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眾系統”背後的“流量生意”,酷開究竟意欲何為?

“小眾系統”背後的“流量生意”,酷開究竟意欲何為?

文:互聯網江湖

操作系統這一基礎設施,酷開真的能夠做好嗎?

近日,酷開網絡召開了一場發佈會,發佈了最新的酷開系統8。單從發佈會內容來看,這個被命名為“無界空間”的操作系統,似乎頗具野心。據悉,該系統將能夠驅動所有硬件的系統,既包含物聯網(IoT)、也包含屏聯網(Dot)。

結合此前有關酷開分拆上市的傳聞,酷開似乎也想借這場發佈會,為資本市場講一個OTT、物聯網系統的新故事,至於酷開系統8能否真正成為一個廣泛應用的物聯網領域操作系統,其實前景不容樂觀。

“小眾系統”背後的“流量生意”,酷開系統8的故事豐滿嗎?

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除創維、酷開產品使用酷開操作系統外,松下電器、飛利浦等二三線智能電視廠商也在酷開授權下使用。對於無意在軟件層面投入更多的二三線品牌來説,這樣的合作似乎十分划算。

而在一線品牌中,索尼搭載Android,三星有Tizen,華為有鴻蒙OS,其他有軟件開發能力的廠商(比如海信、康佳、小米等)都選擇基於開源的Android平台+自家UI設計打造自己身的操作系統。

換句話來説,酷開系統實際上是一個為二三線以及以下廠商提供的一個解決方案:酷開獲得用户流量覆蓋,二、三線以下品牌獲得系統使用授權,削減軟件投入成本。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的一份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年底,海信、康佳、創維、TCL、長虹五大國產品牌激活總量突破1.3億台,較上年同期增長20.8%,另一方面,外資品牌激活終端數量市場佔比為10.6%,除了三星、索尼等高端品牌之外,其他外資品牌佔有率偏低。

換言之,酷開系統8的非創維繫品牌裝機量其實很小,市場空間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大。因此,互聯網江湖(VIPIT1)認為,不排除用“小眾系統”的“流量生意”去迎合資本預期的可能性。

“小眾系統”背後的“流量生意”,酷開究竟意欲何為?

根據天眼查App統計數據顯示,目前酷開網絡已經經過3次戰略融資,前段時間傳出拆分上市的消息後,酷開網絡其實也需要一些動作,去講一個全新的OTT+IoT的資本故事,從而回應資本市場的期待。

不過,對於酷開來説,講一個“OTT+IoT”操作系統的故事,或許並不能夠讓資本市場滿意。

從酷開系統8的發佈會上公佈的技術內容來看,酷開8融合了“以家庭為中心的數據體系、用户引擎、大規模與精細化人羣技術。”換句話來説,酷開所謂的IoT、DoT,本質上還是為了廣告投放,似乎並沒有真正涉及物聯網操作系統的真正內核:構建起從應用到服務的完整生態。

另外,從廣告投放的角度來看,OTT廣告變現的空間也在收窄。去年7月份,江蘇省消保委的一份調查顯示,有90.66%的消費者認為有必要對開機廣告進行整改。隨後江蘇省消保委約談了包括創維在內的一批企業,要求對廣告問題進行整改。

一方面, 政策壓力下,OTT終端的變現空間在縮窄,另一方面,隨着市場競爭加劇,用户體驗導向下廣告變現將繼續被弱化,內容、服務生態變現價值逐漸凸顯。

以操作系統為平台,做內容與服務變現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必須有一個完善技術、內容、服務生態,一言蔽之,操作系統本身完善程度,是做商業化的必要前提。

“無界空間”的營銷概念玩得好,不代表操作系統的生意就能做好,所謂的“屏聯網”也可能只是多設備協同功能的公關話術,實際上,無論是華為還是蘋果,早已經在多設備上實現了類似的協同功能。

另外,做操作系統對於任何一家企業來説都絕非易事。

以三星的Tizen系統為例,當年三星為了擺脱對Android生態的依賴,曾經與英特爾在Linux平台上合作開發了Tizen,當時Tizen是為了移動終端開發,然後數年之後的今天,三星卻再也沒有推出Tizen系統的新品手機。

深究其因,還是在於Android豐富技術、軟件生態下,內容與服務的商業化更容易實現。

這也是為什麼國內的操作系統,大多是基於Android平台的修改優化,只有鴻蒙os、阿里雲os少數廠商是基於Linux內核開發。

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施馬倫塞曾經對平台經濟有一個精確的總結:“能夠對雙邊夥伴、用户產生價值和吸引力,形成符合定位的平台分工能夠有合理的利潤分配機制,保證各方從中有利可圖。”

