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行業,居然無一中國公司進入全球前20 | 觀點

這個行業,居然無一中國公司進入全球前20 | 觀點

pixabay.com

中國的芯片行業,因為核心技術受制於人,被卡脖子而確實不好過。但是,我們還有一個行業,論技術難度不比芯片行業低,論市場規模卻遠小於芯片,最關鍵的是,全球前20名的企業中,沒有一家中國公司。這就像參加奧運會我們是20名開外,聽起來是不是更慘?

該行業,就是本文要談到的儀器設備特別是科研儀器行業。全文約4000字,分為四個部分:

1. 隱秘的角落

2. 從 “大路貨” 到 “白富美”

3.全是骨頭沒有肉

4.最悲情的行業?

來源 | 科技金眼

撰文 | 園子裏的悟理人(悟理哥)

● ● ●

這個行業,居然無一中國公司進入全球前20 | 觀點

美國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是這一行的隱形冠軍

隱秘的角落

科研是鐵,儀器是鋼。儀器設備是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的基本工具,也是物理、化學、材料、生命科學等實驗科學 “吃飯的傢伙”。從大的方面來説,科技強國都是儀器強國,而儀器設備技術又關係到科技強國建設。

然而,聽起來這麼重要的一個事情,無論在科研界還是企業界,似乎都是 “少數派” 的存在。

儀器是為科研服務的,對於科研人員來説,一直以來主流都是發論文、搶帽子,如果選擇做儀器,很可能是為他人做嫁衣裳,自己卻很難發表好的論文,也很難爭取到國字頭的項目資源。

比如,2019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NSFC)一共支持了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自由申請)82項,總經費5.8億元,單項最高841萬元,最低412萬元,平均每項707萬元。這類項目的支持力度確實比面上項目大得多,可是,相比於去年NSFC高達213億元的總支持經費,5.8億元僅佔2.74%,這是一個幾乎可以忽略的比例。

這個行業,居然無一中國公司進入全球前20 | 觀點

2019年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情況

除了NSFC,科技部也在2011年前後啓動了 “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 重點專項。從已公佈的2018年項目指南來看,經費總概算也僅僅為6億元,實際立項53個項目,中央財政經費共計5.2億元,單個項目最高1578萬元,最低395萬元,平均每個項目981萬元。

所以,無論是NSFC還是科技部的投入,都只能支持到很少一部分人開展儀器科學研究。而且,從單個項目幾百萬元或1000多萬元的經費投入來看,也不是為了讓科研人員把這個儀器做到實用化,因為這些投入,即使是引導性的,對於做出一個指標像樣、有市場化潛質的儀器或設備,也基本上是杯水車薪。這樣一來,科研人員只能用這點錢為自己的小家(課題組)服務,做出的東西以作坊產品或毛坯居多,離產品化和商品化往往還有遙遠的距離(實在不想再舉光刻機的例子)。

政府投入不多,科研界非主流,企業關注的和做的也很少。比如,雖然傳統的儀器儀表是個大行業,市場規模也有幾千億元,但做這個行業的企業,主要集中在工業儀器儀表方面,工業4.0才是他們的大風口。

目前,真正做科學儀器的,主要有中科院旗下幾家儀器廠轉制的公司,如東方科儀、瀋陽科儀、中科科儀等,以及一些有情懷的創業企業。在多達幾千家的A股上市公司中,也只有 “東方中科” 等極少數企業。

因此,這是一個不太被媒體和資源關注到的隱秘角落。

從 “大路貨” 到 “白富美”

