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先生”和最後的女獵人》故事板。
部分參演成員合影。
導演魏文彬(左)為兩位主演錢琪瑩(中)、劉子華講戲。
新華社北京3月2日電(記者劉小草)3月2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用互動遊戲講脱貧故事,這創意“亮”了——新華網破億爆款創意互動視頻〈“鬼先生”和最後的女獵人〉,帶給玩家滿滿的脱貧攻堅參與感》的報道。
遇到野豬,你要如何選擇:
A.放它一馬 B.攻擊野豬
對於任何一位普通遊戲玩家來説,這樣的選項一定不會陌生,它經常出現在各類RPG(角色扮演遊戲)場景中。
但你恐怕很難想象,這樣的對話會和脱貧攻堅故事有關。
點擊選項“攻擊野豬”,玩家操控的拉祜族女獵人使出一套華麗的“滑鏟”“迴旋踢”,不僅戰勝了野豬,還能收穫豐富的戰利品;
隨着劇情的推進,女獵人會遭遇種種困難,需要學習“種植技術”,以及“認字”“養豬”“算術”“網購”等“知識技能”,提升實力;
“屬性值”全方位強化的女獵人,種出一排排茶樹,成功“轉行”,遊戲順利通關……
這是一款開創性的互動視頻產品。它將真人拍攝與三維場景虛實結合,使用角色扮演類和模擬經營類遊戲畫面風格,講述貧困地區裏“鬼先生”和女獵人通過“轉行”脱貧致富的故事。
2月24日,這款由新華網推出的RPG創意互動視頻《“鬼先生”和最後的女獵人》,在新華網首頁、新華社客户端、新華社微信公眾號、B站等平台同步播發,累計訪問量高達1.13億,收穫點贊無數。
正如許多網友所言:能玩到一款高水準的扶貧主題遊戲,居然還是國家通訊社出品,這樣奇妙的體驗還是第一次。
(小標題)“接地氣的絕妙嘗試”
“這就是傳説中的國家隊講故事的水準嗎?愛了愛了。”
“好傢伙,我直接好傢伙!足足玩了四遍,過完所有劇情,讓我目瞪口呆。”
“這遊戲要是出了,我氪金!”
“我願稱之為超級接地氣的絕妙嘗試!”
在網友的頻頻點贊中,創意和故事無疑是高頻詞彙。
一個好產品是創意重要,還是故事的內核更重要?
在《“鬼先生”和最後的女獵人》編劇陳凱茵的眼中,真實才是感人的基礎,也是網友認為創意產品“接地氣”的根本原因。
遊戲中“鬼先生”和“女獵人”的故事原型,取材於新華社兩篇優秀的報道《“鬼先生”轉業》和《當幸福來敲門|最後的“女獵人”》。
一個是千字短文,一個是4分半的短視頻,兩篇報道篇幅都不長,共同點是“乾貨”滿滿。
“最早注意到的是‘鬼先生’,真的很驚豔,故事有畫面感,充滿了戲劇衝突,就把這篇稿子放心上了。”
回憶起創作緣起,陳凱茵將時間追溯到了與“鬼先生”的第一次“相遇”。
“後來為脱貧攻堅產品撰寫劇本時,我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它;在團隊裏分享了這篇稿子後,大家都很認同這樣的好內容,一拍即合。”
為此,她和原稿記者一次次見面,聊細節、扒素材,只為了能更深刻地理解主人公的心路歷程,理解他與扶貧幹部的關係。
從小故事、小切口入手,主創團隊將故事中的亮點與感人之處再“提亮”並進行藝術化“放大”。讓受眾在體驗產品的過程中,不由自主地體會到報道中主人公所處的困境與他們所發揮的主觀能動性。
“新華社是一個內容富礦,需要我們深度挖掘。”陳凱茵説,“這兩篇原作本身就很能打動人,是整個產品的基礎。”