無論是OTT系統還是IoT系統,抑或是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系統本身的可用性是一個基本前提,一個成熟的,可商業化的操作系統有足夠大人才、技術、資金、時間投入,並且形成一種開發者、用户以及廠商之間的利益平衡機制,而後者也是一個操作系統是否完善的重要判斷標準。

而酷開作為一個從傳統電商企業衍化而來的企業,無論是技術基因還是商業資源,可能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無法支撐其打造一個真正的物聯網IoT系統生態。

商業化的IoT操作系統生態,難有酷開一席之地

從微軟發佈第一代圖形化的操作系統windows,到後來的win98、xp以及如今的win10系統的迭代,我們不難發現一個趨勢,那就是操作系統的發展始終朝着“中心化、生態化”的發展方向不斷演進。

在這個演進的過程中,以用户體驗為導向,以技術支持為基礎支撐,以生態化為衍化路徑,從技術到硬件再到軟件已經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

“IoT操作系統最大的難點在於它不僅僅要構建一個完整的技術生態和應用生態,還需要有一個完整的硬件生態。”有行業觀察人士指出:“不同類型的IoT硬件是有很強的壁壘性的,比如智能電商和智能空調,因此,如何用操作系統打通不同行業之間的商業壁壘才是核心問題所在。”

換句話來説,打造一個全新的操作系統,實際上不僅僅是系統開發,更重要的是建立以一套有着商業化基礎,能夠為開發者、用户、硬件產商帶來價值增量的商業生態。

IoT系統的節點作用,在於以輕量化的系統能力,讓電腦、電視、手機、智能家居等不同產品的硬件能力可以互相調用,實現互為一體。由於涉及多種硬件的通用性和適配性,IoT系統在技術難度上比移動智能操作系統還要高出一個數量級。

物聯網操作系統與移動智能系統有着很大不同,其中一個很重要的點在於硬件迭代週期的差異。

比如説,現在的手機更新換代週期是一年左右,蘋果的用户可能稍長一點,但大抵不會超過3年,但IoT硬件卻大不相同,用户不可能因為系統、硬件的迭代升級加速換新週期,比如智能電視、智能冰箱等,這就要求系統本身足夠輕,並且有較強的縱向兼容性。

比如説,一款設計壽命在8年的智能冰箱,如何保證8年後IoT系統的可用性,就是一個很難解決的技術問題,解決這個問題,可能需要芯片與底層系統的開發能力,這顯然是如今的酷開所不具備的。

技術問題或許還不是酷開面臨的最大的問題,任何新興操作系統商業化最大的短板,是生態的薄弱。這也是為什麼谷歌物聯網操作系統至今都沒有太大的商業化聲浪的原因:相比移動操作系統,OTT物聯網系統的技術開發週期更長,而且對軟件、硬件生態協同程度更高。

此次酷開發布的酷開系統8,雖然看似野心很大,但也頗有意思“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意味,無論是從技術生態上還是從商業生態上,酷開不得不面對的一個事實是就當下而言,無論是技術能力還是商業資源,一個真正能夠打通OTT、物聯網的酷開系統依然如“鏡中花、水中月”一樣遙不可及。

“未來的IoT系統一定是贏家通吃。”有業內觀察人士在接受互聯網江湖採訪時表示:“無論從PC時代的windows 還是移動時代的Android、iOS,都表明了一個事實,操作系統無論是技術還是商業生態,總是遵循‘玩家通吃’的定律,物聯網操作系統也是如此。”

其實,塞班、MeeGo、WP等系統的沒落也不斷在證明這一點。

如果説,當年塞班系統的沒落、MeeGo系統胎死腹中的原因是諾基亞的傲慢,那麼當閉源生態的iOS和開源的Android迅速形成規模效應後,無論是開發者還是用户都已經被綁在平台奔跑的戰車上。

而微軟重金投入的WP之所以沒能成功,根本原因其實還是在於缺乏足夠用户的情況下,沒能及時建立起從開發環境到商業化生態的內循環。iOS與Android則在“贏家通吃”的法則下建立起兩個不同的操作系統生態,並引領行業近十年的發展。

雖然時間節點不同,行業背景不同,但酷開做OTT、IoT系統與微軟當年面臨的困境其實也極其相似,微軟當年面臨蘋果谷歌的圍追堵截,如今國內IoT領域也有華為、小米等眾多實力強勁的玩家,無論從技術實力上,還是軟硬件的生態構建上,酷開並沒有明顯的優勢。

因此,在立完“無界空間”的FLAG之後,如何真正落實到商業化的進程中,可能是酷開需要面臨的現實問題。

科技自媒體劉志剛,訂閲號:互聯網江湖,微信:13124791216,轉載保留作者版權信息,違者必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428 字。

轉載請註明: “小眾系統”背後的“流量生意”,酷開究竟意欲何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