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好了,“雙奧之城”的青春微笑
10月26日,北京,首都高校冬奧會、冬殘奧會志願者誓師大會暨首都青少年迎冬奧會倒計時100天冰雪嘉年華現場,首都高校代表手持校旗入場,場邊大屏幕上同步直播各志願者來源高校和冬奧會各賽區分會場情況。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崢苨/攝
10月26日,北京,在迎冬奧會倒計時100天冰雪嘉年華現場,首屆北京高校冰球友誼賽開幕。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崢苨/攝
10月26日,北京,在迎冬奧會倒計時100天冰雪嘉年華現場,運動員展示冬奧會項目短道速滑。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崢苨/攝
10月26日,北京,迎冬奧會倒計時100天冰雪嘉年華開場冰舞表演《我的祖國》。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崢苨/攝
一個微笑,20歲的鞠茗雨練習了將近一年。她需要做到在強光下,目視前方30秒不眨眼,在頭戴式N95口罩的遮掩下,保持大幅度的露齒笑,才能讓笑意通過面部肌肉傳至眼睛。
作為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比賽頒獎禮儀志願者,鞠茗雨即將面對來自世界各地的鏡頭,在競技體育的高光時刻被記錄的同時,她要把中國青年志願者的熱情面貌展現出來。
距離冬奧會開幕式還有100天,志願者們已經作好準備。今年10月,在冬奧會賽館——國家速滑館舉辦的國際測試賽也給了他們實地演練的機會。
運動員熱身區志願者、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信息學院學生刁心玉覺得,這是一次“奇妙”的體驗,除了新鮮感,她更體會到一種身份的變化:“在組委會的老師和來自不同學校的志願者眼裏,我代表着貿大;在國外的運動隊眼裏,我又代表着北京,更代表着中國。”
工作的榮譽感從何而來
在一些中國高校,志願者的選拔早在去年年底就已啓動。主動報名的學生須通過線上線下的筆試和麪試層層選拔。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研究生部專職體育教師李知明説,志願者需要和人打交道,因此,專業是國際關係、青少年工作和社會工作的學生在應對上更有優勢,同時還要具備較強的外語水平、抗壓能力和協作能力等。
各學校培訓的課程內容包括但不僅限於禮儀、急救措施、奧林匹克文化、現代社會殘疾觀、心理健康知識等。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還請來體能訓練專家,專門針對冬季體育項目的服務,幫助志願者提升身體素質。
這些志願者大多是95後、00後。李知明感慨,現在的孩子都是“從温室走出來的”,冬季場館温度低,面對冰面,需要有一定的抗寒能力;有的崗位需要站立幾個小時,要練腰腹耐力;長時間佩戴N95口罩,還得練心肺功能。
在10月舉辦的冬奧會測試賽中,李知明是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8名志願者的帶隊教師之一,1996年從北京體育大學畢業,他已是運動指導的“老戰士”,但“跨行”帶隊志願服務還是頭一回。
對他來説,眼前的任務更像是紛繁複雜的學工工作,“別把自己當成管理者,去做志願者們的朋友、戰友,工作一下子就會變得有趣起來”。
冬季體育項目並非李知明的專長,最近,他聽了許多專家講座,還研究了旱地冰壺球。他格外關注志願者的心理狀況。測試賽期間,他四處巡查,保證志願者工作強度適宜,不增負荷,不被當作廉價勞動力,能帶着愉悦的心情開展志願服務。
李知明觀察到,大多數志願者初次踏入冬奧會場館、初次近距離接觸冰雪運動時,都是充滿好奇的、滿懷熱情的,起初幹勁十足,但經過一段時間,尤其是臨近測試賽結束,體力和精神都會顯出疲態。
在李知明看來,志願工作就像糊一個個火柴盒,重複性高,容易令人感到枯燥。他思考,“流水線上,勞動越多,得到的報酬越多,那麼志願者義務勞動的內驅力是什麼?獲得什麼會讓他們產生工作榮譽感?”
