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納達爾是我們的王

2005年,剛滿19歲的納達爾在法網首奪男單冠軍,人們對他的紅土實力歎為觀止,口口相傳道:“當拉法踏上羅蘭加洛斯的球場,他就像是穿上了一雙魔力鞋。”

如今,西班牙人已經在同一片場地上收穫了12座“火槍手杯”,他的表現已經不再是有一雙“魔力鞋”所能比擬的了,而是為全場、全世界觀眾包括他的對手們表演了一支“紅土芭蕾”。

但是由於COVID-19疫情的影響,2020年的法網經歷了兩次延期——從3月17日公佈的9月20日至10月4日到5月6日公佈的9月27日至10月11日。而在本賽季温網已經宣佈取消、美網前景不明的情況下,法網到底能否舉辦本身仍然是一個待定的問題。

不過,納達爾在對於羅蘭加洛斯的統治是不需要“待定”的,不管2020賽季羅蘭加洛斯會不會迎來球員和比賽,都沒有人會質疑西班牙人在這片球場上的表現。

天賦、鬥志、耐心、智慧,加上30年如一日的嚴格的自我要求、温和的待人接物和如陽光般和煦的情商,讓他征服了向來挑剔的巴黎和巴黎觀眾,也征服了整個國際網壇和體育界。

天王初現 和羅蘭加洛斯的愛情故事

時光倒流至2005年,你聽説過拉斐爾·納達爾這個名字嗎?

那一年的年初,18歲的他在多哈公開賽和奧克蘭公開賽上加起來只贏了兩場球,然後在澳網第四輪苦戰5盤不敵本土寵兒休伊特。不過,他也首次將自己的ATP排名提升至前50。

2月的索伊佩海岸公開賽和阿卡普爾科公開賽,他連續拿到兩個紅土賽事冠軍。3月的邁阿密大師賽上,他一舉闖入決賽,但是以2比3不敵當時世界排名第一的費德勒。

然後,就是紅土上的蒙特卡洛、巴塞羅那和羅馬了。他在這三項賽事的決賽中分別戰勝了舉世矚目的“紅土專家”科里亞、費雷羅以及科里亞。

在巴黎,納達爾是我們的王

帶着這些勝利,當1986年6月3日出生的西班牙少年第一次來到羅蘭加洛斯的時候,他已然被看作是奪冠人選之一了——儘管還太年輕,對於這項賽事和公眾來説還太陌生。

他綁着髮帶,穿着無袖的“海盜服”和長過膝蓋的運動短褲,跳躍着出場,走到網前去和博格思穆勒、馬里斯、加斯奎特、格羅斯讓、費雷爾握手,然後以勝利者的姿態在賽後向觀眾致意。

半決賽中,他以6比3、4比6、6比4、6比3淘汰瞭如日中天的費德勒,決賽則以6比7、6比3、6比1、7比5逆轉紅土好手普埃爾塔。

在菲利普·夏蒂埃球場,來自西班牙馬洛卡島的小將度過了自己19歲的生日,生日禮物是第一次捧起“火槍手杯”。

在巴黎,納達爾是我們的王

從那一個時刻開始,年輕的“法網之王”就已經被寫進了史冊。

他活力四射也火力四射,把全部的精力都傾瀉在場上。到了場下,他又會變回成那個謙遜、低調的自己,總是不吝溢美之詞稱讚對手,即使他10分鐘前他們剛剛進行了一場驚心動魄的鏖戰。

對於他的這種職業態度,打球時脾氣火爆的網球名宿麥肯羅一度表示“過於友善和友好”,以至於可能會失去應有的“殺氣”。

對此,納達爾有自己的思考:“我認為球員的行為對於孩子來説是很好的教育,如果喜歡我們的孩子們看到我們每週都在針鋒相對、惡言相向,他們長大也會這樣。現在,我們可以在更衣室裏愉快地交談,而這並不影響10分鐘後場上的對抗。”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是《華嚴經》裏一句備受喬布斯推崇的話。十字頭年紀時的納達爾就是這個樣子,二十歲、三十歲亦是如此。

從2005年6月首奪法網男單冠軍到2020年6月,他已經在羅蘭加洛斯贏得了12場決賽,勝率為百分之百。即便期間經歷過傷病和失敗,法網始終是他網球生涯中最特殊的一項賽事。

“回憶是永恆的,從我第一次參加這項賽事到現在,我們之間就像是一場愛情故事一樣。它不止關乎勝利,還關乎到這裏的每一個人,不管是鏡頭前、看台上還是遍佈球場內外的工作人員,我和他們都非常親近。”

對於這片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場地和城市,如今已經擁有19座大滿貫冠軍獎盃包括12座“火槍手杯”的他總結道。

