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會賽程過半了,我正刷着中國隊又又又拿金牌的新聞呢,突然一個話題讓我瞬間坐直。
有網友發現了徐夢桃、武大靖發表的論文,徐夢桃居然還是個隱藏的博士。。
前段時間的東京奧運會,蘇神蘇炳添還因為 # 世界上跑的最快的大學教授 # ,霸佔了我的首頁。沒想到這屆大佬也這麼多。
不過,你可能想不到的是。。他們的論文居然都是在研究自己。
這是來冬奧會親自跑數據了嗎。。
本着求知慾,我立馬就下載來品鑑了一下,還真發現不少冠軍的 “ 秘密 ” 。
比如我們的滑雪運動員,其實大多都是練體操的。。
在徐夢桃的論文裏,她提到自己從 4 歲就開始練體操,後來個子大了,練不了體操才去滑了雪。當時,她的教練甚至想過送她去練雜技。。
在她之前的一批冬奧會銀牌和金牌得主,也大多都是體操或者蹦牀出身。
其中的原因是技術結構的身體特徵相似( 我理解為都要扭 ),訓練效果可以互相遷移。
就好像 “ 技能樹 ” 上同一根分支上的技能點。
在論文裏最讓人想不到的是,這根分支上還有一個技能點是蹦極。。
不光是徐夢桃她們在用,世界各國的自由式滑雪運動員都會在蹦極裏,尋找空中技巧的感覺。
而我只會在蹦極裏尋找下輩子投胎的感覺。。
跟徐夢桃的論文比起來,武大靖的就接地氣多了,我把它總結為:《 武大靖你到底咋瘦的? 》
沒錯,頂級運動員減個肥也能寫一篇論文。
先甩結果,武大靖三週瘦了 9 斤,體脂率降了 3.7% 。
這套讓你三週狂甩 9 斤的絕世武功,叫LLTH ,翻譯過來叫低住高訓。
説人話就是,讓人在低氧的環境下進行有氧訓練。把氧氣濃度維持在 15.9% (正常濃度為 21 % )後,交叉進行最佳脂肪燃燒區間有氧和無氧閾兩項訓練。
每天上來,先有氧訓練咔狂練2 小時,跑台、自行車、攀爬器全上。再接無氧訓練( 卧推、舉重之類的 )練到臉發白。。
這三週下來,體脂率直接到了 13.4% 。説實話,我就沒見過這麼低的體脂。。
看完這兩篇,是不是覺得還沒過癮。
順手去扒了一下其他冠軍的論文,結果發現他們寫啥的都有。。
除了分享自己的減肥秘方,最多的就是分析我怎麼那麼牛的。
之前刷屏的 32 歲亞洲飛人蘇炳添,人論文上來就説:黃種人不行,扯淡。( 當然,飛人沒我説的這麼粗俗。。 )然後寫了 5 篇論文來分析了一下自己這個黃種人怎麼變強的。
現在我對他的瞭解程度已經超過了對我家所有親戚。
比如飛人 14 年才改了起跑腳。
以前他最愛左腳起步,跟絕大部分運動員都不一樣。後來,有個哥們搞偷襲,突然從後面推了他一把。
在那個毫無防備的瞬間,他下意識邁的是右腳。
儘管會多跑 1 步,但他發現這樣順應本能跑舒服多了。不過換做是我的話,本能可能是臉先跑。。
牛逼的可不止蘇神,這些冠軍對身體的控制,都是用一步、一度,甚至可能是一毫秒來計算的。
你知道羽毛球女雙封網( 網前快速扣殺 )第幾毫秒啓動最好嗎?
