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李佳琦、薇婭也帶不動耐克、ZARA?

由 宗政從蓉 發佈於 科技

在此次疫情中,實體店受到的影響巨大。就在業界看到直播帶貨轟轟烈烈地展開時,品牌服裝的線下門店卻在一家家的關閉,即便如耐克和ZARA等國際知名品牌以及國內的拉夏貝爾,也不得不大規模關閉店面。

自從有了網購,90%以上的品牌服裝門店都面臨着生意難過的境況。雖然有些品牌也在積極尋求轉型,但得過且過的態度仍成為一種普遍現象。直到疫情的到來,才引爆了服裝行業實體店的所有導火索。

既然早就看到線下門店的頹勢,為何知名品牌服裝還不思悔改,仍要將傳統門店模式進行到底?這並非是對變革有畏懼心理,實在是過去消費者的錢太好賺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網紅帶貨後就漲價,騙鬼呢

服裝行業既是微利也是暴利,關鍵看經批發商和品牌方的定價,一件出廠價十幾元的服裝到批發商手裏就能賣到上百元,因此保持信息不對稱才能有的賺。品牌服裝的線下門店,並未起到平衡價格的作用,反而在維持這種信息不對稱,以獲得高額利潤。

“想拿下耐克、阿迪達斯這些知名品牌的互聯網經營許可實在是太難了,而且用户喜歡去旗艦店,這些大品牌的旗艦店有官方背景,不論是進貨渠道還是商品優惠幅度,都是批發商無法比擬的。”電商老闆李景(化名)告訴懂懂筆記,相比品牌服裝的電商代理,他更喜歡做國潮品牌,因為那意味着更高的價格自由度。

“品牌服裝對於電商挺矛盾的,既想賺錢又怕傷害品牌形象,於是搞出了線上線下價格一體化,實際上就是為了保護線下實體店利益。”李景介紹,做服裝電商,要靠一系列的促銷與直播活動吸引顧客消費,但品牌服裝價格體系僵化,讓產品吸引力不高。

懂懂筆記在一些品牌服裝的電商旗艦店看到,只有一些舊款服飾會有折扣優惠,而且客服普遍是機器人回覆,能給出的優惠也以滿減為主。

這並非是説品牌服裝不重視電商渠道,以耐克為例,不僅任命前EBay高管為下任CEO,更在2019年財報中重新確定了市場排位,將電商擺在僅次於直營的地位,而批發商已經落後為第四位。

在疫情期間,網紅李佳琦第一次與耐克合作,主推女生運動的鞋品,新穎的直播形式,漂亮的產品款式,200元的優惠券也足夠吸引人。

雖然這次直播十分成功,李佳琦與耐克合作產品搶購一空,但這款鞋並未在其它渠道熱賣,因為有細心的消費者發現,直播過後鞋子竟然直接漲價了。

西單大悦城四層的耐克門店,已經隨着疫情的緩解開張,只是人流十分稀少,店員也介紹因為生產與庫存問題,一些今年新款店內沒有備貨,尤其是這款網紅鞋,推薦懂懂筆記去官方旗艦店購買。對這種甩鍋電商的做法,讓人頗感無奈。

電商終歸沒能拯救耐克,受疫情影響,耐克在今年3月不僅關閉中國約一半直營店,更關閉歐美地區所有門店。這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一季度耐克公司的業績虧損了7.9億美元,市值縮水上百億美元。

雖然一直高喊着互聯網化,但懂懂筆記認為,

對於品牌服裝來説,線上一直以來是其利潤的大敵,一方面是線上更容易售賣假貨,另一方面,網絡信息越發達,消費者獲得商品真實價格的機會越高,商家就越難把產品高價賣出去

。李佳琦可以給ZARA口紅帶貨,卻沒有賣過任何ZARA的服飾。

所謂的線上線下一體化、同步折扣,已經成為產品價格的封鎖線,但這種封鎖總會存在紕漏,賣不出的產品依然要打折清庫存,從而讓消費者對於品牌的信任度大幅降低。

品牌服裝依靠對消費心理的揣摩和縝密的價格掌控,曾經賺得盆滿缽流,但消費者已經在電商的薰陶下日漸成熟,對商家的營銷技倆也不再衝動與盲從。

且不説各大電商平台的價格監控功能,讓商家不敢輕易漲價,從本質上講,以國際知名品牌服裝為代表,其產品質量與做工越來越退步,甚至舊款翻新這種做法,在網絡信息發達的時代,已經難有操作空間。