巴黎陰雲 勝利和失敗都是人生體驗

在納達爾出現之前,法網曾經被看做是四大滿貫中最為艱難的比賽。

紅土場的特質要求參賽球員需要超強的心理意志,那些長長的滑步、那些前後左右的大範圍救球、那些計時器上令人咋舌的比賽用時都在提醒着想要來巴黎一展身手的選手:你只有做好萬全準備,才能有機會在這裏出人頭地;記住,只是“有機會”。

馬洛卡小子的出現改變了一切,他讓巴黎成為了自己的後花園。

2006年和2007年,他先後兩次在法網決賽中擊敗費德勒。在阻止瑞士人實現“全滿貫”夢想的同時,他也成為1978年至1981年比約·博格以來首個在羅蘭加洛斯完成男單三連冠偉業的球員。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7年的決賽中他曾經在一局裏硬生生地從費德勒手中挽救了7個破發點。對此,被追平紀錄的比約·博格在賽後忍不住讚歎:“這個來自馬洛卡的小傢伙從來不喜歡輸球,更不喜歡在法網上輸球,他求勝的意志簡直像鋼筋混凝土一樣堅固。”

不過,輸球還是不可避免地到來了——儘管他的意志依然像“鋼筋混凝土”,可是傷病的影響力蓋過了意志力。

2009賽季,納達爾先後獲得澳網、印第安維爾斯、蒙特卡洛、巴塞羅那、羅馬5個冠軍,在馬德里決賽中兩個4比6不敵費德勒。連續在歐洲紅土賽季的高強度密集作戰讓他的膝蓋出現問題,他帶着傷病來到羅蘭加洛斯,前三輪戰勝丹尼爾、加巴什維利以及休伊特,然後在第四輪迎來了ATP排名第25位的索德林。

桃粉色球衣並沒有為西班牙人帶來桃粉色的回憶,而是結束了他在羅蘭加洛斯3年不敗的紀錄。2比6、7比6、4比6、6比7,頭號熱門不敵他的瑞典對手。

菲利普夏蒂埃球場內的觀眾驚訝了,世界驚訝了。興奮不已的索德林像是擊敗了希臘神話裏的“戰神”阿瑞斯,他肆意地慶祝,説自己終於找到了在紅土場上擊敗納達爾的方法。

不過,納達爾並沒有如人們所預料的那樣陷入失利的痛苦。他像過去所有輸掉比賽時所表現的一樣,拒絕討論自己的傷勢並且祝賀對方獲勝,稱對手完全配得上。

同年11月,索德林在倫敦舉行的ATP年終總決賽以兩個6比4再次擊敗了納達爾。那是他職業生涯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擊敗西班牙人。轉過年來的法網,儘管他在半決賽中戰勝了費德勒,決賽裏還是被納達爾以6比4、6比2和6比4橫掃。

從2009年的那次交手以後,無論是納達爾還是索德林,無論勝利還是失敗,對於2001年同時進入職業網壇的他們來説,法網都是不能跳過去的一項賽事。他們為每一次得分而吶喊,也為雙方的全心投入而惺惺相惜。

“我為職業網壇有納達爾這樣的選手存在而感到幸運,”多年之後索德林再次回憶過往時説道。

手握十冠 La décima成為全球頭條

穿過年少的時光,越過膝傷,納達爾連續地接過“火槍手杯”,使勁兒將它舉過頭頂,以迎接滿場的歡呼和相機的快門聲,然後上演熟悉的咬獎盃的場面。

時間似乎並改變納達爾和羅蘭加洛斯的一切,他對於這片球場的統治十幾年如一日。與此同時,他依然保持着清醒。“我永遠都會竭盡全力地去比賽,但我也很清楚地知道我不可能在這裏一直贏下去。”2014年,法網九冠王在賽後表示。

一年以後,他輸掉了和德約科維奇的1/4決賽。因為手腕的傷勢,他在2016年和格拉諾爾斯的第三輪比賽前退賽。職業選手的艱難加上在羅蘭加洛斯奪冠的艱難,果然誰也不可能在這裏一直贏下去。

時光流轉,2017年的6月11日,巴黎天氣晴好。

距離下午3點鐘開始的法網男單決賽開始還有兩個小時,菲利普夏蒂埃球場迎着太陽那一面的攝影溝裏已經聚集了一大羣攝影記者。與此同時,人們不斷從地鐵10號線的Porte d'Auteuil站上來,散漫但是有序地走向羅蘭加洛斯。

舞台已經備好,觀眾陸續坐定。納達爾在家人和整個團隊的注視下,踏上闊別兩年的決賽場。

為了減壓,他的團隊曾經一度迴避“10”這個數字,但是現在那座上面已經刻了9個他的名字的獎盃就在法國網協的VIP包廂裏,由著名影星妮可·基德曼呈現給全場和全世界。

“La Decima”(第十冠),現場的法國媒體、西班牙媒體、意大利媒體以及美國媒體從整個賽事開始之前就已經在討論它成為現實的可能性,就像賽前那幾位從巴薩羅那遠道而來的“鬍子男”一樣。

