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俱樂部“中性名”規則不明,足協糊塗帳幾時休
陳戌源在“2020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講話中明確地説:各級國家隊已經15-20年沒進入世界大賽,中國各級投入是日本J聯賽3倍,是韓國K聯賽10倍,我們中國俱樂部一線球員工資是日本J聯賽的5.8倍,是韓國的11.6倍,這些數字是觸目驚心的,我們難道還不覺醒?我們難道良心已死嗎?我們難道還要繼續生存在這樣的足球環境中嗎?
尤其是,陳戌源目標明確地指向了球員薪水。踢得臭,掙得多,這是中國足球兩大槽點,由足協官員自己説出來,更顯得力度十足。
據説,北京國安隊第一個不同意更名了。據新浪體育記者袁野透露,北京國安準備堅持向足協申報“北京國安”四個字,作為俱樂部名稱——不過能否通過,要看足協的審批。
搞足球的知道,球場的裁判最怕“尺度不一”,很多巨大的爭端來源於“尺度不一”。足協對裁判的管理還沒搞明白,自己就來到了同樣的尷尬地位。
其實,這一切,本來都應該提前考慮,提前應對,準確措辭,開誠佈公的。
話又説回來,足協要有這管理水平,中國足球怕不是今天這般模樣。
問題就來了:建業何嘗不是建功立業?魯能何嘗不是山東很行?蘇寧何嘗不是江蘇安寧?永昌難道不是永遠昌盛?恆大何嘗不是永恆壯大?華夏幸福何嘗不是美好祝福?卓爾何嘗不是獨秀不凡?
你堅持的理由,都可以平移到其他俱樂部上。
更有山東球迷指出,如果非要死扣“股東、股東關聯方或實際控制人的字號、商號或品牌名”的迴避原則,恐怕“泰山”二字都不能用。因為不論是魯能集團還是未來的濟南文旅,都有以泰山作為子公司名稱一部分或者商標的情況。改成“大舜”行不行?據説也不行,因為濟南文旅集團還有個叫“大舜”的餐飲企業。
問題又來了:俱樂部股東如果是一家多品牌的公司,反而把自己球隊的命名給限制住了。而一家企業如果實力雄厚,必然佔據着大量的商標、商號和字號資源。以前我們説,留給中國足球的時間不多了,現在,留給中國足球俱樂部的名字不多了?
問題就是:足協這麼多官員智囊,提前想不到這些嗎?規定一出,東跑西漏,一點制定規則的智商都沒有,足協拿什麼自信説俱樂部“良心已死”,你自己的智商還活着嗎?難不成足協已經“腦死亡”。
范志毅説的對:臉都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