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大的企業越是專注,不斷在做減法

越大的企業越是專注,不斷在做減法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張桓 來源|張桓投資筆記(ID:zhanghuanbiji)

我發現很多創業公司在剛開始階段特別容易陷入一個誤區:總覺得哪都缺。產品也缺,用户也缺,運營也缺,總覺得每個環節都缺,於是不斷考慮各種資源合作以及找各種人。

有可能今天跟這人談合作,明天跟那人合作,不間歇地,誤區就是覺得掌握的資源越多業務越多,就會離成功就更近一步,尤其是剛創業的公司,總急於找各種資源。

俗話説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你剛開始創業的能量是有限的,應該做單一業務,從簡單的小業務開始,不可能説剛開始沒業務就想各種招數,比如今天搞搞社羣,明天做做抖音,後天寫寫公號,發現沒啥效果又接着替換業務。

這樣其實是不對的,那些所謂的大公司都是從一件小事、小業務開始做起的,你看QQ原來只是非常簡單的線上聊天軟件而已,它如果像新浪一樣做諮詢,又像網易一樣做郵箱,那就慘了。

大家都説剛開始創業需要推廣,錯,萬科只造房子不賣房子,他的業務、甚至銷售都是外包的,現在這個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好多牛逼的公司業務都是由別人來做。

比如我項目一個搭檔,他跟我聊他要搞社羣,要搞抖音,要搞小紅書,搞各種網絡平台推廣,我説:“兄弟,咱就是賣包子的,為什麼這些事情需要自己做呢?給別人錢別人也能做,咱們的精力是怎麼把包子做得更好吃更便宜更方便,這才是核心壁壘。”

只要產品好,在小紅書、在抖音上面自然也會有人發的,不能把一家包子公司變成了一家設計公司、推廣公司、甚至是網紅公司,這樣性質明顯就不一樣了,沒什麼用,我們又不是做包子西施、包子大叔。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當十幾個的小團隊只做一件小事的時候,才有可能把這件小事做到極致,而不是這人負責什麼內容,那人負責什麼內容。

剛創業的小公司要記住這樣一句話:“不做什麼比做什麼更重要”,很多小公司創業失敗的原因就是業務太多了,總以為這些環節缺一不可,錯了,只需要做一個業務,其它業務會跟着跑過來。

就比如一元襪子,我只做供應鏈,也沒做零售,但是那些做零售的就會過來找我,那天美團騎手內部的團購網站還來採購襪子,我們專注於如何防臭、透氣、不起球,再把價格打下來就夠了。

很多懂運營、懂直播、做微商、包括直播網紅還會主動聯繫我,因為她們需要襪子作為引流的工具,我不需要去建立什麼設計平台、微商平台,比如想給別人訂襪子,我難道需要開發一個軟件讓別人定襪子嗎?不用的,已經有羣接龍的軟件,而且已經成熟化了。

發現一個現象,當你項目越弱小的時候,你總覺得你缺得越多、資源越不夠,元氣森林老闆説了一句話:資源越少越容易成功,資源越多很容易形成依賴,反而不容易成功。

很多創業公司都是因為沒有資源才做起來的,沒有用户、沒有錢、沒有資源,就是倒逼你把產品做好。反向舉個例子,現在話題很熱的社羣,但你能説誰的社羣做得最好嗎?區分不開的,有些人做社羣多數都是騙人的、割韭菜的,真正牛逼的公司是不會做社羣的。

你看寶馬、奔馳有提供社羣嗎?沒有的,因為對於他們來説不能提供什麼價值,頂多給你修個車、洗下車,難道還能在裏面提供社交不成?你看美團、阿里、拼多多有社羣嗎?沒有,社羣就是個概念,真正的好公司都是把產品打磨好。

馬雲、張小龍、王興這些都沒有做社羣,社羣其實就是割韭菜,包括我現在聽到創業者口中的新概念新名詞越多,我越是不投,説明被那些培訓大師洗腦了,你看那些培訓大師有幾個真正賺過幾個億的?他們都是吹牛逼而已,但這不是今天的重點,不diss這些了,還是講創業公司吧.

我跟我投資的一家公司創業者聊,我説:“你現在只有3000萬用户而已,早晚被幹掉,你的核心競爭力不明顯,沒有供應鏈優勢,你賣的那些品牌別的平台同樣能找到,價格不明顯,賣貨效率自然就不高了,未來成長性有限。”

雖然現在有騰訊投資了,但我還是覺得一般,因為他的業務太多了,想要搞的內容太多,比如又要搞消費、搞金融、搞電商、做女性消費,你看這得橫跨多少個行業,這太難了。

我告訴這個創業者,我説,你缺少了競爭意識、缺乏競爭維度,每個領域每個環節都會有⼀個強大的競爭對手,你的競爭對手太多了,你的客户並不代表是忠實顧客,你的用户只是單純覺得在你這能買包包,也能分期付款,誰會對你有信任度呢?誰會對你產生依賴呢?你的供應鏈人家又是單純覺得你好就跟你一起,不好就隨時可以拜拜,銀行的話也只是看你的影響力,到最後你會什麼都沒有。

這樣根本沒有壁壘,我雖然投了已經5年了,但是我還是建議他把這項目放下,每月賺十幾萬也好,算了吧,放在那裏,趕緊再重新創立其它項目吧,總之我的建議就是不要貿然進入別人的領域,要有領域的敬畏精神。

一個企業一定要懂得做減法,懂得做自己,要做不可替代的事。比如你擅長做軟件,不是去做平台,那你可以做社羣工具給那些小店使用,為那些需要的人做服務,這就是降維打法。

為什麼會犯這些上面所講的錯誤?其實是人性,我們把精力放錯了地方,要學會把精力放在擅長的地方,做的環節太多了,要把環節做少,每個環節都會有漏洞,長久下去就會失去核心競爭力。

舉個例子,上次和太古可口可樂的老總聊,他們只做品牌,工廠生產就合資生產,銷售營銷外包、供應鏈也外包,他們只專注只做品牌,其他都授權外包,當我聽到這些我也很驚訝,越大的企業越專注,總是在做減法,我也是做自己最擅長的,總之:

摒棄:公司越小,業務越多

堅持:公司越大,業務越少

張桓

籍貫山東哈工大汽車專業的工科男,從技術跨行做了營銷,發現了自己的天賦原來是商業敏鋭度和營銷能力,進而創業賺了幾年幾千萬利潤,而後也很俗地做起了自己擅長領域比如女性消費兒童教育餐飲娛樂的投資。

投資了名創優品、胡桃裏、奈瑞兒等有近百個項目,2020年“只搬一塊磚”做十英尺智能早餐櫃,立志做成國民性的基礎早餐設施,以及花業餘時間炒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82 字。

轉載請註明: 越大的企業越是專注,不斷在做減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