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x
- 1.0x
- 1.25x
- 1.5x
- 2x
封面新聞記者 歐陽宏宇
在飛行一族看來,一座好的機場不應只有便捷的選址與恢宏的設計,還應該是足夠智慧的。隨着互聯網科技企業的進入,人工智能與數字服務正成為人們飛行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讓數字智能滲入航班業務的方方面面。
8月28日,騰訊與中國民用航空局第二研究所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雙方計劃為機場打造一個“超級大腦”,對機場日常運營中的數據進行綜合研判和分析,實現航站區資源優化、分級安檢、運行協同等場景。
互聯網科技企業圍繞機場場景輸出技術和產品早在幾年前已有先例。早在2015年,深圳機場攜手阿里、騰訊打造“智慧機場”,為旅客提供從訂票到登機的完整服務鏈條。機場的智慧性體現在數字智能的應用上,如今,探索具有普適性延展方向的智慧機場技術產品,已成為科技公司競爭的主戰場。不久前,百度宣佈推出“智慧民航解決方案”,以底層技術平台搭配航空大腦應用支撐共性平台,為民航機場各業務環節提供解決方案的智能應用。今年6月,民航雲南空管分局則與華為達成框架合作協議,就智慧空管、信息化建設等方面進行合作。
當數字智能成為了流行趨勢,人性化服務則是鑑別機場“智慧”程度的標準。英國航空行李服務創企AirPortr已與航空公司達成合作,幫助旅客將行李從家中運送到機場辦理登機手續。美國匹茲堡國際機場則上線了NavCog手機APP,用藍牙技術為視障人士在機場中進行導航。
在國內,航班越來越準點了,是智慧機場最直觀的體驗。2019年,深圳機場歷史性地首次實現航班正常率連續15個月超過80%。膠東機場推出“一證通關”和自助安檢服務,通過人臉識別分流出需人工安檢的乘客,大大降低人力成本。即將建成的天府機場將建立“千人千屏”的智慧候機廳,為旅客定製化娛樂和登機提示服務。
未來,智慧體驗體系是智慧機場的核心,技術應用是智慧民航建設的“穿針線”。中國民用航空局副局長崔曉峯建議,智慧民航建設不僅要強化規劃支撐和平台支撐,更要構建航空公司、機場、空管以及保障領域的技術應用路線圖,通過構建平台、打造生態,從企業內外、產業之間、線上線下、生產消費等各方面實現跨界融合,最終為顧客提供定製化、特色化、個性化的航空服務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