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夜襲":"三電一獸"還有機會"決戰中途島"嗎?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向善財經”(ID:IPOxscj),作者 向善財經,36氪經授權發佈。
兜兜轉轉,美團還是回到了共享充電寶的賽道。
這一次,美團似乎下了比以往更加堅定的決心。據悉,美團共享充電寶項目已經在全國100多個城市招募人員進行地推,更有傳聞稱美團向商家拋出點評真實點擊量的誘惑。而美團方面回應稱,餐廳排名和充電寶的使用完全無關。
事實上,無論是否存在相關排名扶持,美團殺入對於行業無異於一場大地震。從行業特徵來看,此時美團甩出“回馬槍”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而這背後的邏輯對於我們理解當前互聯網產業的競爭形態有着深刻的意義。
01 跑步抄底的“門內野蠻人”,從流量爭奪到流量截取過去,互聯網創投森林一直流傳着這樣一則故事:風口至,投資來,待到教育完成時,BAT入場。
類似於這樣的畫面我們在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幾年已經見過多次,其本質反映的其實是互聯網巨頭對流量入口的爭奪。
而在移動互聯網進入深水區的今天,到了王興的“下半場”,消費互聯網的主要入口已經被各大巨頭把持,流量截取成為新的主旋律。無論是美團之前進軍網約車還是此次發力共享充電寶,其本質就是基於自身能力的一種上流截取,而類似這樣的例子在當今互聯網世界裏其實還有很多。
快手的電商心,似乎是一件路人皆知的事。過去與淘寶、京東、拼多多合作,如今也已經開始漸露一些做自營電商的味道,去完善一些供應鏈資源。誰的地盤誰説的算,快手平台內部電商銷售體系的大門鑰匙一直掌握在自己手裏,自然能夠從上游對內部電商流量進行截取。
還比如字節跳動,能夠發力休閒遊戲並取得成功,離不開其站內龐大的娛樂流量以及成熟的流量分發機制,這其實是對現有流量池進行變現的本能選擇。做搜索也是類似,字節跳動有自己的信息流業務,通過對旗下內容產品矩陣進行撮合,就像搜狗聚合微信等內容資源一般,具備了做搜索的內容基礎,同樣也是依託現有能力進行流量截流。
話語權歸屬者,往往擁有行業遊戲規則的制定權,處於絕對的有利位置,它們所做的各項決定始終代表着自己的利益,往往會使行業產生“大者愈大,強者恆強”的馬太效應。説到底,它們對於一些垂直場景玩家來説,更像是些“門內野蠻人”。
此外,無論是快手還是字節跳動,它們選擇截流的前提都是基於自身內部相關配套設施已經完善,具備截流的環境基礎。美團也是如此,在向善財經看來,美團過去對於共享充電寶這塊業務之所以一直輾轉反覆,主要原因在於行業環境火候不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不確定因素多:馬化騰的“看不懂”,王思聰的“吃翔賭約”,行業最早其實有許多不確定因素,貿然高舉高打併不理智。
2.市場教育成本高:行業野蠻生長,專利戰、補貼戰盛行,這時候美團貿然挺進可能做出許多無謂的投入。共享充電寶技術含量不算高。到目前為止也沒有誰建立出自己的安全區壁壘,談不上什麼品牌忠誠度,而護城河壁壘也只有一個專利權。就像共享單車,摩拜、ofo殺幾輪了,後期哈羅等玩家入局照樣可以吃的開。
3.主場優勢:共享充電寶這個生意出現的時機其實很突然,不會是美團正常規劃的核心戰略,已經多線作戰的美團如果貿然開闢新業務反而有可能分散精力。而且美團根本不慌,產品寄生場景就在自己的地盤上,主場優勢明顯,什麼時候做都不晚。
如今,再來討論共享充電寶這門生意是否行得通已經沒有意義,自誕生起就飽受爭議的它不僅活下來了,而且似乎還活得很好,甚至還很傲嬌的漲起了價。對於美團而言,它現在也需要開闢外賣、酒旅以外的第三增長曲線,已經被證明盈利能力的共享充電寶其實正是它所需要的。
又能掙錢,又不需要太多教育成本,何樂而不為?
從流量爭奪到流量截取,美團、字節跳動、快手等新生代互聯網大廠已經開始重塑互聯網森林的遊戲規則。從網約車到共享充電寶的截流打法,或許這也正是王興所設想的下半場形態。
02 to巨頭化or分庭抗爭,行業走向聯合的概率有多高?共享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似乎都會被問到聯合問題,那麼隨着美團這位重量級玩家入局,行業是否會走向聯合呢?
