甲的歷史韻源流長,原始社會就曾產生了一種結構簡單的護體工具,隨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人們生活實踐的增多,鎧甲的外形設計和製造工藝不斷取得進步,而鎧甲的使用材質也在發展的需要中發生變化。鎧甲是世界服飾發展史中的一種獨特服飾形式,它的的設計涵蓋於實用、審美、人體工學。和大多數的人類造物一樣,鎧甲是人類製造用來克服其自身條件的某種限制的工具,最初的戰爭中使用鎧甲,是出於加強自身護體能力,提高軍隊戰鬥力的需求。1. 鎧甲的起源到了戰國時期,由於諸侯國之間經常發生戰爭,戰爭規模的不斷增大和戰爭形式的多種多樣,人們開始成流水線式的產出少量的鐵甲和青銅甲。而這時的鎧甲的顯著特點就是出現了等級變化和士兵的等級和兵種不同,所穿的鎧甲形制也有不同。到了漢朝,漢代鎧甲的在形式開始變得更加複雜,除了最初的為保護胸部和背部的身甲外,也開始出現為了保護頭部的護甲。鎧甲製造在北宋時期達到一個新的頂峯,宋代以後,,雖然火器已經出現,但是鎧甲仍然是非常重要的防護裝備。到了明朝中期,火器的進一步發展,而舊式鎧甲已經在新的武器面前愈發顯得力不從心,出現了紡織品為原材料,如絲綢、棉、麻、織布等高強度的材料所製成的鎧甲。特別是在中國普及棉花種植,原材料的價格大量降低,所以新式戰甲得到迅速普及。2. 中國古代鎧甲各部分的研究到了漢朝,由於“百鍊鋼”技術成為當時煉製鋼鐵的主要技術,使得人們開始可以進一步的出現進行更加完美的設計。而靈活性也增加不少。唐朝臂甲上部都開始安裝皮製的傘形護具,用於保護肘部。我們可以發現中國的盔甲的防護部位最多延伸至頸部,對於面部的防護,無論是哪一個朝代,都未曾大規模的推開,而同時期的歐洲中世紀和日本,都已經出現了面具防護,使用這種半封閉的以此保護士兵的面部以求不被弓箭、長刀劃傷。在日本、歐美鎧甲的傳世藏品來看,這種半封閉式的面具,用比較柔韌的鏈條鏈接,使用上方的長條形的間隙來獲取視野,也通過這個空隙來保證士兵的氧氣供應,這種面部在當時的歐洲已經相對十分成熟。3. 為什麼中國沒有大規模的出現面部防具先從實用性上來説,這種半封閉式的面具防護,對於士兵的實際戰鬥中也出現一些非常不方便的缺點,首先在其本身鎧甲的重量上,明顯增加,尤其是鎧甲發展的前期,材質尚且還是青銅或是鐵製,對士兵來説需要付出的體力太多,行動十分不便。還有在氧氣供應上考慮,半封閉式防護,對士兵的氧氣供應可以説是大量減少,尤其在經歷一次比較重大戰役,可以這麼説完全是可能出現缺氧的情況。再從兵種上考慮,中國古代戰爭,弩兵的數量可以説十分眾多的,比起日本、歐洲的近身拼殺可以説非常少,兩軍交戰,兩軍前列往往佈置許多的盾甲兵,巨大的護盾如果尚且無法防護,那麼面具防護就更是杯水車薪了。而且中國士兵近戰大都使用刀,長度畢竟有限,不像歐洲的武器,往往長度比較夠,往往使用矛,可以穿透盔甲給予傷害。再説對於戰鬥視野,防護全面的歐洲重騎兵雖然裹的嚴嚴實實,但是在戰鬥中無法去觀察周圍的環境,雖然中國古代盔甲沒有面部防護,但是明顯靈活不少,也更加的便於觀察周圍情況,迅速制定戰略,以求奇兵制勝。打仗素來講究兵貴神速,迅速的發現敵人並進行打擊,所以輕便靈活的頭盔成為首選了。從精神方面來説,自秦朝以後,就有軍工獎勵,就是使得底層士兵作戰勇猛,將生死置之度外,因此不屑於佩戴笨重礙事的頭盔,在加上中國普通士兵的地位比較低,相對於歐洲騎士大都是貴族,造價極其昂貴,都是自己請專業工匠打造。地位的差距之大,可以説是天差地別,另外軍人在中國古代社會地位較低,而且往往為臨時強徵的民力,而歐州的騎士則是地位很高的貴族,裝備自然有很大差距。再加上中國古代的缺乏富鐵礦,在鍛造材料就不太允許。中國古代對於鎧甲的管制十分嚴格,不允許私人軍隊的存在,一旦遇到戰事,武器裝備都是直接由國家提供,個人私造兵器是重罪,自然也就不能出現私人軍隊有非常精密的裝備。從造價中來説,中國古代生產力低下,製造一套完整的盔甲,價格是十分高亢的,徐光啓《申明初意錄呈原疏疏》裏面説的“議軍資……並皮氈、布襯、煤炭工食、欲求精好,所費不貲,酌量中等費用,每副非十二兩不可。”做工比較精良的一套盔甲,就需要12兩白銀,而徐光啓本人就是主張中西交流,他不可能不知道歐洲的面具防護,之所以沒有使用,和造價昂貴是有着十分密切關係,而這個時候鎧甲的製造成本減低的時候,成本尚且如此高,再加上明朝火器的不斷髮展,盔甲的防護力已經大量下滑。這也是沒有選擇面部護具的原因之一。現在軍隊的防具方面已經大量減輕,我們老祖先早就發現這一特點,所以也就普及面部防具。4. 結語中國古代盔甲的發展歷史經歷了漫長而複雜的演變過程,我們在研究盔甲發展的歷史的過程中,必須要研究其實用性,和戰爭需要性上考慮,無論是從藝術角度還是實用角度,鎧甲都是我國古代的一件瑰寶,凝聚着無數先人的智慧,今天的我們更要注重其價值,不僅要保護傳承,更要重視借鑑和吸收。面對這些已經封存了千百年的盔甲改革史,人們大多都會有一種滄桑感受,感到對戰爭的敬畏,這也是這些歷史存在的價值,這樣才會使得中華民族文化得到持久的生命力。右下角留言,看看你喜歡哪種冷兵器!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06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