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恆大新能源入場之後,任正非的華為也要殺入汽車市場了?
文|Autodealer綜合
歡迎供稿|[email protected]
據最新的企查查消息顯示,華為電動技術有限公司已經成立,註冊資本2.5億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王軍。公司經營範圍包括:工程和技術研究和試驗發展;智能車載設備銷售;智能車載設備製造;智能車載設備銷售。天眼查股東信息顯示,華為電動技術有限公司由華為技術有限公司100%持股。
此前,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公司經營範圍新增汽車零部件及智能系統的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建築工程。
更早之前,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新增多項專利信息,其中包括“一種機動車輛自動駕駛方法及終端設備”“控制智能汽車行駛方向的方法和裝置”以及“交通信號燈的識別方法、系統、計算設備和智能車”等。
在8月14日的2020中國汽車論壇上,華為公佈了三大鴻蒙車載OS系統,同時還宣佈已經有大量合作伙伴基於鴻蒙OS進行開發。據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王軍透露,這三大鴻蒙OS分別是——鴻蒙座艙操作系統HOS、智能駕駛操作系統AOS和智能車控操作系統VOS,分別涉及智能汽車的座艙、駕駛及控制系統。王軍表示,目前HOS、AOS鴻蒙系統已經有大量合作伙伴在開發,VOS智能車控操作系統已經可以支持包括NXP恩智浦在內的多家芯片供應商。
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王軍分享了華為在汽車領域的兩個打法。一是華為將用ICT技術來打造性能更好價格更低的零部件;二是大規模開發底層軟件。同時,王軍認為,30萬-50萬價位的車型,未來將成為快消品。比較富裕的消費者,會快速換車,以體驗新技術和功能。王軍透露,華為在武漢有一個總計超過萬人的光電技術研究中心,中心正在研發激光雷達技術,目標是短期內迅速開發出100線的激光雷達。未來計劃將激光雷達的成本降低至200美元(約1390元人民幣),甚至是100美元(約695元人民幣)。
5月9日,華為官方宣佈,近日攜手首批18家車企正式發佈成立“5G汽車生態圈”,加速5G技術在汽車產業的商用進程,共同打造消費者感知的5G汽車。華為表示,5G汽車已經成為汽車產業發展的戰略制高點和創新熱點,5G技術的高速率、低時延和高可靠將給智能網聯、智能交通、自動駕駛等場景打開全新的想象空間。消費者能夠感知的全新駕駛體驗、娛樂體驗,以及人、車、家全場景體驗是未來5G汽車的創新重點,是眾多車企和華為共同發力的方向。
今年7月,華為在蘇州成功舉辦華為自動駕駛網絡技術峯會,與來自復旦大學、浙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東北大學、蘇州大學等多所高校的教授共同探討自動駕駛網絡產業的發展前景、標準定義與前沿技術,並宣佈成立華為數通自動駕駛網絡聯合實驗室。
針對造車問題,2019年5月21日,在華為深圳總部舉行的中國媒體圓桌會上,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再次對外否認造車傳聞。“外面網傳我們造車,我們不會做的。因為我們的車聯網基本上是世界最主要車企的供應商,將來以車載計算、車載電子為主,我們可能產業很大。與別人合作,一起實現了無人駕駛,人家送我們一台車,車上印了華為標記,不等於華為要造車。這只是傳説,我們不會隨便換軌道的。”
據悉,這不是任正非第一次對外堅決表示“華為不造車”了。2019年1月,任正非在位於深圳的華為總部接受採訪時表示:“華為絕不造車、永遠不造車。我們是做車聯網的模塊,汽車中的電子部分--邊緣計算是我們做的,我們可能會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但是它不是車,我們要和車配合起來,車用我們的模塊進入自動駕駛。”
總體來看,車聯網才是華為明確的戰略目標,在2013年,華為便推出了車載模塊ME909T,並承諾今後每年會投入上億元用於與車聯網相關的研發。從目前華為的合作伙伴來看,上汽、一汽、東風、長安、北汽等傳統主機廠都被華為“收入囊中”,憑藉自身在5G、AI、芯片能等領域的優勢,華為與車企密切合作,拓展其在車聯網的研究和應用,在滿足車企在智能網聯、自動駕駛等領域的升級之中,扮演着賦能者的角色。
不過也有網友指出,十七年前,任正非説過華為不會造手機。如今,任正非表示華為永遠不會造車,歷史會重演嗎?從如今華為的佈局來看,車聯網和自動駕駛戰略日漸清晰,華為不做特斯拉,要當英偉達,成為車企的賦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