他告訴年輕人,北京是“雙奧之城”,這項志願工作本身就頗具神聖性。他相信,多製造些儀式感,給志願者頒發紀念章、榮譽證書,多開展集體紀念活動,他們會更加有信心。
“選橙子味的手套”
國家速滑館“冰絲帶”狀如其名,蜿蜒曲折。測試賽期間,按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這條“絲帶”被分割成閉環區和非閉環區。
在速度滑冰測試賽中,中國、荷蘭、韓國運動員同場競技,對外經濟貿易大學10名志願者全部位於閉環內,近距離服務運動員、教練、隨隊官員和國際技術官員。這些志願者的服務範圍包括休息室、準備區、力量房、熱身區,基本涵蓋了運動員在國家速滑館活動的各個功能區。
帶隊教師、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輔導員熊正非説,力量房、熱身區是志願者和運動員接觸最密集的地方,志願者負責登記運動員信息、溝通需求,還要在每個運動隊使用完單車、瑜伽墊等健身器材後,完成擦拭、消毒、整理工作,需要格外加強預防病毒感染的措施。
運動員休息室崗位的志願者鮑若南説,工作時需要全程佩戴N95口罩、戴手套並隨時進行手部消殺。佩戴N95口罩讓人呼吸不暢,有急事時小跑幾步、上下幾層樓梯,容易產生短暫的缺氧感。消毒水乾燥後則會在馬甲、手機上留下白色痕跡。手套戴久了彷彿要和皮膚融為一體,摘下來後橡膠味也久久不能散去。鮑若南在朋友剝橙子時開玩笑説,“你要橙子味的手套還是手套味的橙子?”朋友説,“我還是選橙子味的手套吧”。
相關參賽人員從酒店駐地到場館遵守全流程閉環管控方案。志願者每天往返於兩點一線間,測試賽結束後還需隔離7天。到了真正的冬奧會期,比賽加上隔離,時間將被延長至兩個月左右。
志願者刁心玉曾想象,如果沒新冠肺炎疫情,冬奧會的測試賽會是什麼樣子:籌備工作的手續和流程大幅縮減,境外人員進出境更加順暢,行動更加自由,工作人員的日常生活也會更加輕鬆。
刁心玉在日記中寫道,“當自己真正佩戴N95口罩、戴上手套工作時,才能切身體會到醫護人員的不易。現在接過疫情防控的接力棒,我們志願者也一定會穩紮穩打,保護防線內的安全。”
回到賓館後摘下口罩,鮑若南照鏡子時在自己臉上看到了電視新聞裏抗疫醫護人員的“同款”勒痕,她沒有心疼自己,而是為主辦方安全辦賽的態度和行動感到驕傲,還自拍了幾張照片留念。她頗為樂觀:“畢竟勒痕會消退,口罩在顴骨處提拉6小時説不定還有助於防止蘋果肌下垂。”
奧運會的另一種意義
在志願者李韻冰眼中,冰雪運動是彩色的。站在賽場中心,她能看到賽事場館流線型的輪廓,座椅是漸變的藍色中點綴些許黛粉色,尤為醒目。荷蘭隊運動員身着橙色的運動服上冰,姿勢優雅,速度飛快,當她們衝刺時,金色長髮在風中飄動。
北京體育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大四學生夏聽雨早在高考結束那年就期待為冬奧會服務,4年後的冬天,她已是媒體運行崗位的專業志願者。
夏聽雨的父親是一名體育迷,她從小就跟着父親看花樣滑冰、短道速滑的賽事轉播。如今在現場,套着羽絨馬甲的她,真切地聽見冰刀摩擦冰面,感受到運動員滑行帶起的風。體育的魅力在這一刻更加凸顯,她着迷於賽場上的瞬息萬變,儘管結果難以預測,但運動員們始終拼搏。日本花樣滑冰運動員羽生結弦説過的“一生懸命,全力以赴”曾是夏聽雨信奉的箴言。
鞠茗羽已為冬奧會準備近9個月,測試賽中,她佇立在頒獎台旁,能瞥見各地獲獎運動員上台領獎的激動和喜悦。她感嘆自己是個幸運兒,2021年7月1日,她在天安門廣場喊出“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如今又在另一場盛會中踐行這誓言。
熊正非把志願者的故事整理成“冰絲帶日記”,日記裏的故事瑣碎卻暖心:午飯時,不同崗位的志願者會互相換班,讓每個人都有用餐時間;測試賽最後一天,荷蘭運動員主動拉志願者合影;看到場館比賽的直播畫面,來自中國的志願者會為競技場上的各國運動員加油。
刁心玉記得,測試賽中,一天傍晚,運動員陸續回到力量房和休息室休整。一名熱情的荷蘭女運動員,每次離開力量房都會主動和志願者説“再見”。於是刁心玉鼓起勇氣上前交流,提示她牆上有留言板,這名運動員不斷誇讚場館設施和服務,並在展板上留言説,志願者是一個“great team(超棒的團隊——記者注)”。
“雖然新冠肺炎疫情使人與人之間的物理距離被迫疏遠,但是經過幾天的交流,我們和運動員內心的距離越來越近。”刁心玉説,“這或許是體育賽事,特別是奧運會的另一種意義。”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藝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21年10月27日 T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