到底是保持着法網決賽百分百勝率的西班牙人還是大滿貫決賽勝率百分百的瑞士人獲勝呢?當第一盤以6比2結束後,一切看上去都清楚了。

在經過莫亞打造的重新找回正手攻擊力的納達爾面前,瓦林卡失去了半決賽對陣穆雷時所有用的武器,無論技術還是心態。他摔拍子、砸腦袋、咬網球,然而這些都無法幫他將比賽從對手手中搶過來。

6比2、6比3、6比1,納達爾成為了公開賽時代第一個在單項大滿貫賽事中奪冠數上雙的球員。他躺倒在地上,後背沾滿紅色的泥土,然後回到球員座椅上,將頭埋在毛巾當中——這是讓人動容的瞬間,徹底征服了歷史上向來對“外鄉人”並無好感的法國人。

為了慶祝納達爾的第10個法網冠軍,法網組委會讓觀眾在看台上打出“BRAVO RAFA”的巨大橫幅,並委託託尼·納達爾在頒獎儀式上為侄子送上特製的十冠王獎盃。此外,他們還在聲名遠揚的巴黎歌劇院為他舉行冠軍晚宴,在塞納河上為他拍攝冠軍照。

當所有的劇情都以萬眾期待的方式落幕時,人們似乎已經忘記了那一年賽事剛開始時納達爾説的“9是我喜歡的數字”。他是喜歡“9”,但並沒有打算永遠停在自己喜歡的數字上。

對於永遠跳躍着、永遠充滿上進心的他來説,十進制的“La décima”更令人驚歎也更加完美。

未來未來 “做個好人”比紀錄更重要

“La décima”在西班牙語的意思是“第十”,它是納達爾在羅蘭加洛斯的一個里程碑和一個完美的註腳。

但是他的榮耀並不止於第十,還有第十一、十二以及未來可能的更多。而在他本人的認知裏,不管在巴黎還是倫敦,紐約還是墨爾本,擁有多少座大滿貫獎盃取得什麼樣的成績,是得意還是失意,“做一個好人”才是一切的根本。

不是嗎?

當網球教練格羅恩菲爾德説“我從來沒有看過任何一個年輕球員經受過如此嚴重的傷”時,他沒有否認,更沒有退縮,而是一次一次地用迴歸和勝利來激勵自己和全世界。

當體能師肖·考爾文表示“他的膝蓋狀況可能會讓很多人選擇提前退役,即使堅持下來也會因為無法忍受高強度的訓練而狀態下滑”時,他十幾年都保持在世界前10的行列並且9次登頂世界第一。

當他在菲利普·夏蒂埃球場第一次輸球時,他拒絕以傷病做藉口而是去祝賀對手。

當他在不同賽事中看到長期為自己服務的司機、安保以及其他工作人員時,他都會送上問候和擁抱,“謝謝你”是他最常用的話語。

當他認為自己應該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時,他於2008年成立了納達爾基金會,以致力於服務社會和幫助青少年。

面對世界,他是積極的、公開的以及具有榜樣性的存在。但同時,他又嚴格地保持着個人生活的低調,女朋友一直到很多年以後才出現在球場,去年10月的婚禮也只流出幾張官方圖片。

很多人包括小威的教練莫拉託魯都不能明白西班牙人這種人生準則,他認為對於一名職業球員來説,至少“煙霧彈”在很多時候都是必須的。但是,如果讀了納達爾的叔叔兼教練託尼·納達爾的自傳,或許我們會從中找到一些端倪。

“我發現自己再怎麼努力也只能成為一名二流球員,但我仍然有繼續前進的渴望,所以我打算把我的侄子變成一位優秀的網球選手。這就是我性格中最突出那一部分: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要正視自己,忠實於這個世界。”

託尼·納達爾在自傳《一切皆可訓練》裏寫道,“拉斐爾在這方面繼承了我的性格,他總是很執着地執行着自己人生的準則,不管發生什麼都會以最真實的面貌去應對,去負起責任。”

坦誠和責任,是託尼叔叔以及整個納達爾家族教給納達爾的東西。19歲的時候,他把它們帶到了巴黎,然後輻射向全世界:倫敦、紐約、墨爾本、羅馬、北京、邁阿密、布宜諾斯艾利斯、里約熱內盧……

“我的成就遠遠超出了我原先的夢想,這一成就將伴隨我的一生。無論以後發生什麼事情,我都希望以這項運動最偉大球員之一的身份離開。我也希望,人們會認為我是一個好人。”

這是他在2字頭年紀時説過的話,如今即將迎來34歲生日的他依然保持同樣的看法。

“我希望大家覺得我只是一個普通人,一個好人。即使沒有大滿貫,每天去工作,獲得報酬、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這樣的快樂會比任何金錢和成就都要來得多。”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853 字。

轉載請註明: 在巴黎,納達爾是我們的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