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撲02月26日訊 山東媒體《濟南時報》撰文稱,中國足壇中性名稱博弈之爭愈演愈烈,球隊和俱樂部的一切抉擇都要靠良心。
相關文章寫道,近日,中超球隊中性名變更再生波瀾,在此前官宣“廣州隊”為球隊新名稱後,廣州恆大被曝將再度更名,而這一次的名稱為“廣州恆久遠大隊”,這與“上海海港”有着“異曲同工”之妙。一石激起千層浪,雖然這一方案並未正式確定,但不少媒體、球迷紛紛對相關球隊中性名工作中的“文字遊戲”提出質疑。
與多隊陷入生存危機的窘境相比,不少球隊在名稱上的糾結或許顯得“無傷大雅”。畢竟,在保留生存希望的背景下,投資人總要為爭取自己的利益進行不竭的嘗試,而中國足壇偽職業的性質也決定了在現行機制下,對規則的挑戰與質疑不會止息……
准入與改名是中國足壇目前最為緊要的兩件大事。前者關乎生死存亡,後者關乎聯賽形象,遺憾的是,在常規時間內,這兩項重要工作並沒有產生最終結果,而隨之到來的“加時賽”目前亦是迷霧重重。
在恆大被曝將啓用“恆久遠大”這一隊名之後,立即在網絡上引發論戰。反對者認為,在“上海海港”為這種“化簡為繁”的更名方式作出了示範後,“恆久遠大”“國泰民安”“卓爾不羣”等模仿行為將加劇這股風氣。理解者則認為,在變現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即便足協有着明文規定,但只要有漏洞可鑽,球隊的投資者便不會放棄嘗試。
從某種角度看,准入與改名的糾葛有着相同的屬性,其背後最直接的影響因素是經營者的自身利益。
入不敷出的企業長期欠薪繼而面臨轉入難、轉讓難;仍有資本維持球隊運轉的投資人在這個漫長的寒冬也不願就此放棄球隊為數不多的資源,尤其是最具廣告價值的球隊名稱。
足協方面,實施新規初衷在於提升聯賽品牌形象,但何為聯賽品牌形象,每個人的理解或許不同。在恆大稱霸亞冠,中超轉會市場僅遜歐洲五大聯賽的過去,中超品牌形象如何?在投資人撤出加劇,大牌外援難覓的今天,中超的品牌形象又如何?
誠然,今天的“白手起家”是在為過去的“一擲千金”買單。可在重建聯賽秩序的征途之下,除了需要“壯士斷腕”的勇氣,也需要“絕地求生”的智慧。
既然喊了三年的中性名計劃如今嚴格執行並不算晚,那就要在堅持準則的條件下完善細則,一方面,杜絕埋下投機取巧的伏筆,重塑規則的權威性;另一方面,對投資企業的其他合理權益進行充分的保障,共同探索中超球隊的經營渠道,讓職業聯賽真正成為職業的聯賽。
聯賽重啓已經進入倒計時,無論是准入資格還是球隊名稱的確定,已經再無磨蹭的空間。
過去,陳戌源在投資人會議上對足壇現狀疾呼:“再不警醒,難道我們良心已死嗎?”今天,面對尋求生存與堅持原則的選擇題,唯一的依靠還是兩個字:良心。
(編輯:姚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