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冬奧|冰鞋“登上”領獎台——中國鞋匠的冬奧心願
新華社長春12月13日電(記者李典、司曉帥)距離北京冬奧會開幕僅剩50多天,在吉林省長春市郊區的廠房內,“鞋匠”王陽正在加緊趕製訂單。
王陽是長春百凝盾體育用品器材有限公司創始人,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打造國產冰刀冰鞋。“冬奧會快開始了,我還有很多訂單沒完成,早完成一天,運動員就能早適應一天。”這位曾經為我國第一位速度滑冰冬奧冠軍張虹打造出“金牌戰靴”的“鞋匠”説。
在陳列櫃上,整齊碼放着王陽做的各式冰鞋。“這是為‘冰絲帶’設計的同款冰鞋、這是今年設計的新款‘星空系列’、這款是最新研製的兒童冰鞋……”王陽依次向記者介紹。
王陽個頭不算高,中等身材,大腿部位卻比一般人粗壯不少。“我從7歲開始練習花樣滑冰,11歲轉練速度滑冰,14歲改練短道速滑。”王陽説。
“我從小穿的都是國外進口的冰鞋,但跟中國人的腳型不大一樣,穿着不舒服,有點硌腳,有時候腳被磨破,希望有一天能擁有一雙按照我們腳型設計的冰鞋。”王陽説。
2005年,年僅22歲的王陽在國家隊備戰都靈冬奧會,不期而遇的傷病使他被迫退役。“那是我最接近奧運會的時刻,但很遺憾。”王陽説。退役後,他獨自前往蘭州,做一名輪滑教練。但王陽發現,自己還是離不開心愛的冰場,他琢磨起做冰鞋。
當時王陽只會做冰鞋的鞋底,他的第一雙冰鞋還是與路邊匠人合作完成的。“當時穿着還挺舒服,我感覺這事沒準能成。”王陽回憶説。此後,他自己買了一台縫紉機,開始自學縫紉手藝。經過反覆打磨,徵求“圈內”好友的意見,不斷改進,由此開始了他的“鞋匠”事業。
為尋找合適的鞋面材料,他走遍蘭州、廣州、北京、上海等地的皮革市場。從鞋面皮料到縫合用線,再到鞋帶、鞋帶扣,王陽對每個細節的要求十分苛刻。
2010年,王陽發現,除了冰鞋要合腳,冰刀也很重要。“我想做一雙完整的冰鞋,從鞋體到冰刀都自主研發。”王陽説。同年,他“三顧茅廬”,拿出全部財產支付首付,貸款收購了一家澳大利亞冰刀品牌。
“這個品牌是一對老夫妻創辦的,他們一生都在研製冰刀,無兒無女,想找一個繼承人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王陽説,“雖然他們的技術在當時不算領先,而且我也沒有錢,但很感激他們還是給了我一個入行學習的機會。”
當時的王陽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用大量時間“補課”,不斷學習,並走訪國內外鋼材加工企業。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4年索契冬奧會上,張虹在速度滑冰女子1000米比賽中獲得冠軍,實現了中國速度滑冰金牌“零的突破”,她所穿的冰鞋正是王陽親手做的。
王陽的生意越做越大,冰鞋從最初年產量50多雙,到如今超過萬雙,工作室也從小作坊擴大到3000多平方米的加工工廠。
如今,不少國家的運動員都穿着王陽為他們“獨家定製”的戰靴。王陽會經常通過電視收看比賽,看到自己做的鞋,就用手機拍下來。“感覺我離冠軍又近了一步。”王陽説。
這些天,王陽都在加班加點趕製冰鞋。“當初很遺憾,沒能參加奧運會,也沒有站上過領獎台,希望我做的冰鞋能夠代替我站上領獎台,這是我這麼多年的夢想。”王陽説。
編輯:劉陽、黃緒國、鄭道錦、劉愉麒(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