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香港奧委會副會長霍啓剛接受環球時報專訪:運動員和志願者才是冬奧主角

【環球時報記者 範凌志 陳青青】“以後香港朋友如果想去滑雪,就不用只去日韓、歐洲了,因為那些地方成本確實很高,在我們國家也可以體驗高質量的冰雪運動。”標誌性的黑框圓眼鏡,一口標準的普通話,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副會長霍啓剛在鏡頭前非常健談,儘管因為疫情等原因無法到場出席冬奧,但他21日在接受《環球時報》專訪時表示,自己和太太郭晶晶會守在電視機前為運動員加油。在談到美方此前鼓動“不派官方代表出席冬奧”時,霍啓剛直言:“一些政客不要把自己當成冬奧會的主角,運動員和志願者才是。”作為新一屆立法會議員,霍啓剛表示,在國安法生效和選舉制度改革之後,大環境穩下來,很多有心為香港貢獻力量的人更有信心多走一步。

中國香港奧委會副會長霍啓剛接受環球時報專訪:運動員和志願者才是冬奧主角

中國香港奧委會副會長霍啓剛接受環球時報專訪:運動員和志願者才是冬奧主角

環球時報:您最喜歡哪一項冰雪運動?北京冬奧將給我們帶來哪些影響?

霍啓剛:我很喜歡冰雪運動,自己也滑雪很多年了。作為觀眾,我喜歡花樣滑冰,花樣滑冰的音樂節奏、美感非常吸引人,我女兒現在也開始學滑冰了。

北京舉辦冬奧會意義非常重大,2015年申辦冬奧投票的時候我也在吉隆坡,奧委會委員之所以將票投給北京,除了北京的實力以外,我相信很重要的一點是考慮了舉辦冬奧對一個國家或城市的影響,這個是所有奧運會申辦很重視的一點。

首先,承辦冬奧,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區域性的基礎設施水平會大大提高。我們看到崇禮的變化,也能看到從北京到河北張家口的高鐵、高速公路建設等等,從硬件角度來講,這是開拓了冰雪運動的市場。

第二,我最近看到一個報道説,中國居民參與過冰雪運動的總人數達到3.46億人。所以,通過這一次的冬奧籌備和舉辦,其實是留下來一個龐大的產業,這也符合未來中國體育產業化的進程。以前,可能我們比較關注金牌,但現在我們講的是全民健身,我覺得這對我們整個國家來講是很重要的變化,我身邊很多朋友都因為冬奧開始找教練學滑冰滑雪。

大概三年前,我去美國滑雪,當時請了一個當地教練,這個美國教練就問我:“霍先生,你們是不是會舉辦冬季奧運會?”我説是啊,他立刻打聽:“聽説你們北京因為有了很多新的滑雪設施,以後要請5萬個教練,是不是有這回事兒?”所以中國舉辦冬奧會,其實也會影響全球的產業,因為我們的人口多,體量大,外國冰雪運動員、教練也會關注到我們中國的發展,關注是否未來也可能在中國教滑雪。

冬季奧運跟夏季奧運有點不一樣,其實冬季運動那些國際組織一直面臨受眾瓶頸的問題,關注冬季運動的往往都是一些歐美國家等天氣寒冷的地方。我相信北京冬奧以後,會有越來越多的滑雪、滑冰的世界錦標賽、盃賽在中國舉行,這是雙贏的局面。

香港是個很熱的城市,但是我最近發現身邊很多香港朋友開始去了解冰雪運動,比如冰壺,市區的一些活動中心雖然沒有冰雪,但是他們會玩一種下邊帶輪子的“冰壺”。

據我瞭解,因為冬奧,我們國家新增了好幾百個滑雪設施,所以香港朋友如果想去滑雪,就不用只去日韓、歐洲了,因為那些地方成本確實很高,在我們國家也可以體驗高質量的冰雪運動。

環球時報:這一次中國香港代表隊派了三名選手來參賽,這應該也是歷史上參賽人數最多的一次,您對中國香港運動員會有什麼樣的期待?

霍啓剛:我很開心。香港這樣炎熱的城市能培訓出達到奧運水平的運動員真的不容易,尤其是高山滑雪這樣的項目,香港沒有雪山,所以金和曉、翁厚全兩位運動員其實長期都在外國訓練,為了參賽他們也放棄了不少。希望這次大家都能觀看他們的比賽,希望他們能打動香港年輕人,多關注奧運冬季項目的發展,也希望能啓發更多朋友去嘗試冰雪運動。

環球時報:現在國際輿論場出現了一些雜音,比如美國曾鼓動“不派官方代表參加北京冬奧會”,對此您怎麼看?

