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年十強賽國足主場2:0領先伊朗,什麼原因導致最後2:4輸球?
1997年十強賽第一輪比賽,中國國家隊出師不利,在先進兩球的情況下,2-4不敵西亞勁旅伊朗隊,讓整個外圍賽蒙上了一層陰影。當時的亞洲其他國家媒體,看到這場比賽的比分之後,評價是想到了中國隊會輸給伊朗,但是沒想到中國隊會率先打進兩球。這場比賽戚務生指導派出了奇兵,由於郝海東無法上場比賽,戚務生指導讓黎兵頂在了最前面,在他的後面是姚夏和于根偉兩名速度型球員,中場三名選手是馬明宇 李鐵 李明,後防線上是大連萬達 上海申花的組合,孫繼海、張恩華、范志毅、毛毅軍一字擺開。坐擁主場之利的中國隊其實運氣不錯,先是由范志毅打入一粒點球,然後右前衞李明在禁區前沿一腳怒射,比分變成了2-0。
當時的一些記者和媒體甚至認為:李明這粒進球太早了,把伊朗人完全激怒了,這才有了被伊朗隊在35分鐘內連下四城的慘痛經歷。這真是一個謬論,就算沒有李明這腳遠射,難道伊朗隊就不能大舉進攻了?很多人甚至將中國隊最終失利的根本原因歸結為沒有忽視了馬達維基亞,體育一席談對此不敢苟同,幾乎中國每一次大賽失利,都會有外國球員踩着中國隊的傷口一戰成名。輸球有多方面的原因,某一兩個球員不能改變比賽的走勢,馬達維基亞獨中兩元的背後,是中國國家隊後防線已經失控了。首先,姚夏的受傷下場,減輕了伊朗隊右翼的防守壓力,使得馬達維基亞可以助攻到前場。
姚夏的速度,一直是伊朗隊比較忌憚的,在姚夏沒有下場之前,伊朗隊在右側基本不敢貿然插上。其次,將李鐵換下場,讓中場失去屏障,自毀長城。李鐵在場上有時會丟球,於是球迷們開始鼓譟“換李鐵”,可是隨隊的中國足協技術專家組的成員們,也開始指手畫腳,讓戚務生換下李鐵。李鐵的作用,是在中場進行攔截和掃蕩,而不是組織進攻,他可以破壞伊朗隊的進攻節奏。換下李鐵,中國隊受到了懲罰,球隊中場門户大開,伊朗人的進攻瞬間流暢起來。最後,中國球員沒有更好地對體力進行合理分配。早在肇慶集訓期間,中國國家隊就進行了每天一個一萬米的體能訓練,後來球員在亞洲盃後吐露:跑得腿都僵硬了,根本沒有感覺。
而在和伊朗的這場比賽後,一些球員甚至表示,由於在比賽前60分鐘的大範圍跑動,到了最後30分鐘,他們幾乎跑不動了。如何在場上合理的分配體能,是每一個足球運動員都會面臨的問題。中國隊最後不是死於馬達維基亞之手,其實是自己體力不支,都跑不動了,所以馬達維基亞才會肆無忌憚,在中國隊半場如履平地。獨稿未經允許,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