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造”創新升級形成合力
本文轉自【經濟參考報】;
“一場暴風雨可能讓花園破敗,卻沒有辦法摧毀熱帶雨林。”“中國智造”在創新中集聚起中國經濟的能量,讓無數個市場主體整體崛起,並形成中國自己特有的創新生態“熱帶雨林”,成為中國經濟前行的重要動能,這是一股不可戰勝的力量。
海爾“創客森林”孵化創業“生態圈”
□記者 張旭東 青島報道
“機器,正在生物化;而生物,正在工程化。”被稱為“世界互聯網之父”的凱文·凱利在其名著《失控》中這樣描述新生物文明趨勢。
在迎接互聯網、物聯網挑戰中,世界白色家電巨頭海爾,不再是有圍牆的“花園”,而是萬物競相生長的“創客森林”;不同行業猶如森林中一個個“生態圈”,上下游創業小微和企業猶如“生態圈”中的動物、植物、微生物等,相互依存與協作,共同成長;家電也不再是冷冰冰的金屬製品,而是“生態圈”的“果實”,是能即時響應用户場景需求的重要節點。
商業生態賦能:
讓個人創造力發揮到極致
現在的海爾幾乎聽不到“長、總”等稱呼,所有人都是創客,不僅有海爾自身員工,還有很多是社會創業者。不光是家電產品,任何好的創意和想法都可以在這裏嘗試,而且海爾為他們提供資金、生產、物流、售後、法務諮詢和財務等支持和服務。
海爾就像孵化創客的“森林”,這裏沒有上下級,創客團隊按照用户需求相互協作,鏈接內外部資源,創新研發產品,並分享他們共同創造的價值。海爾為他們提供支撐和保障,就像為森林提供太陽、水和空氣一樣。
海爾雷神遊戲筆記本小微團隊是由三個“85後”創建,他們從用户抱怨的遊戲本痛點開始創業,在三年時間內完成多輪融資,併成功登陸新三板,去年營收達到20.95億元。
雷神科技創始人之一的李豔兵以前是海爾筆記本平台的普通員工,他説:“以前是給公司幹,對領導負責。自從變成創客開始創業後,所有的工作是給自己幹、對自己負責,週末都捨不得休息。”
能自己清洗內筒污垢的洗衣機、能根據用户身體健康狀況推薦食譜的冰箱、能迅速解決點滴污漬的世界最小洗衣機、能躺着在天花板上看電影的影視球……
在海爾,每個創客都是自己的“老闆”,他們以用户需求和痛點為創業創新源頭,發揮個人最大動能和創造力,讓創新產品不斷湧現,而且創新領域已遠遠超越家電。
飛行員出身的蘭玉棟現在是海爾創業孵化平台上的一員,他和幾位好友創業,正開拓無人機“黑飛”的“荒漠”。“我們研發了一款U-Care無人機綜合監管雲系統,無人機使用者登錄系統,一眼就能看清哪裏能飛哪裏不能飛,並可在線提交管制空域飛行申請,監管方在線回覆。”蘭玉棟説。
醫院管理、疫苗數字化追溯、養豬、農村淨水……海爾創業小微感興趣的領域越來越多,這些創新產品和服務不是他們設計出來的,而是用户“要”出來的。短短几年,海爾這片“創客森林”已孵化出5家獨角獸企業,22家瞪羚企業,創造出大量就業崗位。
產業生態賦能:
賣得多、賣得快、賣得賺
疫情期間,“一罩難求”,不少企業都跨界生產口罩,而海爾則將生產“口罩工廠”。
在山西省侯馬市,海爾的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台發揮集聚優質要素資源優勢,整合設備、原材料等力量,為當地提供醫療口罩端到端全流程解決方案,6天內完成核心產線、設備、原材料等生產資源調配,日產能10萬隻一次性醫用口罩的生產線落地。
“卡奧斯是工業互聯網的一個‘底座’,把優質要素資源關聯起來優化配置,以滿足用户個性化需求為出發點創造價值,每個企業都是創造者和合夥人。”海爾集團總裁周雲傑説,卡奧斯從渠道、設計、供應鏈、技術、資本和運營等方面為平台上不同產業、行業企業賦能,讓企業實現“三賣”,即賣得比原來多、賣得比原來快、賣得比原來賺。
目前,卡奧斯已聚集3.4億用户和390多萬家生態資源,在全國建立七大中心,在工信部發布的2019年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台中居榜首。國際標準化組織、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國際電工委員會三大國際標準組織,授權其牽頭制定大規模定製模式和工業互聯網相關世界標準,目前卡奧斯已孕育出建陶、房車、農業等15個產業生態。