羽毛球奧運冠軍趙芸蕾發現封網是在對方擊球后第 180 毫秒啓動、 260 毫秒舉拍是最好的。。早了晚了都不行。。
鉛球運動員能知道,發球瞬間身上起碼十個部位跟地面形成的角度。
12 年倫敦奧運會,鞏立姣身體比冠軍 Valerie Adams 多前傾了 2 °。這兩度使得她的發力距離比冠軍短了一點。
要知道,我在地上筆直地插根棍子,都可能不止偏了 2 °。。
再來看看 16 年裏約奧運女排奪冠的故事。
女排低開高走,一波三折,時隔 12 年再次拿到冠軍。
但女排運動員徐雲亮這篇論文不是在歌頌自己的成功,而是在分析讓女排幾次陷入絕境的 “ 卡輪 ” 問題。
卡輪不難理解,在排球場上的站位是會輪換的,每當我們得一分,就會順時針輪換一次位置。
當傳球的二傳來到前排,前排只剩主攻和副攻兩人負責攻擊,站位攻擊力就會變弱。
對方一旦連續得分,我們就會被卡在這個站位裏,無法得分輪換。
一旦陷入卡輪,有可能是致命的。
因為卡輪我們丟了兩場比賽,一場失去了開門紅,一場讓我們只能以第四晉級八強。後來在四分之一決賽,就遇上了奪冠大熱門巴西。。
雖然最後女排姑娘們奪得勝利了,但是這些丟掉的每一分裏,也有更值得我們咀嚼的養分。
除了這些嚴肅的內容,也有畫風比較輕鬆的。
比如這支 就 愛 搞 錢 隊。
馬龍《 中國未來乒超營銷策略研究 》( 翻譯:乒乓咋賺錢 )
張繼科《 乒乓球職業俱樂部營銷戰略 》( 翻譯:直説了,俺們就是要搞錢 )
再來看看,他們教練劉國樑參與研究的《 腦電信息、中樞神經遞質對乒乓球隊員監測與調控訓練效應的研究 》
這邊教練在想着咋提高訓練效率,甚至腦電波都用上了,另一邊學員張繼科和馬龍專心鑽研怎麼幫國乒搞錢變現,資金技術兩不誤。
我還找到了鄧亞萍的博士論文《 奧運品牌與全球競爭力——以 2008 北京奧運會為例 》。
但這裏沒法給大家展示了,因為下載需要 75 英鎊。。
不過,我找到了鄧亞萍親筆簽名版,只需要 500 塊,你就可以得到這本親筆簽名論文。
沒錯,鄧亞萍的博士論文有足足 271 頁。。
欲購從速 ▼
別人的論文寫了 271 頁,再看看我的論文。。多寫 271 個字都是在要我的命。。
我可以負責任地説,我畢業靠的不是本事,而是答辯老師的氣度。。
説出來大家可能不信, 84% 的奧運冠軍都是大學以上學歷, 44% 都是研究生學歷。不光比武比不過人家,現在連比文都比不過了。
就比如前幾天拿了速滑冠軍的任子威,比賽結束後做的第一件事居然是補交作業。
不過,轉頭他就被老師踢出羣聊了。。
你也許會奇怪,連奧運冠軍都敢踢,這是個什麼班啊?
還別説,對他們來説一個奧運冠軍可能真沒啥稀奇的。。
你可能沒聽過這個班,但這些名字你一定聽過:大魔王張怡寧、中國國奧運金牌第一人許海峯、平昌冬奧冠軍武大靖、羽毛球冠軍張楠。。。
沒錯,他們都來自這個 “ 神秘組織 ” ——北京體育大學研究生冠軍班。
在這裏奧運冠軍有多不值錢呢,去年暑假他們去了趟東京奧運會。拿了 22 塊獎牌回來,其中 12 塊都是金牌。。
開個班會,無非就是乒乓球女單奧運冠軍聊完,混合泳冠軍再來説兩句,氣槍世界冠軍上來接個力。
這個班不光出牛人,而且只有牛人才能進,準確來説只有冠軍才能進。
2017 北體大碩士冠軍班招生簡章 ▼
那世界冠軍都是怎麼上課的?會更容易畢業嗎?當然。。不會。
這些冠軍也得寫論文才能畢業,而且訓練、學習、科研三頭抓,哪樣都跑不掉。
至於這些運動員怎麼都去搞學習了?
看完上面的這麼多論文,我覺得大家心裏應該也有了答案。
體育運動不是像我們想象的那樣,機械地苦練就能夠成功。運動員要用毫秒來計算揮拍時間,要細緻到多前傾的 2 °,必要的時候腦電波也要用上。
蘇炳添論文《 新時代中國男子 100m 短跑:回顧與展望 》 ▼
當我們看到蘇神戰績的時候,也不要忘記他甚至會去調整起跑器的微小角度。
大人,時代變了。別再説運動員頭腦簡單,四肢發達了。
頂尖的國際運動員,都是需要同樣適配的智力。
當訓練到一定高度的時候,不光平時練習需要去思考戰術應用、抗衡能力、比賽技巧、運動週期安排等等因素。比賽時,還要時刻關注瞬息萬變的賽場。
越往上走,就越需要運動員剖析自己以及對手。
在運動員和科學家的共同努力下,體育訓練早就進入了一個更專業的時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