被消磨掉情懷的消費者,很難再為某個商品而衝動,降價傷害了品牌,不降價又對不起商品品質,這是一個兩難的抉擇。

玩互聯網和玩衣服的,不在一個層次

百聯諮詢創始人莊帥為很多品牌服裝做過諮詢服務,在他看來,並不是這些在市場耕耘多年的老闆們,不懂得消費者需求的變遷和互聯網的價值,而是他們很難扭轉舊有的經營模式。

“總認為靠規模經營與品牌營銷,就能得到消費者的青睞。殊不知,廣告已經沒人看了,再好的產品也會爛在倉庫。”莊帥説。

懂懂筆記認為,互聯網時代的消費觀,已經是誰最能帶動話題節奏,最能玩出共鳴,誰才會更出彩。

國內一些新興的潮牌,創始人並不是服裝行業出身,甚至產品談不上舒適與人體工程學設計,但就是因為懂得互聯網營銷策略與年輕人的興趣點,即便是疫情期間,也不斷通過營造公眾話題和網紅帶貨進行社交口碑裂變,讓產品成為年輕消費者的首選。

説到國潮風,就不得不提帶貨王吳亦凡,凡是他上身過的衣服,同款都會被迅速“扒”出來並賣斷貨。在《中國新説唱》上,吳亦凡腳下的幾款球鞋,經歷了長時間的供不應求。

這些國潮品牌也有自己的痛點,那就是品牌的生命力並不能持久,在品牌影響與技術含量上無法與老牌比擬,但往往在這些品牌輝煌的時候,創始人們就已經成功將品牌賣身實現財務自由了,暴富的故事也推動更多國潮的誕生。

麥肯錫發佈的《時尚狀況報告》中顯示,90%的年輕一代看重商品、品牌與自己的價值觀是否苟同。對於品牌而言,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通過關注和品牌相關的熱點話題,傳遞品牌價值和聲音,能夠帶動消費者的情緒和認同感,從而增加銷售。

懂懂筆記認為,當品牌服裝還在準備換季商品,線下門店打折處理疫情期間的積壓貨品時,規模小、轉型快的國潮品牌已經通過超高的商品迭代速度,用各種互聯網營銷創意挑起消費者的情緒,兩者對於消費趨勢的反應不在一個等級。

電商渠道的完善,也讓快速發貨、配送一站式服務成為可能,“早上的潮流,下午就能到家”,及時快速的線上購物體驗和渠道打通的國潮旗艦店,正在蠶食品牌服裝線下門店僅剩的尊嚴。

比如牆裏花開牆外香的SHEIN,它的海外崛起之路很簡單,通過跨境電商平台進行高效的物流,利用網紅帶貨影響用户心智,並通過獨立網站和手機客户端引流客户。

Zara以高庫存週轉率聞名,最快兩週內即可將衣服制作完成送往門店,而SHEIN只要一週。通過建立電商站點讓SHEIN擁有超強的庫存週轉能力,這些被賦予中轉庫職責的線下門店,能夠讓商品以最快速度到達客户手中。

得益於互聯網營銷的數據分析能力,SHEIN能根據消費者購買反饋,決定給哪些款加單,可以拿出更多商品測試市場反應。據SHEIN商業計劃書顯示,其爆款率在50%、滯銷率僅在10%左右。

拋去廣告而選用互聯網營銷,用最佳的成本控制,更高的壓中爆款幾率,便宜、選擇多、消費上癮,國潮品牌生意興隆的背後,也是ZARA等品牌服裝在國內節節敗退,幾乎關閉所有國內門店的寫照。

