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然面對後,周琦可以扛起中國男籃的大旗嗎? 新華社發(資料圖片) 近日,由新一期《吐槽大會》引發的輿論風波仍在繼續。前國手王仕鵬在一檔節目連線中表示:“又提起那場比賽,其實是在我們的傷口上撒鹽。我特別納悶,什麼時候足球運動員都可以去評價我們的籃球好和不好了。我作為籃球人,看到的時候是比較傷心、氣憤和難過的,拿這個事情來笑來聊的話,我覺得難以理解。”
在節目組發佈的下期預告中,上一場憋坐兩小時的周琦與郭艾倫終於走到了話筒前,“今後我一定要認真訓練、認真比賽、為國爭光,用實際行動向球迷們證明,只要我穿中國隊隊服一天,我的心中就沒有一絲波瀾(波蘭)。”周琦説道。
近年來,運動員參與娛樂節目的步伐逐漸加快,中國男籃也不例外,隨着多檔熱門籃球綜藝節目的播出,參與其中的球員們獲得了另一個曝光的平台,CBA聯賽也在商業開發中取得了豐碩成果,但這些並不能改變中國男籃面臨的尷尬現狀,在舞台上受到追捧的同時,這些小夥子們更應在賽場重現昔日的榮光。
雖然這有點難。
“CBA2.0”時代下的娛樂戰略
2019年,“CBA2.0”時代到來,中國男子職業籃球聯賽在賽事產品、商務體系、品牌升級等方面迎來了新一輪的變革。
伴隨着2019年第18屆男籃世界盃在中國的舉辦,眾多綜藝平台也將目光聚焦到了籃球之上,《超級企鵝聯賽》《我要打籃球》《這!就是灌籃》等節目不但邀請了娛樂圈的“頂流”、NBA退役球星,郭艾倫、周琦、杜鋒、李春江等CBA話題人物也位列其中。泛娛樂化是中國籃球在新時代呈現出的新特點。
球星、教練由賽場到舞台的跨界是一種時代潮流,也是職業體育商業開發的重要措施。通過輕鬆、娛樂的方式,這些擁有巨大流量的個體獲得了資源變現的平台,也展現出有別於賽場之上的形象,從賽事運營與商業推廣的角度看,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此外,由於我國草根球員羣體龐大,專業+娛樂的節目方式不但看點頗多,也讓眾多“草根“球員近距離地感受到了職業籃球的氛圍,在一期節目中,杜鋒便嚴厲指責球員:“如果把比賽當成遊戲我無話可説,但你可以問問易建聯和郭艾倫,我在佈置戰術時,他們哪個人敢不看我的眼睛。”
也正是從這樣的舞台之上,張寧、朱松瑋、劉毅等CUBA明星球員收穫了更多的關注,為此後進入職業聯盟打下了基礎。
在球員頻頻牽手綜藝的背後,還離不開經紀團隊的操作。作為中國男籃的“先行者”,郭艾倫2016年便與國內當時如日中天的體育經紀公司--樂視體育以及美國著名經紀公司沃瑟曼集團“牽手”,1年之後,24歲的他成為喬丹品牌下第一位擁有個人簽名球鞋的國際球員。
在現在的籃壇江湖中,各大經紀公司則早已將CBA聯賽中的中國明星球員招致麾下進行全方位的包裝。
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接受運動員的這種跨界,“在現代國家,體育本就是大娛樂文化的組成部分,體育和娛樂都是給老百姓提供精神享受的文化載體。在競技體育中,往往只強調運動員比賽的一面,但在娛樂節目中,放大的是體育明星的個人魅力和性格。”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尹鴻此前在接受採訪時這樣説道。
球星資源的開發也對CBA聯賽帶來了諸多益處,據相關數據顯示,在“CBA2.0”戰略實施之後,95%的球迷認為CBA聯賽對於贊助商體育形象有提升價值,籃球嘉年華、球星見面會、球隊開放日等活動備受球迷關注,CBA球迷羣體更為年輕、學歷較高。2020年4月,中國移動咪咕公司與CBA聯賽達成五年續約,據報道相關版權金額達到了20億元,這亦是“CBA2.0”時代下各項改革的成功證明。
後奧運時代下的漫長蟄伏
一個尷尬的現象是,在聯賽經營不斷突破的當下,中國男籃的整體水平卻出現了明顯的下滑。隨着易建聯等球員的老去,中生代的球員中缺乏扛大旗者,新生代的球員更是成長緩慢。雖然仍有通過落選賽爭奪東京奧運門票的最後機會,但對於如今的中國男籃而言,戰勝加拿大、希臘等歐美勁敵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從1984年中國體育代表團重返奧運大家庭以來,中國男籃是沒有斷過取得奧運會資格的,這是中國男籃的光榮傳統。同時因為世界大賽的改制,只有成績最出色的亞洲球隊才有資格進入奧運會,2023年的世界盃在日本、印尼、菲律賓三個國家同時舉辦,這意味着屆時亞洲有三個東道主,即便打進了世界盃決賽圈,由於東道主日本目前有多名在NBA打球的球員,你很難想象中國男籃可以成為成績最好的亞洲球隊。因此,中國男籃2024年能去奧運會的機會也非常非常小。中國男籃下次衝擊世界大賽可能要到2028年,那意味着在10年的時間裏面中國籃球和高水平大賽是脱軌的,這10年裏的中國男籃在2019年世界盃後趴下了,什麼時候起來,不知道。”著名籃球評論員楊毅評價道。
看看中國男籃最近一次的集訓名單吧,6年之後的郭艾倫、周琦都已是年過三十的老將,廣東隊的明日之星徐傑也已經27歲,屆時他與張鎮麟、齊麟等正處當打之年的球員真的可以重新創造新的榮光嗎?
“過去的也就過去了,回不去了,只能向前看。今天大家對我的吐槽,我都欣然接受。你們可以説我打得菜,但是我代表不了中國男籃,我希望中國男籃以後越來越好。”這是郭艾倫在新一期節目中作出的回應。那麼,誰可以代表中國男籃的現在與未來呢?
客觀而言,職業球員在保證訓練的基礎上參加綜藝節目並無不可,而目前播出的節目也是他們在休賽期錄製的,如果不是范志毅的精彩“演繹”,輿論也不會如此聚焦。也許痛一下並不是壞事,至少可以提醒中國男籃,難受的日子,還沒有結束。“CBA2.0”也需要更多引擎的推動。(新時報記者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