谷歌前董事長埃裏克·施密特在談起谷歌和蘋果的專利競爭時這樣形容:青少年間的鬥爭是:“我有一杆槍,你也有一杆槍,誰先開槍?”成年人經營企業的方式更像是經營一個國家。他們會有紛爭,但仍能達成合作,而不會開戰。
在向善財經看來,所有號角的背後,其實都受資本驅動因素影響,共享充電寶的發展同樣難以擺脱。回顧“老大哥”過去的經歷,網約車最後走向了聯合,共享單車卻沒有。因而資本推動聯合也是有條件的,而我們今天要談的其實就是宏觀上行業聯合的因素有哪些。
網約車為什麼能夠走向聯合?
1. 產品和服務的同質化;
2. 商業模式清晰,沒有太多延伸空間,但盈利模式穩定。
3. 持續燒錢陷入惡性競爭;
4. 競爭局勢動態平衡,玩家少,且誰也殺不死誰;
5.補貼大戰導致企業議價能力弱。
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導致投資人失去等待的耐心,推動網約車大戰的融合。
當初的摩拜和ofo為什麼沒能聯合?
1. 共享單車需要自己投放硬件,模式重。都是單車,摩拜單車造價高,ofo造價低,產品不存在同質性。
2. 除了押金、車費外沒有其它利潤點,但之前對行業捧得很高,投資人還抱有幻想。
3. 產業競爭背後隱藏巨頭博弈,從巨頭自身生態利益考慮沒必要聯合。
4. 一票否決權。
可見,從理論上來講,共享充電寶目前主要盈利方向已經證明行得通,模式清晰。而且雖然也是自己投放硬件,但產品本身存在高度的同質化,這也決定了它們不像摩拜和ofo那樣很難兼容,也為聯合奠定產品前提。
當然了,能否聯合還得看玩家自己的意願。
對於美團而言,其實也可以收購或者入股,優勢就是不用自己親力親為的做了,節省時間成本。不過目前看來好像除了這個看不到其他價值,因為關於反駁收購的理由也很明確:
1.流量重合度高:共享充電寶多為店內消費,是美團生態內的流量,流量重合度高,不像美團收購摩拜,對整個生活場景流量生態有價值。而且即便有不重合的場景,美團也可以自己做,做起來也很容易。
2.自己做與收購差不太多:美團這時候跑進成本已經很低了,本身就有地推團隊,具備較高的人效,設備也並不貴,不屬於重資產行業。教育市場過程也完成了,用户接受程度較高,充電寶集體漲價,甚至漲價幅度比較高,也未像近段時間美團漲佣金以及豐巢收費一般惹來諸多爭議。
對於現在行業頭部玩家而言,其實是有擁抱美團的理由。
過去共享充電寶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就是“共享充電寶 ”,即自己找到合適的生態疊加選項,提升估值空間和想象力,併為用户提供跨界業務組合。這需要同其它生活服務進行生態疊加,把自己從工具變成“工具箱”,到最後成了拼生態服務能力的模式。誰讓用户用起來更爽,越用越頻繁,誰就是贏家。
如今美團來了,即便排名和充電寶使用完全無關,可美團共享充電寶寶寄生的美團app本來就是“三電一獸”夢寐以求的“工具箱”。
此外,目前商家被慣的似乎越來越驕縱了,話語權太高。各種“招標”式引入,壓縮企業利潤空間,這也導致漲價情況的出現。相對於垂直類的共享充電寶企業,美團工作人員由於其它生態項目的合作關係,與商家之間的對話可能會更平等一些。
當然,目前頭部企業盈利性良好,也都賺錢,具備較強的自主性,不會輕易服軟,投向美團可能也是最後刺刀見紅才會走得路。
以街電和來電為例,根據天眼查檢索顯示的信息來看,街電上一輪融資在2017年,因為項目本身的盈利性不需要尋求過多融資,而來電方面融資信息為零,這説明兩家公司的股權架構其實一直都相對穩定的,這似乎也表明控股人的某種態度。
美團能不能“截胡”還不得而知,自己就先“被炸胡”,這多少有些説不過去。
此外,對於“三電一獸”等行業頭部玩家而言,美團入局,自己探索“共享充電寶 ”的難度有些大了點,很難與生態體系已經成熟的美團掰腕子。在具備相對獨立性的前提性,尋求“ 共享充電寶”,成為巨頭生態的一個入口,變成中間的一個工具或環節其實也是有機會的。就像摩拜單車對於美團,哈囉單車對於阿里。
如今美團殺入共享充電寶市場了,阿里、餓了麼會任其為之嗎?其它互聯網巨頭就沒有想法嗎?幾年前,創業公司面對BAT時進行站隊選擇的場景,如今在共享充電寶領域很有可能再次上演。
也許明天就有新的重量級玩家宣佈殺入,也許本身就能掙錢的共享充電寶市場自己能孵化出一個TMD式玩家也未嘗可知。總之,接下來的共享充電寶市場註定熱鬧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