統一陶瓷是山東淄博建陶行業龍頭企業,也面臨着能耗高、污染重、低質化競爭嚴重等傳統產業“通病”。針對產業痛點,海爾卡奧斯上線建陶行業的工業互聯網子平台,一端鏈接建陶用户,一端鏈接建陶行業上下游各資源方,推動企業向大規模個性化定製轉型。
通過卡奧斯賦能,統一陶瓷收入提升30%,利潤提高32%,效率增長35%,庫存下降30%。
傳統的房車行業存在同質化嚴重、採購碎片化、成本高、週期長、缺乏工藝標準、沒有完善的售後服務網絡等問題,卡奧斯平台通過整合房車行業相關資源,並根據用户需求與智慧家庭相結合,房車企業不僅實現綜合採購成本降低7.3%、交付週期從原來35天縮短到20天,而且根據用户需求融入了智慧安防系統和全車Wifi等,消費者體驗更佳,產品溢價提升63%。
場景生態賦能:
讓生活更美好
在卧室,用户躺到牀上,窗簾隨即緩緩關閉,智能頭枕記錄睡眠曲線,聯動空調、淨化器、新風機等,主動營造一個舒適、健康的睡眠場景;在廚房,冰箱能根據用户個性化菜譜一鍵從超市訂購所需食材,播放用户喜歡的音樂和視頻……
“產品會被場景替代,行業會被生態覆蓋。”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瑞敏這樣看待物聯網發展趨勢。他提出,海爾要為用户定製物聯網時代的美好生活。
隨着5G商用、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人們的生活需求將從硬件需求、服務需求向場景需求轉變。正如《場景革命》所言:“很多時候人們喜歡的不是產品本身,而是產品所處的場景,以及場景中自己浸潤的情感。”
疫情期間,很多人有很強的健身慾望卻出不了門,海爾的創客們根據用户居家健身、科學減脂等需求,聯合生態資源方在線輸出了1600多個陽台健身場景解決方案,吸引了眾多網友在線參與,並分享舞蹈健身、拉伸運動、乒乓球運動等居家健身新玩法,互動量超過1600萬人次,不僅帶火了智能跑步機,還讓健康飲水機、智能晾衣架等一同走紅。
海爾集團表示,將進一步豐富衣、食、住、行、康、養、醫等場景生態,不斷滿足用户個性化體驗。以由冰箱延伸出的食聯生態為例,用户的飲食、採購、體脂等交互體驗數據信息,會實時並聯至食聯生態各節點和資源方,驅動產品功能、健康方案、美食產品等全流程持續迭代,為用户提供更加豐富的物聯網生態體驗場景。
2019年,一家國際著名品牌機構增設“物聯網生態”品類,而第一家被定義為“物聯網生態品牌”的就是海爾。而這只是海爾的開始,海爾的目標是,所有產業都要變成物聯網生態品牌。
“一場暴風雨可能讓花園破敗,卻沒有辦法摧毀熱帶雨林。”張瑞敏説,“我希望海爾成為一個熱帶雨林的生態,而不是一部機器。”
中關村企業變“危機”為“戰機”
□記者 蓋博銘 李犇 北京報道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作為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中關村的企業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產研發,把“危機”變成攻堅“戰機”、轉型“契機”,逆勢而上,交出了一份不乏亮色的答卷:今年一季度,中關村企業研發經費總投入578.6億元,同比增長13.8%;技術收入2377.6億元,同比增長9.5%;專利申請13919件,同比增長19.2%。
危中尋機,一批新產業、新業態加速升級,快速發展,新動能不斷得到培育。近日,記者走訪幾家中關村企業後發現,“升級”“賦能”“合作”,已經成為這些創新創業者們“戰疫突圍”的關鍵詞。
升級:加快轉型發展步伐
30歲的安徽小夥姜磊找到了新工作——3月12日,經過兩輪篩選,他加入了華拓金服數碼科技集團馬鞍山基地。
“我投了一個多月的簡歷,疫情期間求職不易。”姜磊説,“金融服務業屬於朝陽行業,很慶幸能夠迎接新的開始。”
姜磊是華拓金服數碼科技集團疫情期間新招聘的2000餘名員工之一。這家人力資源密集的服務外包企業正在不斷充實着自己的科技“內涵”,迎戰“後疫情時代”。
