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張澤炎)“別人都覺得我們是血賺,但實際上辛苦只有自己知道。”杭州某MCN機構管理者王寒對記者表示。
在MCN機構幹了兩年,王寒對網紅主播的辛苦深有體會:“粉絲的增長是需要時間進行積累的,並且要不間斷地做直播,下播後要再去操心第二天的直播。很多主播是晚上直播,晝夜顛倒,但如果休息了,粉絲就會流向別家,也不敢休息。”王寒表示,正因為做主播非常辛苦,找主播是MCN機構永恆的話題。在國內某知名直播平台,只要博主粉絲增長較快,就會有大大小小的MCN向其遞上橄欖枝。但很多年輕人只是三分鐘熱情,做兩天就不幹了,“吃不了這個苦。”與外界想象的不同,王寒表示,MCN機構並沒有那麼好做。頭部MCN機構入局早、資本雄厚,對於中小機構來説無法複製。很多頭部MCN機構可能早在五六年前已經入局,用時間和經驗積累了大量網紅,前期對網紅的投入主要就是燒錢,因為彼時網紅直播還沒有變現能力。
“很重要的一點是,很多網紅在成名之後,會與之前簽約的MCN機構產生經濟糾紛,如果前期這些中小型MCN機構花費大量時間、金錢來培養這些網紅,那麼損失是非常慘重的。”據克勞鋭發佈的《2020年中國MCN行業發展研究白皮書》顯示,2019年中國MCN機構數量一舉突破20000家,相較2018年翻了近4倍,遠超2015-2018年機構數量總和。有商家對記者表示,有些MCN機構旗下網紅雖然粉絲數目有幾百萬,但帶貨數據“慘不忍睹”,只是想靠“坑位費”大撈一筆,刷單沖銷量。剛剛簽約MCN機構的主播小美對記者表示,並非所有主播都可以帶貨,帶貨只是MCN機構對頭部主播的“獎賞”。即使是自己聯繫上品牌,也需要按照與機構簽訂的比例進行分成,否則流量會很低。數據做得不好看,就沒法交差了:“我的粉絲數目前才不到1萬,沒法爭取更多的互動。在進入直播行業之前,覺得這一行很光鮮,但背後的辛酸只有我們自己知道。”新京報記者 張澤炎 編輯 趙澤 校對 李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