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國家加快投資“新基建”、各地5G建設規劃紛紛落地的大背景下,5G當之無愧成為新基建的領跑者。在5G蓄勢待發的今天,企業需要搶佔哪些先機?又將面臨哪些挑戰?記者最近就這些熱點話題採訪了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系教授凌鴻。
什麼是5G
記者:什麼是5G?這一全新技術會帶來哪些改變?
凌鴻:5G就是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主要包括三個最基本的技術場景:增強型移動寬帶eMBB,高可靠、低延遲的通信uRLLC,海量物聯網連接mMTC。和4G相比,5G的速度大約提升了10到20倍,未來將達到100倍;在延遲上,4G是10毫秒,5G是1毫秒;連接數量4G是每平方公里1萬台設備,5G是十萬台。技術指標的這種量變實際上會產生質變。
三大場景中,eMBB增強移動寬帶標準去年3月已發佈,而且產業非常成熟。增強移動帶寬的新應用更多的是視頻,還包括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混合現實和全息現實,一旦達到全息現實,虛擬和現實完全吻合,虛擬空間的優化反過來可以指導現實實踐,由此產生經濟和社會價值都會非常巨大。此外還有多視角直播、5G 8K的超高清視頻轉播、沉浸式遊戲等。總之,更高的帶寬可以提供更好的內容,其中的盈利模式也比較清晰。
高可靠低延遲的標準可能在今年七八月份甚至年底推出,推進速度屬於中檔。這方面應用機會非常多,包括自動駕駛、機器人、無人機的遠程控制,工業自動化、遠程手術等,所有這些,如果依靠WiFi進行遠程控制,可靠性比較差,光纖又無法做到無線。5G則把光纜和WiFi的能力進行了整合與提升,因此應用場景非常多、需求迫切,發展空間可期,主要就看上游配套何時能成熟。
海量機器通信,該標準按計劃將於明年12月發佈,現在看來可能會提前,因為需求也非常大。物聯網能否做起來取決於這個標準。一旦實現萬物互聯——比如路燈、垃圾桶都可以交流,城市就會完全智能化;此外智能家居、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電網,都會受益於萬物互聯,其中的想象空間非常大。此外,5G還會催生一些整合的新應用,包括工業互聯網、5G AI、5G AR等等。
值得一提是,5G的應用需要“標準先行”,其後運營商才可以提供商用服務,才有商業的應用。當然,還有一些被稱之為“特殊技術”的內容有必要進行關注,其中有三個可能直接聯繫到應用。一是V2X,把車(V)跟所有的相連,相當於車聯網標準;二個是軟件定義網絡SDN,5G環境下的網絡結構可以是柔性的;三是“網絡切片”,相當於把網絡劃分成多個車道,增強功能管理。
中國機遇何在
記者:在5G整條產業鏈中,中國的優勢在哪裏?未來又有哪些機遇必須抓住?
凌鴻:5G是新基建之首,從2015年我國經濟轉向新常態以來,國家在科技創新方面增加了大量投入,這使得5G提速,而且會越來越快。
大家都説,4G改變的是人,5G是改變物物相連。當物物互聯,影響會非常巨大。中國在5G方面有幾大優勢,首先是制度優勢,我們可以集中資源辦大事;第二是市場優勢,5G應用在國內有很強的需求,創業創新機會非常多;三是技術優勢,中國把5G作為國家戰略後,研發和建設投入巨大,收穫是我國的5G專利約佔到全世界的四成,而且國內產業鏈比較完整;五是文化優勢,中國的老百姓和企業都願意積極擁抱新科技,而且中國人的文化裏,系統化的思考和虛擬化的溝通本身就是可以接受的。
我們把5G產業鏈分成上游、中游、下游。上游包括標準、專利、網絡的建設、規劃與維護,核心網和傳輸網建設;中游實際上是核心,是我們的移動通信的運營商,包括鐵塔公司和廣電。下游主要是終端,包括手機、傳感設備、AR/VR(增強現實/虛擬現實),以及車聯網、工業互聯網、智慧醫療等應用場景。
所有這些的產業鏈中,投資的機遇來自於兩頭:上游是基建系統,包括基帶、射頻天線等,包含大量技術,但只要掌握一種,開發出相應產品,就可能就在5G發展中具備很大優勢;第二個機會在下游,包括終端設備和行業應用。
如何擁抱5G創新
記者:面對5G這項技術引發的種種變局,我們要如何應對變化,擁抱創新?
凌鴻:5G必不可少,它的應用不僅是巨大的機遇,對眾多行業同樣是威脅和挑戰。因此,它更像一頭“灰犀牛”。“灰犀牛”原本的定義就是大概率會發生而且會影響巨大的潛在事件,其特性包括可預測性、漸進性,還有就是必須早做準備。
面對“灰犀牛”,需要幾個應對步驟:首先是意識到它、瞭解它、承認它,這一點今天已無須強調;其後是確定性質、評價輕重,隨後制定相應的計劃,堅決執行,之後再把危機轉化成機會,最後就是總結經驗教訓,放眼未來。這五個步驟中,今天我們要做的就是第二個——確定性質和評價輕重。
新技術一定有它的新特性,只有當你把這種特性發揮出來,實現了它的能力之後,原先的一些商業假設可能被打破,後續的創新、顛覆、轉型,就會自然湧現。所以,在這個基本邏輯中,最關鍵的是你要對5G、對增強移動寬帶、高可靠低延遲和大規模機器通訊的技術新在哪裏有深入的理解。
我們要延續信息系統思維、互聯網思維、大數據思維,建立5G思維。首先是認清形勢,在商業和技術戰略制定過程中,充分考慮5G的影響。其後要從管理的角度來思考5G,考慮新標準新技術能不能給管理帶來價值;第三,5G思維的要點是遵循從新技術發現新機會的邏輯。5G的機會很多,只要有一些技術創新,只要抓住應用痛點,我相信機會到處都是。
■本報首席記者 張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