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監管時代”,直播帶貨不能再忽悠

進入“監管時代”,直播帶貨不能再忽悠

無規矩不成方圓,風頭正猛的直播帶貨行業,將要立規矩、設門檻。首部全國性社團標準《視頻直播購物運營和服務基本規範》和《網絡購物誠信服務體系評價指南》將於7月發佈執行。該標準對行業術語和定義、“帶貨”產品的商品質量、直播場景軟硬件要求、網絡主播的行為規範、行業企業的經營管理、內容發佈平台合規性、監管部門的監督管理等,均做出規範要求。

作為流量與零售的新鮮入口,直播帶貨在疫情催化下盡顯活力,風靡全國。頭部主播帶貨業績屢創新高,明星、企業家跨界試水,添薪加火;政府官員也披掛上陣,為農副產品賣力吆喝。然而,直播帶貨火力全開的同時,由於部分主播和平台要流量不要質量,行業信用等問題也層出不窮。不少直播間“剁手族”都有貨不對板、售後遇阻的經歷,前不久,羅永浩賣出的鮮花大面積乾枯發黑就是一個例證。商家也面臨直播公司的欺詐風險。據北京晚報報道,經營服裝的陳女士被一家僱粉絲充流量的公司欺騙,直播賣貨後,不僅一單未開,還倒貼數萬元。此外,在直播帶貨產生的種種糾紛中,主播及平台方該承擔的責任也一直備受爭議,難以斷清。

直播帶貨亂象叢生不容忽視,如果放任不管,傷害的不僅是權益受損者,還有這一熱門消費方式的發展走勢。作為全國性直播電商標準,出台《視頻直播購物運營和服務基本規範》,可謂正當其時。規範既側重對商品質量的保障,也兼顧主播、企業、平台的行為規範,同時在監管領域作出了進一步要求,這無疑有助於行業各方對標找差,改不足、明方向,同時清除濫竽充數的劣跡主播,懲治不守信用方,讓化解糾紛的過程有章可循,起到震懾警戒、淨化環境的作用。

後疫情時代,直播帶貨已成為激活消費、提振經濟的營銷主力。任重道遠,直播帶貨應在風清氣正的空間內健康成長,而不是在魚龍混雜的環境中野蠻生長。出台全國性直播電商標準,就是給衝勁兒十足的直播帶貨增加後勁兒,促進直播帶貨儘快步入正軌、良性發展,將消費者、商家對直播帶貨的一時熱忱轉變為長久習慣。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01 字。

轉載請註明: 進入“監管時代”,直播帶貨不能再忽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