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貓淘寶京東的網店商家徹底慌了,吹牛皮也要上税了。“税務部門要求電商賣家為刷單行為補税”的消息在朋友圈和各大媒體刷屏了。據報道,華北某市多名網店店主在5月收到了當地税務部門通過電子税務局發送的“風險自查提示”,提醒他們存在少記營業收入風險,要求企業自查3年以來存在的漏報問題並補繳税款以及滯納金。(6月14日《中國基金報》)
電商業素有“刷單找死,不刷等死”之説,在流量經濟的規則主導下,很多商家為提升店鋪和產品排名,獲得流量支持,紛紛採取刷單的方式,花錢吹大業績泡沫。如今,刷單已成為電商業的“潛規則”,歷經整治都未能消除,且愈演愈烈,滲透到每一個領域,連最熱的直播帶貨也陷入刷單風雲。現在網店遭遇刷單補税的當頭一棒,則是好事,將藉此遏制刷單行為,平抑電商虛假泡沫。
根據税務局的通知提示,通過大數據分析比對,發現部分商家2017-2019年申報的銷售收入與電商平台統計的銷售收入差異較大,少計銷售收入的風險,要求企業根據實際情況自查自糾修改申報表,補繳税款及滯納金。顯然,這就是商家自釀苦酒,在大數據的精準核算下,商家的銷售情況暴露無遺,業績摻水的後果得以發酵,刷單補税還是承認造假,左右都不好過。
《電商法》已明確税收範圍、繳納主體等,商家需要依法繳税,亦讓税務機關在税務稽查上有了法律依據,商家有偷税漏税行為則要補税、滯納金、罰金。目前來看,這些商家業績不符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是進項隱瞞少報,其二是刷單虛構交易,前者佔比較小,影響不大,主要問題還是刷單行為造成的業績浮誇。由於很多商家產品利潤率較低,依靠刷單製造爆款走量,一旦刷單全部補税的話,就會面臨成本上升,利潤被吞噬掉,甚或虧損。
可見,這些商家處於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如果繼續硬撐着“捂蓋子”,接受補税要求,就將繳納一大筆税款,令其肉疼。如果沒錢交,就要承認刷單造假行為,拿出刷單證據供税務部門核查,則將被納入不誠信名單,而且刷單行為違反《電商法》和平台規則,亦需要接受相應的處罰。顯然,基於這兩種結果考慮,商家都要付出很大的代價,部分實力較弱的商家,恐怕無法承受而被迫就此出局。
電商領域納税問題由來已久,最大難點在於營業額的掌握不充足,數據缺乏透明度,徵税成本較高。如今,税務部門通過大數據技術,抓取網絡銷售數據,並與平台加強合作,有條件獲得完整的電商平台數據,深化跨系統、跨領域税收合作,多部門共享信息資源,徵税盲點已經消除了,可以在此基礎上,實現精準核查、精確徵税。
顯然,針對商家刷單數據補税的做法,實際上是通過税收工具,向虛假泡沫開刀,由此擠壓電商業的銷售水分,割除刷單這顆毒瘤,促使商家和平台迴歸初心,促進電商業健康發展。而在“達摩克利斯之劍”斬落後,商家也應清醒認識到,雖説刷單一時爽,但終究不是正途,還是儘快摒棄造假心態,遵循認真做事、誠信經營的原則,才是長久之道。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