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訊飛輪值總裁吳曉如:人工智能已進入實用階段,數據和算法相互反哺

財聯社(合肥,記者 劉夢然)訊,在安徽省邁向製造業強省的步履中,科技主線成為產業投資要點,而科大訊飛(002230.SZ)作為安徽本土培育起來的人工智能企業,在其中扮演至關重要的領導作用。

2020年7月8日,安徽優勢產業成長與發展論壇暨華安證券2020年中期策略會在線上舉辦,科大訊飛輪值總裁吳曉如參會併發言致辭。吳曉如表示,人工智能已經從技術進入到實用階段,而大規模應用形成的數據和人工智能的算法已經形成了相互的反哺,好的算法不斷產生更多應用,更多數據,更多數據使得算法更強大,所以形成了不斷的良性替代。

科大訊飛是一家從事智能語音及語言技術研究、軟件及芯片產品開發的科技公司,成立於1999年12月30日,旗下核心技術有語音識別技術、語音評測技術、面對面翻譯等。2008年,科大訊飛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截至7月8日收盤,公司市值近900億。

據瞭解,人工智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50年代,其發展之初就是從數學模型延伸出來,用於處理大量的數據,通過數據處理讓機器像人一樣能夠感知,能夠聽和看,以及認知。在經歷幾輪高潮和蕭條輪迴後,2010年以後由於大數據、雲計算和算法三者的融合,人工智能行業迎來新的高潮,並在很多領域開始進入到實用。

“比如説語音識別、圖象識別,以及現在很多個性化的推薦等等,一旦進入到實用會反哺算法。我們覺得人工智能進入到快速增長後,技術得到快速增長,同時和產業融合也進入快速爆發的階段。”吳曉如表示。

語音識別技術作為科大訊飛人工智能的切入點,公司目前已經具備國際領先水平。在吳曉如看來,在面向下一代物聯網的發展中,語音識別具有特別意義,“隨着以後更多的物聯網設備,工業化設備接入以後,語音輸入是一種最簡單的方式,因為不可能在很小的設備上也做很大的屏,語音識別對下一步未來萬物互聯的物聯網經濟或者是LET等等都會非常重要。”

在獲得語音的感知後,科大訊飛在語音合成、翻譯、圖像識別、影像識別、自動駕駛等方面均有深入研究,並掌握領先技術。以產品小譯翻譯機為例,離線的情況下可以處理8-9種語言,聯網可以翻譯50多種語種,也被叫做口袋裏的翻譯官,語言交流已經不再成為出行世界各地的障礙。

不過,科大訊飛對人工智能的應用還不能僅僅停留在能聽會説的階段,只有能讓機器實現思考,人工智能才不是一個花拳繡腿的東西。

據悉,人工智能技術的主線主要有兩條,一個是把人的大腦研究清楚,讓機器以後怎麼模擬人的大腦;還有一種是以數學建模為切入的人工智能模型。吳曉如介紹,現在是以數學唱主角,整個類腦唱配角,類腦上的研究比人工智能的算法仿真,給人工智能算法的優化帶來了非常重要的突破,所以目前還是以數學的方法為主,也就是深度學習的算法。

事實上,關於人工智能的應用面還有很多展開的空間。吳曉如表示,在接下來的若干年裏,互聯網+人工智能可以迅猛地推動整個數字經濟的發展,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會形成一個超級大腦,可以替代整個生產和渠道網絡中必須有人承擔的節點。

因此,人工智能也讓更多的行業產生更多的想象空間:人工智能和城市結合就是智慧城市,和醫療結合是智慧醫療,和製造結合起來就是智能製造。吳曉如以醫療行業舉例,雖然普遍性地提升基層醫生的水平非常難,但是通過AI+醫療,未來可以讓整個醫療行業的水平得到非常巨大的提升。吳曉如預計,2020年安徽省的基層醫院都會出現一個情景,寫完一個病例都會打開一個小機器人看一下結果是不是一致。不僅於此,科大訊飛的AI+醫療在影像上平台還處理了上千萬的影像數據,在肺部、乳腺這幾個病種上處理甚至達到了三甲醫院醫生的水平。

通過諸多的案例展示,充分説明人工智能已經從技術進入到實用階段,而在實用階段中,大規模應用形成的數據和人工智能的算法會形成相互的反哺:好的算法不斷產生更多應用,更多數據,更多數據使得算法更強大,所以形成了不斷的良性替代。

吳曉如表示,人工智能在越來越多的應用後,被替代的工作有不少,但是會產生更多的工作,越來越多的工作需要人和機器協同。“機器肯定不會替代人,未來最強最可怕的不是人工智能,如果你不掌握人工智能卻要和掌握了人工智能的人去競爭,就會非常痛苦。”吳曉如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01 字。

轉載請註明: 科大訊飛輪值總裁吳曉如:人工智能已進入實用階段,數據和算法相互反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