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體育改變的人生 中國殘疾人體育事業參與者們這樣説
在此前結束的東京殘奧會上,中國代表團連續五屆位列金牌榜和獎牌榜雙第一,書寫了中國殘疾人體育運動新的輝煌。無論是在賽場奮力拼搏的運動員,還是幕後默默奉獻的教練和工作人員,都讓人感受到了體育賦予人生的力量。
“在沒有接觸體育之前,自己極度不自信或者自卑,因為身邊的小朋友喜歡給我取外號,我在公共場所都有點靦腆。但接觸體育之後,我認識更多練體育的殘疾朋友,也結識了很多良師益友,我們有相同的話題、共同的興趣愛好,我們一起出去打比賽、一起去不同的地方,看更廣闊的世界。”李豪説。他拿到的輪椅擊劍男子佩劍個人A級金牌,是中國體育代表團在東京殘奧會的首枚金牌,也是他自己的第一枚殘奧金牌。
11月26日的發佈會現場
李豪説,自己成長的二十幾年裏,一共有兩個轉折點,一是2歲時車禍導致右腿截肢,成了殘疾人;二是20歲接觸輪椅擊劍。“我感覺體育帶給我的不僅是自己的自信方面,生活方面,我漸漸也學會了自己照顧自己,也學會了獨立解決生活的問題。我相信自己會珍惜當下,克服各種困難,把更好的一面呈現給支持自己的人。”
出席26日這場國新辦發佈會的,還有女子T11級田徑運動員劉翠青,10歲患眼疾失明的她,和健全人領跑員徐冬林依靠一條10釐米的牽引繩並肩作戰,在東京拿下兩枚金牌。
“我之前是個內向的女孩子,自從接觸了體育,我的性格變得開朗多了,可以説體育讓我更自信、更自強。這些年以來,我在全國各地、世界各國參加了很多場比賽,遇到了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我也增長很多知識,也開闊了眼界。可以説,體育讓我實現了人生的價值,讓我開闢了另一條道路,不僅成為讓人尊敬的人,也能為國爭光,我感覺很自豪。我很欣慰的是,我的故事激勵了很多盲人朋友甚至健全人朋友,讓更多人來關心我們、關注我們這個殘疾羣體。”
11月26日,中國殘疾人田徑隊盲人領跑員徐冬林(右)與運動員劉翠青展示訓練和比賽時使用的引導繩
“我曾經是一名專業短跑運動員,退役以後接觸到殘疾人體育,成為國家隊盲人領跑員。成為奧運冠軍一直以來是我的一個夢想,所以2013年我和劉翠青成了搭檔,我們的夢想是一樣的,我們每天為夢想努力着。8年來,我們共同獲得了57枚獎牌、45枚金牌。”在徐冬林看來,從事殘疾人體育,讓劉翠青和他完成了兩個人的共同夢想。
“體育帶給我的就是一種快樂和健康,同時體育也是展現自己人生價值的方式。通過體育鍛煉來提升身體素質的同時,也希望把掌握的體育技能,傳遞給下一代年輕的孩子們。”新中國第一代擊劍運動員、先後擔任了健全人與殘疾人擊劍教練的龐進説,在東京,他執教的中國輪椅擊劍隊斬獲11金4銀5銅,創下歷史最好成績。“自從帶了殘疾人運動員以後,我越來越喜歡這個羣體,因為他們確實需要更多人的關愛和幫助。他們給我的感覺就是單純、執着、認真,只要教練員佈置任務,他們會全心全意去完成,這感染了我。”
“殘疾人體育看似是殘疾人的體育運動,但是我們作為健全人在參與這項工作的時候,我們也是收穫者。”從事殘疾人體育事業近30年的中國殘聯體育部主任、東京殘奧會中國體育代表團秘書長趙素京説。
“在這近30年中,我親身經歷了在我們黨的領導下,我國殘疾人體育事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默默無聞到舉世矚目的發展歷程。冬季殘奧會和夏季殘奧會我加起來一共參加了12次,每一次殘奧會的情景在我腦海裏都非常深刻。”她説,“將近30年的時間,我們一代又一代的殘疾人運動員傳承着中國殘奧軍團的精神,這種精神其實也深深影響着我,它是我生活和工作最直接的精神營養,這種精神也時時激勵着我,使我更加努力工作,更加熱愛這份事業。”
文/新華社記者 鄭直 趙建通 胡佳麗
攝影/新華社記者 賈浩成
編輯/徐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