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肖國偉:營智環境建設要把人才金融和科技金融結合起來

由 巫馬言 發佈於 科技

近日,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合作交流會——“加快打造一流營智環境交流會”在南沙舉辦,首次提出了“營智環境”新概念。會上,來自粵港澳三地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和青年創新創業嘉賓對南沙在“營智環境”打造、人才工作上的探索提出建議,為“營智環境”新理念豐富新內涵。

廣東晶科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廣州市政協委員、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肖國偉表示,15年來在南沙創業和發展,南沙就是他的第二故鄉。肖國偉提出,相對於周邊城市和地區來説,南沙有優勢,有劣勢,在政策的制定和發展上要有突破,不可能求面面突破,這是不切合實際的。結合南沙的優勢和特點,打造自身優於上海、北京,甚至於東京灣區、紐約灣區、倫敦灣區的創新政策,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當中有亮點的明珠,吸引有才之士聚集南沙,發展南沙。

媒體:作為紮根在南沙的企業家,從企業的角度談談對於南沙提出“營智環境”有什麼評價?

肖國偉:我本人實際上也是15年前在南沙開始創業,帶領晶科電子的同事和投資人發展到今天,從最初只有二十多人發展到現在一千多人的規模,年產值超過10億元。可以説,晶科電子的成長也見證了南沙的發展,見證了南沙這幾年的騰飛,和南沙共同分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起來的優勢。

晶科電子作為一個在香港科技大學初創的企業,到如今把香港的研發生產全部搬遷到南沙,親身經歷了南沙從最初的一片灘塗發展到今天擁有良好營商環境。我感受最深的是,作為在南沙創業發展15年的老企業一員,見證南沙創造落地許多新的政策,尤其是今天活動提到的“營智環境”,和營商環境本身密不可分,這是非常好的政策連貫性的提法。

南沙的營商環境成長是從平面走向立體的,這點我們做企業的深有體會。比如前幾年,有相應的領導幫我們解決具體的問題,但後來隨着南沙的發展和企業的成長,南沙營商環境已經呈現成熟的立體生態。從科技創新企業角度來説,晶科電子70%的市場在海外,我們的競爭對手全是國際知名企業,甚至世界五百強。能進入這樣的市場,實際上説明我們所處的營商環境、企業的經營競爭力、人才競爭力一定是好的。否則我的客户來南沙之後,可能發現對話不在一個平台、不在一個層次上,那我們根本不可能拿到市場的訂單。這是我作為一個企業家、投資人深切感受到的。

媒體:從企業的實際操作角度出發,可否對南沙打造“營智環境”提出建議?

肖國偉:進一步把吸引人才“營智環境”和企業的具體創新結合起來。中美貿易戰和今年發生的疫情,對創新型企業的影響是非常巨大而且深遠的,使我們不得不把原來企業預計五年後做的事加快和提前。由於企業還是有一定的資金儲備和產業鏈的聚集度,上游的供應商、下游的合作伙伴也迫切提出要求我們在擴產、在創新投入和研發投入上加大力度,縮短時間,這點超出我們的想象。外部環境反而加速了企業在創新、投資上的力度,只要有機會,甚至願意去冒險。在這種情況下,只有一條路,你不投資、不擴張、不創新是沒有生路的。也是這個原因,晶科電子和投資人相關聯的吉利集團,在南沙率先完成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的佈局。我們的廠房、新的產業園區僅僅用了12個月的時間,預計今年12月初就能交付使用。這個速度也是超出我們的想象。我體會到,隨着這樣一個大環境的演變,無論是營商環境還是“營智環境”,都應該隨着企業的創新去打造新政策。

行業常常談到科技金融,今天我想談人才金融,包括我本人和投資團隊,拿出了幾千萬甚至近億的資金投入到公司裏。人才金融和科技金融是密不可分的,實際上政府在制定政策過程當中,可以把金融政策和人才結合在一起,尤其像一些高端人才、高層次人才和產業化人才,個人拿到多少並不是最核心的,而是要結合正在發展創業的企業,因此我提出把人才金融和科技金融結合起來。

【南方日報 南方+記者】柳時強

【通訊員】羅瑞嫺

【作者】 柳時強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