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北斗智慧平台”顯神功

由 太史憶秋 發佈於 科技

首頁>>新聞庫>> 正文

“北斗智慧平台”顯神功

發稿時間:2020-07-19 09:40:00編輯:劉逸鵬來源: 科技日報

“春廠壩滑坡正在滑動,已出現險情,請趕快聯繫居民立即疏散,過往車輛請先觀察再通行。”7月11日晚11時,四川阿壩州小金縣春廠壩“北斗智慧雲公共監測平台”的人工智能預警廣播系統發出了滑坡預警。當地幹部羣眾收到通知後成功組織避險,避免了當晚突降暴雨導致局部滑坡造成人員災害。

自進入汛期以來,四川省出現多次暴雨天氣,造成山體滑坡、泥石流等災害,此次小金縣春廠壩滑坡如何實現預警?它的背後有怎樣一支研發團隊?15日科技日報記者進行了採訪。

3年更新30個版本只為精準

成都高新區企業四川中科川信副總經理黃鎣説,“北斗智慧雲公共監測平台”由該企業聯合中國科學院、成都理工大學共同研製開發。該系統在此次小金縣春廠壩預警前期發現,連續數日來當地地質災害隱患點的變形速率達到74-136毫米/每天,呈加速變形階段。“這意味着,地質災害點近期發生垮塌的概率極高,屬高危區域。”

他説,“北斗智慧雲公共監測平台”是利用北斗或GNSS(全球導航衞星系統)高精度衞星定位技術進行地質災害監測。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在地質高危區域佈設包括衞星監測終端,並配合一體化氣象站、視頻監控終端、裂縫測量計、傾斜加速度測量計、應力應變傳感器等多元化數據採集設備。“在地質災害發生前,當原本固定在某個區域的傳感器發生沉降或偏移時,衞星能夠感知其運動變化,後台系統會結合多元監測數據,通過雲平台大數據智能綜合分析,實現全天候全自動在線監測預警。”

“目前我們的一體化雨量監測報警設備已在全四川進行了組網聯測,可以第一時間準確測量當地降雨量,並根據設置的閾值發出報警信息,為抗洪救災提供數據支持和報警服務。”黃鎣説,目前該系統已經部署全國監測點位3411處、四川省點位3277處,3次成功預警阿壩州小金縣春廠壩滑坡、1次阿壩州汶川縣阿爾寨2次滑坡、1次什邡市楊家山滑坡,參與甘孜州丹巴縣泥石流應急搶險監測預警1處、宜賓地震災後應急監測預警3處。

他説,從2017年啓動研發到現在該平台已經從1.0版本升級到了現在的3.9版本,這意味着該系統3年的時間裏更新了30個版本,基本每個月升級一次。

萬次實驗 突破技術難題走出新路徑

回憶該系統的誕生過程,黃鎣説,在設計階段,科研團隊調研發現目前市面上同類產品全都採用分體式設計,複雜的線路連接和現場組裝既高功耗又費時費力費錢。“我們則獨闢蹊徑,提出了高集成一體化監測設備的研製新思路,將衞星天線、主板、供電、通信、控制、報警等設計成一體機,極大地方便了野外運輸和安裝,降低了施工難度和設備成本,提高了設備的普適性。”

為了做設備測試,研發團隊向成都高新區申請了實驗場地,每天輾轉於實驗場地和公司,其中一位專家在一年時間內,每週都要在武漢、成都之間往返,只為在一線參與設備研究調試。“研發中遇到野外供電困難,團隊研究突破了設備的低功耗設計和太陽能一體化供電系統;其間還解決了衞星數據遠程解算、監測閾值難以預估設置等問題。”黃鎣説,經過上萬次的試驗最終完成的該系統,從芯片到主板的研製,再到系統組裝,全部由團隊自主完成,所用芯片全為國產。

2018年2月26日,“北斗智慧雲公共監測平台”第一次成功預警四川省阿壩州小金縣春廠壩山體滑坡,該滑坡點監測項目是科研團隊完成研發生產後承接的第一個項目。為保障該項目實施,科研團隊常常自駕8小時奔赴海拔3000多米的高寒地區,進行設備調試等相關工作。“從技術路線制定到研發計劃實施,從技術難關攻堅到產品推廣應用,我們的研發團隊專家在各自的崗位上可以説是精耕細作、並肩作戰,一絲不苟地完成每一項工作。”黃鎣説。(李 迪 記者 盛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