市場規則變化了,品牌服裝巨頭們卻沒有感知到潮水湧動的方向,相比於對70、80後的心智影響,他們卻沒有迅速“搞定”90、00後一代。

消費向左,門店向右

“過去消費者去逛店,看中的是自身的需求和衣服的質量,現在看中的是門店的品牌格調與逛店樂趣,或是社交的需求,這就需要門店升級改造和場景創意。”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告訴懂懂筆記,

門店改造都需要大量的資金,但一些品牌服裝本身就處於危機邊緣,這種改造成本他們無法承擔。

一位服裝上市公司品牌負責人給懂懂筆記算了一筆賬,以直營店為例,大約六十平米的門店,要做成特色店,就需要先對周邊消費層進行市場調查,裝修風格分為潮流、學生黨、社區化、上班族等不同的格調,並做出針對性改造。

僅前期的市場調研和裝修改造,就需要花費近一個月時間與至少四十萬元投入,如果將店面改在鬧市區的明星地段,花費翻三倍都不止。並且還要為這個門店配套更多品類產品,提高客户到店時間,從新產品選擇到供應鏈完備,都會大幅增加成本。

“我們有上千家門店,上半年做了一百多家門店改造,下半年會再做兩百家,整體轉型是不可能的。”這位品牌負責人感嘆,很多時候不改造是死,改造後成本壓力太大甚至可能死得更快,只能一步步慢慢來。

懂懂筆記認為,

正是因為品牌服裝的規模大、決策時間長,造成了轉型成本高,導致與消費需求的脱節。

與此同時,國潮品牌開始向下沉澱,很多過去“土鱉”的門店,融入更多年輕人的消費場景,已經成為國內潮流與時尚的引領者,進一步壓榨品牌服裝的生存空間。

咖啡廳、飾品與服裝結合的國潮線下店

在兒童服裝與母嬰超市領域,有不少國潮品牌已經實現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轉型,將線下店從過去街邊店,一步步走到潮流商圈的核心地段,不僅有商品銷售與體驗區域,更有兒童遊戲休息區和家長講座區,成為了集消費、娛樂為一體的場景門店。

懂懂筆記認為,人們外出逛街的訴求,已經向泛娛樂轉變,但服裝門店的功能仍然十分單一,很難承擔起消費者娛樂休閒的需求,除非有品牌需求的目的性消費,否則到店時間會大大縮短。

與之相比,生鮮與商超的改造更加徹底也更加順應消費趨勢,消費者買到商品後可以選擇直接在店內加工食用,商品購買與餐飲加工的結合並不是新鮮事物,但因為消費者在等餐過程中大大提高了到店時長,並增加了多次消費的可能,使得門店的利潤得以提升。

再比如宜家,這個來自瑞典的家居零售商,卻有中國網紅的潛力,體驗式營銷、供應鏈管理還只是宜家的冰山一角,當發現中國消費者吃貨本質後,宜家的食品區就從小小的冰淇淋、熱狗,擴充為佔整體空間近四分之一的大型餐廳。

消費者並沒有因為互聯網電商的到來,而變得精明與苛刻,只是有了新的消費動向。不能滿足這種新消費趨勢的門店,即便有電商的加持也沒法吸引住客流,因為當消費者踏進門的一剎那,他就已經感到無趣了。

【結束語】

雖然互聯網思維已經提出多年,但遺憾的是,多數品牌服裝和線下實體店並沒有抓住這一轉型機會,只是用簡單地用電商旗艦店來充當門面,或者搞一些難有流量的線上線下品牌互動活動。以至於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直接擊碎了品牌服裝精心包裝的實體店故事。

國內服裝消費已經從温飽型消費需求,轉向時尚、文化、品牌、社交的潮流消費,服裝行業並非夕陽,線下門店也並不會在電商衝擊下全面走向消亡。當品牌服裝無法通過價格紅利收割消費者,無法再打時尚快消費的牌,依然有互聯網營銷和場景式消費等多條路徑可以選擇。

只不過自我革新的路有點漫長,也不是任何品牌都能撐到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