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 2019-2020賽季CBA聯賽將於6月20日全面迴歸;好久不見,在疫情陰霾中經歷了漫長等待的聯賽,帶着“未知感”而來。
複賽,喜大普奔;抉擇,讓人頭疼。
按照規則,“全華班”球隊對陣有外籍球員(含亞洲外籍球員)的球隊時,有外籍球員的球隊應執行外籍球員(含亞洲外籍球員)4節4人次,第四節只能上場1人次的規定。疫情影響之下,諸多外援無法及時迴歸,“逼着”不少球隊只得以“全華班”應戰。
如此一來,複賽後過往CBA賽場上“關鍵時刻看外援,千鈞一髮耍洋槍”的場景或許難以上演,某種程度上將給聯賽的激烈程度打折扣;此外,人員配置一旦發生變動,接下來各球隊的走勢也更撲朔迷離。
但CBA,畢竟姓“C”,國內球員在聯賽中能得到充分鍛鍊才是“王道”。
時不我待,考驗國內球員的時刻已經到來。可以預見的是,這將是一個能迅速催生國內球員成長的黃金契機。關鍵時刻依靠國內球員挺身而出挑大樑,成了不少球隊要直面的新挑戰。
倘若“全華班”出場將成為複賽後的主流,對於各球隊挖掘新人、激發國內球員潛能無疑是一大利好,也能更進一步鍛造球員們在場上的“大心臟”;從另一方面而言,若能順勢治好過往的“外援依賴症”,將會給中國籃球未來的長遠發展帶來更多信心。
這個賽季,本就是CBA聯盟推動CBA2.0升級計劃後的“開山之作”。賽季初期,聯賽在收視率、運營、觀賞性等方面收穫了一波不錯的口碑;重新歸來,讓這突如其來的壓力“倒逼”着國內球員快速成長,想必就是聯賽的又一個新目標。
來源:湖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