停工就意味着沒有收入,但仍需支付員工工資、房租等成本。“延緩發放工資?停止招聘甚至裁員?這些都不是我們的選擇。”該集團董事長丁世國表示,每名員工背後便是一個家庭,要和員工們一起共渡難關。
丁世國決定:“不但不能在這個時候放慢腳步,而且還要加快轉型發展步伐,‘擁抱’新科技、新機遇。”
優化雲計算平台、縮減運營成本、持續研發智能信審及智能語音質檢系統……丁世國和團隊通過提升創新能力,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今年我們預計還將提供一萬個就業崗位,為保就業做出更大貢獻。”丁世國説。
賦能:前沿科技項目落地
在北京市朝陽區費家村,一套因疫情而升級的物聯網安防系統成為這裏的“守護神”。
——智能攝像機通過人臉識別技術,語音提示未佩戴口罩出行的人員;
——雲計算平台為復工復產安全管理提供人員活動軌跡分析等功能;
——物聯網傳感器感知煙霧、温度等數據,1秒鐘提供消防預警信息……
北京升哲科技有限公司團隊所研發的這套系統已經應用在140餘個城市的社區、寫字樓、校園等場景。
疫情對科創企業復工復產、供應鏈穩定造成一定衝擊。一些既定的發展策略或是研發方向,也需要“與時俱進”。此時,不少企業正化“危”為“機”,尋求技術應用新場景,無人配送機器人、語音識別控制電梯等應運而生。
北京升哲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市場官李佳錫表示,疫情讓企業能夠通過自身技術賦能不同應用場景,是一次“試煉”的過程。“目前為止,公司營業收入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
李佳錫説,前沿科技企業與傳統行業“互補相融”“雙向賦能”,有助於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合作:開放創新形成合力
疫情期間,自動駕駛企業北京初速度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曹旭東完成了一個“階段性目標”。3月18日,他所創辦的公司與豐田汽車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國際汽車大企業與中國創業團隊組成“朋友圈”,共同促進自動化地圖平台在中國的商業化落地。
坐上正在測試的自動駕駛汽車,各種複雜場景的自動駕駛遠比想象中的更刺激。單是一個十字路口,就有來自各方的機動車、非機動車及行人,還會碰到三輪車逆行。自動駕駛車輛表現得從容不迫、穩中有進,抓住時機快速通過……這些應用都與感知、數字地圖等技術有着緊密關係。
疫情之中,部分車企銷量有所減少。中國汽車產業景氣指數顯示,2020年一季度,汽車產業景氣指數較2019年四季度下降明顯,由之前的“淺藍燈區”降至“藍燈區”。
在此大背景下,各方也在尋求合作,共同尋求產業突破點,一方面是各創新主體之間的合作,另一方面是跨學科、跨領域的合作。
“疫情面前更加堅定了合作的決心,研發人員也得以在此期間潛心研發和測試。”曹旭東介紹,將繼續挖掘自動駕駛車輛產生的“數據價值”,整合相關前沿技術,形成良性循環的“飛輪效應”,助力早日實現自動駕駛規模化落地。
這些企業緣何逆勢上行
□記者 王民 劉桃熊 石家莊報道
面對疫情防控和經濟下行等壓力,怎樣的企業才能突破困境?記者日前跟蹤採訪幾家製造業企業發現,越是俯身埋頭搞科技創新、自主研發的行業領跑者,越有逆風前行的闖勁和逆勢上行的後勁。
抓住機器人“關節”就抓住了關鍵
作為石家莊首批覆工企業,河北智昆精密傳動科技有限公司一季度開發了5個新產品,5月份訂單倍增。車間裏,從最初的特鋼棒材,到最後的精密齒輪零件,中間數十台機牀、10餘道工序安排得非常緊湊,為數不多的工人有條不紊地忙碌着。
固定在全自動加工中心面前的機器人,抓取毛坯件,精確地放到夾具上,再將成品抓回,幾個動作只需要25秒。“一台機器人可同時‘侍奉’兩台機牀,幹1個月頂6個人幹3個月。”智昆公司負責人説,將來會引進更多機器人實現智能製造,做到產量倍增,工人不增。