半導體行業被卡脖子,媒體已經廣為報道,其實,儀器設備行業的問題同樣如此,從 “大路貨” 到 “白富美”,我們都缺乏高端核心技術。

比如,從已經 “大路貨” 的光學顯微鏡來看,光學顯微鏡被人類製造出來已經400多年,然而,世界高端光學顯微鏡品牌,公認的是德國的徠卡和蔡司、日本的尼康和奧林巴斯,四家企業佔據着世界顯微鏡市場50%以上的市場份額,被稱為光學顯微鏡的 “四大天王”,我國半導體、生命科學、納米領域以及三甲醫院所使用的高端光學顯微鏡,也幾乎都被 “四大天王” 所壟斷。而國產的品牌,比如永新光學、麥克奧迪、舜宇光學等,雖然台數產量很高,但基本上只能作為教育類和科普類的使用,近20多家國產企業去爭奪大餅上掉下來的餅渣。

有數據為證:根據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統計,2015年至2017年我國顯微鏡出口量在220萬台-300萬台之間,年均進口5萬台左右,出口數量遠高於進口數量,但出口金額卻遠遠低於進口金額。這説明我們進口的單台平均價格遠高於出口價格,產業總體上有量無質。

再來看儀器界的 “白富美” 冷凍電鏡。

這個行業,居然無一中國公司進入全球前20 | 觀點

越高端前沿的實驗室,國外儀器設備越多

電子顯微鏡於1931年發明,但因為要求在真空下工作,幾十年來並不適用於有機生物樣品。直到上世紀70年代後,隨着冷凍制樣、單顆粒圖像分析和三維重構算法等關鍵技術的突破,通過在傳統透射電子顯微鏡之上,加上低温傳輸系統和冷凍防污染系統,解決了保持生物樣品原子分辨率結構又適合電鏡成像的矛盾,冷凍電鏡技術逐漸推廣開來。三位發明冷凍電鏡技術的科學家,因此獲得了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

然而,到目前為止,冷凍電鏡還是儀器界高冷的 “白富美”,每台設備價格高達4000多萬元,同時維護成本高昂。全世界生產冷凍電鏡的廠商只有日本電子、日立和荷蘭的FEI(現已被美國賽默飛公司收購)3家,在市場佔有率方面,FEI一家獨大,壟斷態勢十分明顯。目前,國內沒有一家企業生產透射式電鏡,也就更沒有一家企業能生產這種高大上的儀器。

科研儀器不僅僅關係到科研,還關係到產業。現在看起來很高冷的科研儀器,以後很可能是某些產業的基本工具。比如,光學顯微鏡已經成為半導體工藝或製造企業的標配,當年悟理哥所在實驗室,配置的就是奧林巴斯的產品。因此,一旦國外在高端科研儀器方面卡住了我們的脖子,不僅企業研發和創新效率受到影響,前沿的科技工作甚至有可能被癱瘓。

全是骨頭沒有肉

去年,美國化學會《化學與工程》雜誌公佈了2018年度全球科學儀器公司TOP20名單。在前20家公司中,8家是美國公司,7家來自歐洲,5家公司位於日本。當然,沒有中國企業上榜。

這個行業,居然無一中國公司進入全球前20 | 觀點

2018年全球儀器公司排名Top20

再看他們的銷售額。再次登頂的美國賽默飛(Thermo Fisher Scientific)銷售額63.3億美元,排名第二的日本島津公司只有老大的1/3,銷售額21.8億美元,世界有名的安捷倫科技和德國蔡司分別以20.2和18.3億美元排在第4和第6位。日本排入前20名的還有日電、日立、尼康和奧林巴斯等名企,但這四家的儀器銷售額都沒有超過7億美元。

同時,榜單還反映出的一大特點是,大型企業主導着科學儀器市場,前五大儀器製造商佔前20家公司銷售額的一半以上,僅賽默飛一家就佔前20名儀器銷售額的23%,排名前10位的公司佔銷售額的78%。

然而,從上面的數據中,你還能看到什麼?

