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關武大靖來到咪咕善跑,化身"教練"和"出題官"的新聞火遍了全網,同時也引發了國人對冰雪運動項目的熱切關注,不少人甚至開始惡補起相關的"冷"知識了。
俗話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滑冰運動員在比賽場上除了自身高超的技術外,一雙先進合腳的冰刀也是制勝的關鍵。那麼你是否知道,武大靖在參加比賽時用的冰刀長啥樣?哪個項目的冰鞋冰刀最長?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冰刀的起源
當皚皚冰雪覆蓋大地,居住在北歐的人類就開始琢磨如何能快捷地在冰天雪地中穿行,最初人們以木頭製成的爬犁作為冰面上的運輸工具,可木質爬犁不好控制,不夠光滑,很容易摔倒,於是荷蘭人將馬骨磨成光滑的底面,並在馬骨上鑽出小孔,將皮帶穿過小孔像鞋帶一樣彼此纏繞,利用皮帶將馬骨固定在腳上。他們都是協同"作戰",好幾個人同時站在由皮繩子捆綁在一起的骨頭上,大家每人手裏都拿着一根長長的棍子,一起努力將這個巨大的骨頭"冰鞋"滑動。
人類最原始的冰上滑行工具——骨製冰刀,不僅在荷蘭,在瑞士、英國等一些國家的早期文獻中,也有關於將獸骨綁在腳上滑行於冰面的記載。這看上去無比簡陋的骨製冰刀就是如今運動員們腳上穿的冰刀的雛形,為後來冰刀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當然冰上運動並不是西方國家的專利,也是我國古代體育的重要內容之一。特別到了清代,冰上活動已成為我國北方冬季體育活動的重要形式。清代將冰上運動稱為冰嬉,並視之為"國俗"。
後來,隨着科技和滑冰運動的發展,冰刀的材料由獸骨變成了更加堅固、摩擦力更小的金屬,其分別也越來越明顯。13世紀中葉,鑲嵌在木板上的鐵製冰刀在荷蘭出現。大約經過3個世紀的演變,到了1572年,蘇格蘭人發明了全部用鐵製的冰刀,此舉不僅使速度滑冰運動得到了飛躍式發展,同時也為現代花樣滑冰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從19世紀中葉開始,花樣滑冰進入了飛速發展時期,美國費城得布什內爾於1850年製造出了世界第一副鋼製冰刀,從而取代了蘇格蘭人製造得鐵製冰刀,極大地促進了花樣滑冰運動的發展。
如今,根據項目的不同,冰刀種類也分為3種,分別是:速滑冰刀、花樣冰刀、冰球冰刀。其中速滑冰刀又可分為大跑道速滑冰刀和短跑道速滑冰刀,即我們常説的速度滑冰冰刀和短道冰刀。
短道冰刀
短道冰刀的特點是刀身短、刀刃底部有弧度,與冰面接觸面積很小,便於在彎道時滑弧線前進,冰刀的刀身較高,在冰刀傾斜度很大時冰鞋也不會接觸冰面,除此之外,冰刀管必須是封閉的,刀根必須是圓弧形,最小半徑為10毫米。刀管最少有兩點固定在鞋上,沒有可動的部分。
短道冰刀的長度根據滑冰者的水平和能力的不同,選擇的長度也不同,常用的長度為16.5"、17"、17.5"和18"。一般來説,個子高大,力量較強的男子運動員可以選擇稍微長一點的尺寸,身材矮小、能力較弱的運動員選擇較短的冰刀更有利於滑行控制。例如我國著名短道速滑運動員王濛選擇的是17"的冰刀,武大靖使用的冰刀則有18"。
比賽中被冰刀割破的確不是鬧着玩的,因為短道速滑的冰刀非常鋭利。因此,任何短道速滑比賽都對運動員的服裝有嚴格要求,運動員的防護服是用特殊纖維製成的,其原料與防彈背心所用的相同,冰刀割不破;此外,運動員還必須佩戴安全頭盔,耐切割手套或皮革製成的連指手套,或不含羊毛的合成材料手套;防割、防扎耐用材料的護腿;軟墊或軟墊的硬殼護膝,以及所有運動員必須佩戴國際滑冰協會批准使用的護頸,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出現生命危險。
速滑冰刀
速度滑冰的冰刀只有一個固定點,俗稱"趿拉板"。速滑冰刀是由刀刃、刀身管、前小刀託、前大刀託、前托盤、後刀託和後托盤等部分組成。現代高級速度滑冰冰刀刀刃多由優質高碳鋼製成,其他部分由輕合金製作。速滑刀的特點是刀身最長,比較平,刃比較窄,刀腿低,穩定性特別好,可保持滑行的良好直線性。通常來説,刀尖比鞋尖要長8~9釐米,刀跟比鞋跟長5~6釐米。
一般速滑運動員冰刀與冰鞋的匹配長度從鞋尖到刀尖的距離略長於從鞋跟到刀跟。由於兩隻刀的刀刃在滑行中使用的程度不同,加之彎道滑行時身體向左傾倒,所以兩腳冰刀與鞋固定的位置也不同。一般右腳冰刀將冰刀尖裝於右腳大腳趾正下方,左腳冰刀將冰刀尖裝於左腳大腳趾與二腳趾中間,冰刀跟位於鞋跟中間。
花滑冰刀
花樣滑冰以觀賞性為主,而不是滑行,所以它的冰刀帶有刀齒和凹槽,相對比較穩定,刀刃相對比較鋒利,有弧度,有利於運動員進行跳躍和旋轉。
冰球冰刀
分為守門員冰球刀和球員冰刀,由於在運動時,球員經常需要急停、轉彎,刀體需較高的強度,刀刃厚度2.8±0.1mm,呈圓弧狀,中間平直部分不能小於8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