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讓獼猴桃不再“靠天吃飯”

本文轉自【新民晚報】;

新時代西部大開發,為貴州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性機遇,也為貴州大數據產業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舞台。

縱深推進大數據戰略行動,為貴州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的動力。

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讓原本“靠天吃飯”的農業,搭乘了高科技的快車;讓原本機械性的工業產業,裝備了“智能大腦”。

不僅推動了傳統產業轉型,更是讓貴州經濟釋放出新動能。

不再“靠天吃飯”

大數據·助推農業產業騰飛

貴州被業界專家稱之為“最適合獼猴桃種植的地區之一”。

修文縣的“修文獼猴桃”不僅聞名遐邇,更是當地的農業主導產業。

大數據,讓獼猴桃不再“靠天吃飯”

近年來,修文縣在獼猴桃種植上引進了大數據系統,每個桃園區都設有物聯網小型氣象監測站,可通過採集空氣和土壤中的各種數據,實時瞭解獼猴桃的生長情況。

未來甚至有望建立病蟲害預報預測和災害性天氣預警系統,保證獼猴桃處於最佳的生長狀態。

而一個二維碼,就可追溯一顆獼猴桃的“一生”,包括生產、採選、貯藏、銷售、品牌等各個環節。甚至是果園的基本信息、環境監測、生產銷售概況、地理位置、VR實景、檢測報告等也都一目瞭然。

大數據,讓獼猴桃不再“靠天吃飯”

相關統計顯示,通過大數據精準指導農户使用農業投入品,修文每畝節本增效約2000元左右,全縣18萬畝獼猴桃可實際增加產值約3.6億元。

獼猴桃產業的異軍突起,僅僅是大數據助力農業產業發展的典型之一。

在整個貴陽市,還有更多……

開陽縣,茶葉基地內的小型氣象站通過傳感器實時收集信息,為茶園管理提供數據支撐;

清鎮市,以區塊鏈技術為主體打造的鄉村振興示範點“鳳山數屋”,傳感器、5G以及區塊鏈等技術同樣實時採集相關數據,最終形成能夠反映農業生產環境的數據支撐。

大數據,讓獼猴桃不再“靠天吃飯”

以大數據的分析系統為支撐,實現了大數據與獼猴桃產業深度融合。

助力了農業產業,振興了鄉村。

長期因沒有多少“技術含量”而只能“靠天吃飯”的貴州農產品,如今正越來越具有科技感。

正在搭乘大數據的翅膀,越山渡河地銷往全國乃至世界各地。

依託“智能大腦”

大數據·融入生產各個環節

説起工廠,很多人的印象都是黑乎乎、油膩膩、錘敲電焊噹噹響。

但貴州大數據、工業4.0帶來的時代之變,貴陽“千企改造”工程的深入推進,一個個智能工廠在貴陽應運而生……

在智能工廠的背後,有一個“智能大腦”,它將生產的各個環節進行數據存儲、分析、轉化,並最終服務於生產的各個環節。

在貴陽吉利智慧工廠,製造過程自動排產調度、自動跟蹤預警、故障自動推送等智能化製造,可滿足5種車型的混線生產,各種機器手臂已完全取代了流水線上的工人……

通過工業大數據的應用,從建立虛擬仿真工廠對生產工藝及機器人工位進行提前規劃定位,實現解決工廠量產前期生產核心技術問題達90%以上;生產過程中的各項數據採集、分析處理,也搭建起了產品生產全生命週期製造、管理體系。

大數據,讓獼猴桃不再“靠天吃飯”

走進貴州漢方藥業的提取車間,10餘個藥液提取大罐正在工作着,兩個操作員盯着顯示器上的數據,不時敲擊一下鍵盤,進行控制……

大數據的應用,智能工廠的數字化生產,能有效控制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杜絕質量事故發生。而一旦發現質量問題,還可以根據生產數據溯源。大量的數據作為依據,還可加快新產品的研發。

大數據,讓獼猴桃不再“靠天吃飯”

自2014年以來,貴陽已有諸多企業獲得了包括“國家級智能製造試點示範”、“國家級兩化融合貫標試點”、“工信部2018年工業互聯網試點示範項目”、“貴州省智能製造試點示範”等榮譽。

未來,貴陽市工業和信息局將以“萬企融合”為統領,推動製造業與網絡平台深化融合、相互促進、同步提升。

為工業企業提供包括研發設計、生產製造、運營管理等業務規模化在內的豐富的智能化應用。

為更多的工業企業的大數據與工業深度融合提供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04 字。

轉載請註明: 大數據,讓獼猴桃不再“靠天吃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