僅前期策劃環節,團隊就花了一個月。從確定故事和主人公,確定表現形式,分鏡腳本撰寫,到繪製故事板、堪景、購買服裝和道具、細化拍攝方案,每一個環節都經歷了反覆打磨。
“首先要體現扶貧幹部幫扶、貧困羣眾通過自身努力實現脱貧的過程;其次故事要有趣,足夠吸引人但又不能過於出格;再次,這些內容還要能通過我們的技術力量實現;最後就是成本能控制得住。所以腳本反覆修改。”導演魏文彬説。
最終的作品,融合了兩個人物的共性——如何從已經淡出歷史舞台的行業順利“轉行”,擺脱貧窮落後的命運。
遊戲中,玩家可以選擇角色,以第三人稱視角體驗整個故事,在關鍵節點作出選擇,決定劇情走向,和主角一起體驗脱貧經歷。
“脱貧攻堅離不開每個中國人的付出。”讓每一位玩家都有更強烈的參與感,從而在劇情的選擇中,不斷強化對脱貧攻堅艱難的真實體驗。
在最後的長卷部分,團隊更是融入了眾多脱貧攻堅的“真”英雄故事。一張張真實面孔,將玩家拉回現實。
在趣味互動中深入瞭解脱貧之不易,也為遊戲增添了幾分“厚重感”和“人情味”。
(小標題)“爆款”背後,是創意、專業、細節的反覆打磨
製作這樣的一款融媒產品,到底難在哪兒?
“宏大議題下要不失感動!”
“嚴肅中帶着些許活潑!”
“形式一定要新!新!新!”
“只有3000元預算,卻要有弩、有挖掘機、有小樹林?還要有真人PK野豬狗熊?”
魏文彬用了一個“網紅”詞彙來總結:“五彩斑斕的黑。”
他笑着解釋:“現在這個詞成了不合理要求的典型。三維裏有一種材質屬性叫‘各向異性’,就是可以調出五彩斑斕的黑。”
辦法總比困難多。
創意和專業相結合,“五彩斑斕的黑”也並非“痴心妄想”。
為了達到遊戲畫面的質感,他們採用無人機、三維動畫特效和真人實拍結合的手段。無人機的跟蹤功能讓鏡頭與角色保持相對位置,呈現出遊戲常用的“上帝”視角。
而對於演員和場地要求高的“上帝”視角畫面,他們則在新華媒體創意工場樓下搭建起綠幕,由身邊的同事客串出演遊戲NPC(角色),攝像師在二樓平台上人工手持拍攝。
後期三維製作出部分虛擬場景,更好地還原了故事中的情節。
預算有限,他們在策劃環節就仔細評估。
“懂行的觀眾會發現,我們有的場景是真實的,有的場景是真實地面結合三維虛擬建築和植物,有的場景完全是虛擬的三維場景。這都是在前期策劃仔細評估過的,目的是達到最好效果的同時最省成本。”魏文彬説。
“鬼先生”到村裏開會那場戲,服裝是導演託親戚從山東老家寄來的舊衣服,二三十年前的“流行”服飾穿上身,一秒“穿越”,前來客串的同事們當場樂開了花;
扶貧幹部找男主談話那場戲,背景裏氣宇軒昂、頭頂Lv.1(等級一)的公雞,居然是身價百元的“真雞”出鏡……
有趣的細節裏飽含着滿滿的誠意。
負責“武打戲”的“女獵人”錢琪瑩,平時喜歡健身,動作靈活,卻也排練了兩個下午,才終於學會了兩段充滿遊戲風格的武打動作。而最終在後期“炫酷”的動畫特效加持下,女獵人成為遊戲中最“吸睛”的存在。
為了配合不同平台的屬性和傳播形式,團隊成員還細心地製作了交互版本和無交互版本,全面覆蓋不同人羣的需求。
創新,永遠在路上。
如何讓老題材煥發新生機,是面對重大選題報道時最常見的問題。
用“遊戲”的方式活潑表現扶貧這個重大選題的“高大上”,使其貼近受眾,是新華網用RPG(角色扮演遊戲)創意互動視頻《“鬼先生”和最後的女獵人》尋找到的解決辦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