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本土球員頂薪500萬,多數俱樂部要改名

今天上午,中國足協在蘇州召開中超俱樂部工作會議。在本次會議中,降薪和俱樂部名稱中性化為重要議題,此前受到外界關注的“轉會鎖”問題沒有在會議上提及。

中超再現腰斬式降薪

與前一天的中甲俱樂部工作會議相同,今天中超俱樂部的與會代表們也在會議開始前將手機交給現場工作人員保管,會後再領回手機。職業球員進一步限薪和俱樂部支出總額下調是今天會議的最重磅內容。

中國足球近年來對“限薪”並不感到陌生,在去年12月25日召開的投資人會議中,足協制定並公佈的“工資帽”為國內球員頂薪1000萬元人民幣,新籤外援工資税後不超過300萬歐元。時間再往前推,中國足協在2018年的職業聯賽總結大會上宣佈,自2019年起設置俱樂部總支出的最高限額,中超聯賽2019、2020、2021年的限額分別為12億、11億和9億(不包括青訓等支出)。

與此前政策相比,限薪在2020賽季後再次大幅度跨步,被外界稱之為“腰斬”:足協在今天的會議中強調,中超各俱樂部在2021賽季的單季支出總額不得超過6億元,本土球員頂薪由1000萬元人民幣縮減至500萬元人民幣,外援頂薪為税前300萬歐元;俱樂部總支出中用於支付給本土球員和外援的薪酬總額不得超過7500萬元人民幣和1000萬歐元。

與此同時,中國足協本次出台了配套降薪的監管措施,除了引進第三方監管外,中超俱樂部單賽季支出總額超標將面臨扣除聯賽積分的處罰,處罰措施為超額比率在20%內者扣除6分,超額比率在20%至40%間者扣除12分,超額40%以上者扣除24分。中超俱樂部單賽季對球員薪酬支出超標同樣將面臨最低扣除9分,最高扣除18分的處罰。若球員沒有按規定申報個人收入,經查實後將面臨停賽24個月的處罰。

名稱中性化提上日程

俱樂部名稱中性化一事已被提及多年,為了貫徹落實《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中國足協在2017年1月19日公佈的《加強管理與引導 促進職業聯賽健康穩定發展》中就提到,“在已完成俱樂部屬地化的基礎上,促進實現俱樂部股份多元化、名稱中性化。”

2019年12月25日的職業聯賽政策説明會後,中超官方發佈了《2020賽季中超俱樂部公約》,其中第五條為:“加快俱樂部名稱中性化。保證在2021賽季前完成名稱中性化改革,通過名稱中性化,優化俱樂部股權結構,推動俱樂部地域化。”

在今天的會議上,俱樂部名稱中性化再次被提上日程。據瞭解,目前除了大連人外,大多數俱樂部均面臨着名稱調整。老牌俱樂部要改名在消息傳出後引發熱議,上海申花俱樂部新聞官馬悦在社交平台上透露:“投資方綠地集團下屬沒有用申花命名的企業,所以‘申花’是合格的!請大家保持情緒穩定。”除此之外,有着典型企業特徵名稱的俱樂部則面臨着大幅修改調整。

新京報記者 周蕭

編輯 王希翀 校對 李立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35 字。

轉載請註明: 中超本土球員頂薪500萬,多數俱樂部要改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