霍啓剛:首先我心裏很不開心,也對此表示遺憾。作為奧林匹克運動大家庭的一員,我們一直呼籲體育跟政治分開,但現在中美關係處在緊張狀態,一些美國政客出於一些政治目的,就用體育運動,用奧林匹克這個品牌來炒作一些議題,這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體育賽事講的是什麼?是相互尊重、互相理解,在競技裏找到友誼,對吧?我覺得不同國家、不同人都應該從體育精神中學到很多東西。

我想強調的一點是:我們應該留意,每一屆奧運會閉幕的時候,奧委會主席感謝的是誰?除了感謝主辦城市外,他最感謝的是運動員、志願者。大家不要忘記奧運會的主角是誰,主角是運動員、志願者們,沒有運動員、沒有志願者,比賽是辦不成的。所以我希望一些政客不要把自己當成冬奧會的主角,好像沒他們就舉辦不了,很抱歉,沒有運動員,奧運會才舉辦不了。我希望大眾和媒體,把自己的關注焦點回歸到運動員,這才是對運動員的尊重。

環球時報:您認為體育文化交流在提升香港年輕人對內地的認知方面,能發揮怎樣的作用?

霍啓剛:這個話題我感觸很深,最近我走進很多校園作分享,談我們國家的發展與體育政策的方向。一些香港年輕人暫時可能還不太瞭解內地,但我們回想1970年代,世界上很多地方的人民也不瞭解中國,我們中國也可能不太瞭解世界,後來體育對我們國家來講,其實是起到“非官方外交”的作用。體育是一個橋樑,我們舉辦2008年奧運會也是這樣,當時閉幕的時候,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就説了一句話,他説“北京奧運會讓世界瞭解中國,讓中國瞭解了世界。”

道理是一樣的,所以未來我會利用體育這個主題,多舉辦一些交流項目,讓香港年輕人可以通過體育去了解內地不同地方的年輕人。2025年我們粵港澳大灣區將攜手舉辦全運會,這更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

環球時報:過去兩年香港經歷了國安法生效和選舉制度改革,對比過去幾年的社會動亂,您能感受到香港社會發生哪些根本性的轉變?

霍啓剛:這兩年香港的變化非常大,我很多朋友形容這是“二次迴歸”。説實話,在“黑暴”發生之前,我在香港那麼多年從來沒覺得這個城市是不安全的。但2019年,我們確實感覺到安全出現了威脅,那時候有一些人無理針對講普通話的朋友,我熟悉的香港不應該是這樣子的,尤其像我們這樣子,我是香港人,我太太是內地人。所以國安法實施以後,又完善了選舉制度,我們真的可以重新迴歸安全的生活。

其實2019年的時候,我就做了參加立法會選舉的決定,希望用我的時間和精力貢獻社會。當時社會還是比較動盪,所以我一方面是希望貢獻力量,但也擔心這會不會給家人帶來安全問題。

不光是我,當時想要參選的朋友,都是很緊張的狀態,先不説能不能參與文化體育這個板塊,可能那個時候更多考慮的是能不能守得住香港的價值觀,能不能守住立法會的運作,能不能守住香港特區政府正常的運作,這一切都處在威脅中。

兩年後,我有幸得到選民的支持進入立法會。我們看到完善選舉制度的結果是什麼?是現在我們的選舉中也有對手,但我們談論的都是有關香港未來發展的話題,可能觀點不一樣,但不再是政治觀點的爭鬥。現在立法會90位新議員,大家有不同專長和背景,也有不同的立場,但是大家都可以坐在一起協商、合作,不管你是哪個黨派的,都可以有親切的合作機制,我覺得這既適合香港也適合我們國家。

在以前那種狀態中,很多朋友不願意走出來參政議政,可能很多人覺得做好自己的生意就夠了,不必冒那麼大的風險出來。但現在國家出手了,大環境安穩下來,很多有心人就更有信心多走一步,為香港建設而貢獻力量。我覺得未來20年絕對是香港非常光明的時代。

環球時報:您覺得本屆立法會當務之急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霍啓剛:肯定是老百姓面臨的問題,那些累積多年未能解決的問題,最大的問題肯定是住房的問題,這是困擾香港很多年的一個議題,我在這裏不展開,但是我們知道中央非常關心。一些關係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問題,比如房屋、交通問題,真的要多去聆聽基層不同的聲音,這是未來我們需要去做的。

第二,從我自己所在的功能組別出發,香港的政策必須參照中央的大政方針一起考慮,而不能只看香港這座700萬人的城市。比如體育文化,我們要看一下體育文化領域,在國家大政策裏怎麼走,香港怎麼發揮所長。從我的角度來講,應該慢慢扭轉我們以往對文體政策的態度,以往特區政府每年花多少錢就搞多少個活動,但是未來我們國家的大政策都是要發展文化體育產業,而不光是搞多少活動的問題。

國家走得很快,在5年後我們中國的文化產業可能又提升了一個檔次,國家的大政策希望香港可以發揮國際橋樑的角色,怎麼讓中國優良傳統的軟實力走出去,並船出海?我們怎麼可以勝任這個角色呢?不能光靠搞多少活動,而是要讓我們的民眾瞭解什麼是中華文化,怎樣去通過我們的想象力和創意一起去講好中國故事,這個是一個大課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406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香港奧委會副會長霍啓剛接受環球時報專訪:運動員和志願者才是冬奧主角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