自動化生產使智昆公司實現了成本控制、效率提升。而真正使其突破困境的關鍵,在於掌握了核心技術。
智昆公司生產的RV減速器是工業機器人腰部、肘部關鍵“關節”,其核心技術此前一直由日企壟斷。經過多年校企合作,智昆公司從齒輪齧合原理等基礎理論研究入手,打破壟斷,實現了RV減速器設計製造和批量生產,其精度、剛性、壽命等均達到日企水平。
疫情期間,智昆公司為阿童木機器人開發了一款新型減速器,從設計到量產只用了一個月。北京工業大學教授、智昆公司首席科學家張躍明説:“只是改變了薄片擺線齒輪的齒形和速比,就使這款RV減速器具備了速度和勁頭優勢,取代部分諧波減速器。一個小改動撬出一個大市場,預計年產將達3000台。”
目前,從工業機器人,到航天領域的外星探測車、軍工領域的機器狗,智昆公司已開發出幾十種RV減速器。“將來,我們將把重點放在市場信息獲取和產品設計研發上,根據機器人不同工作場景需要,定製個性化減速器。”張躍明説。
一根鋼絲延伸廣闊市場空間
在銀龍股份河間寶澤龍金屬材料有限公司廠房外,一卷卷特種盤條整齊碼放在料場;廠房裏,一根根鋼筋在數十米長的自動化流水線上,經過拉拔、淬火、鍍鋅等工序,形成一卷卷預應力鋼絲、鋼絞線。
“春節後到3月上旬,受疫情影響完成國外訂單壓力較大,3月下旬生產逐漸正常。”公司總經理謝志傑説,“疫情期間,3000噸鍍鋅預應力鋼絲已經發往巢湖裕溪河大橋和珠海雞啼門大橋,用於製作橋樑懸索。我們還拿到武漢赤壁長江大橋和泉州跨海大橋等多個訂單。”
預應力鋼絲廣泛應用於鐵路、橋樑、電力建設,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許多產品依靠進口。銀龍股份經過40年不斷研發拓展,上至原料鋼的鍊鋼、澆坯、軋製,中到拔絲機械設備製造,下至各種規格預應力鋼絲、高鐵地鐵軌道板生產,延伸出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和廣闊的市場空間。銀龍參與研製的高鐵軌道板,已經替代日、德技術,成為目前我國高鐵主流板型。
在銀龍股份位於河間的高鐵軌道板廠,數千塊高鐵、地鐵軌道板矗立在場地裏,等待運至京雄城際鐵路和京、津地鐵施工現場。疫情期間,現有存貨正根據項目鋪設進度陸續向外發運。
據介紹,面對疫情衝擊,銀龍股份發揮技術優勢,通過改良生產工藝與技術,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競爭力、鞏固市場。接下來,銀龍將進一步向高鐵軌道全健康監測系統和碳基材料研發進軍。
一台擠壓機“砸”出多個世界第一
4月,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高製造水平的四代核電一回路主管道彎管,在河北鹽山成功研製。完成這一壯舉的是一台巨型鋼鐵“怪獸”——世界最大的五萬噸垂直擠壓機,以及兩年多的科研攻關、多年積累的生產實踐經驗和研發數據,標誌着我國核電站核心部件的國產化加工水平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這台擠壓機由河北宏潤核裝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公司總經理劉強介紹説,此部件是個龐然大物,但彎曲半徑、端部連接尺寸等偏差都精確到毫米,比正常的國內外設計標準要求嚴得多,加工製造難度很大,對生產設備、工裝及模具要求很高。中國動力工程學會理事王寶忠評價説:“無論哪道生產工藝都是在挑戰製造極限。”
公司董事長劉春海介紹,這台擠壓機曾“砸”出多個世界第一:核主管道配套大型褲形三通、核主泵泵殼、CAP1400核電超級管道、直徑1067毫米長度12米的大型核電用管道、核主管道熱段……
目前,宏潤公司產品廣泛應用於火電、核電、石化、海洋工程、航空、高鐵等領域。多年的深耕、眾多的成果、獨有的技術,使宏潤公司在一部分企業步履維艱時實現逆勢上升。
“疫情期間,企業基本未受影響,訂單收入與去年同比持平,實現全年目標信心十足。”劉強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