悟理哥看到的是,這個行業世界第一的銷售額,也不過400多億人民幣,這個數字相比我們房地產等來錢快而多的行業,實在是太寒磣了。

比如,根據中國房地產協會的數據,按照2018年銷售額來算,儀器行業世界第一的賽默飛,也只能在我國房地產企業中排在大約第56位—— 低於福晟集團的452億元,這個或許你都沒聽説過的福建企業。

這個行業,居然無一中國公司進入全球前20 | 觀點

2018年 中國房地產公司銷售排行

因此,做儀器做到世界第一又怎樣?!幹房地產只要拿到中國第55名,也就是隻要做到某個省的冠軍或老二,就可以超越這個世界第一了,而兩個行業的技術難度和投資風險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上。譬如,冷凍電鏡整機就涉及到機械、材料、光學、生物、計算科學等多個學科領域以及圖像採集、圖像處理、結構解析、冷凍系統的樣品製備等多方面關鍵技術,任何一個點出問題,整個項目可能都會失敗。

相比之下,雖然半導體行業也要啃骨頭,但光國內市場每年就有幾千億美元,在國家重視和各路資本的熱捧下,如果做成了,至少還能大口吃肉。

最悲情的行業?

人有時候需要外力,才能走出舒服圈。國家和行業也是一樣。

從發展形勢來看,中國作為發展迅速的新興市場,社會尚未進入成熟穩定期,還有大量相對輕鬆就能取得高收入和高利潤的行業,比如房地產、互聯網金融,以及其他寄生於政策壁壘的各種行業。只要這些能輕鬆賺錢的行業存在,缺少倒逼與動力,企業就沒有理由去舍易求難,選擇儀器設備這個難度和風險係數極高的方向。

於是,你可以看到,在流行以對標講故事的企業界,我們有華為對標蘋果,阿里對標亞馬遜,百度對標谷歌等,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家公司能夠,或者宣稱與國家儀器(NI)、德州儀器(TI)或是賽默飛對標,甚至很多人連賽默飛是什麼都不知道。

還有就是上下游的脱節。儀器設備(包括軟硬件)產業是比較適合產學研合作的。你看,雖然 Matlab 最早誕生在美國墨西哥大學 Cleve Moler 教授的手中,但也是這位教授跟企業家 Jack Little 合作,成立 MathWorks 公司之後,才做起來並得到多個行業認可。我們目前的情況是,做儀器設備的科研人員,或者比較邊緣化,或者僅從滿足自身需要去做儀器,對於他們的 “小板凳”,還缺乏專業的 “木匠” 來審視。而上游科技項目的部署,除了經費稀薄以外,也缺乏圍繞產業鏈來部署創新鏈的總體考慮。

因此,對於高端科研儀器的國產化,悟理哥是謹慎悲觀的,在這條賽道上,我們還缺乏一批人心無旁鷺、坐冷板凳、啃硬骨頭、死磕技術,進而完成從技術積累、技術突破到市場認可的三級跳,而這些都是需要較長時間來磨礪的。更悲觀一點,在這個產業上,談趕超還是十分遙遠的事。

這個行業,居然無一中國公司進入全球前20 | 觀點

賽默飛股票月K線圖

當然,也要給有志於這個方向的創新創業者和投資人一點信心:本世紀以來,無論你看日線、周線還是月線、年線,20年來賽默飛公司的股票基本上都是單邊上漲態勢(今年3月曆史性的特氏熔斷,大約是賽默飛多年來下跌最狠的一次),目前市值已經默默達到1700億美元,是 “除了上帝 什麼都造” 的3M公司的1.8倍。

所以,專心一點,以及專深一點,是會得到公允回報的。

參考文獻

1.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30425/491330.shtml

2.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80929/472368.shtml

3.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9/1/421687.shtm

4. http://www.most.gov.cn/tztg/201109/t20110929_90085.htm

5. http://www.cas.cn/zt/sszt/2017nobelprize/hxj/201710/t20171010_4617134.shtml

【來源:科技圈裏那些事兒】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368 字。

轉載請註明: 這個行業,居然無一中國公司進入全球前20 | 觀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