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2月9日,聯合國秘書長髮言人杜加里克證實,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將出席北京冬奧會。圖為古特雷斯11月24日在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發表講話。人民視覺供圖
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將於2022年2月4日開幕,屆時,奧運火炬將在中國北京再次點燃。“此次全球體育盛會將永久改變冬季運動的面貌。”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曾表示,“中國已經準備好了歡迎來自全世界的頂尖冬季項目運動員。”
12月15日,北京冬奧會進入最後50天倒計時。各國冬奧健兒在陸續來京參加測試賽後,目前已全部順利出境,進行最後的備戰衝刺。大部分賽事籌辦人員已進駐場館,賽事演練工作有序開展。國際奧委會北京冬奧會協調委員會主席小薩馬蘭奇日前稱讚説,北京冬奧組委和國際奧委會始終保持密切溝通,賽事籌辦工作進展極其順利。
國際社會關注和力挺北京冬奧會
全球冬奧熱情持續高漲。國際社會各界紛紛通過不同形式,表達對“冰雪之約”即將到來的熱切期盼。
越來越多的國家政府和國家奧委會公開表態支持北京冬奧會。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俄羅斯總統普京等國家政要,均已確認將來華出席北京冬奧會。韓國、法國、芬蘭、保加利亞、希臘、意大利、荷蘭、西班牙、白俄羅斯、阿根廷、委內瑞拉和古巴等國奧委會官員都表示,期待北京冬奧會取得圓滿成功。韓國外交部第一次官崔鍾建特別提到,“平昌、東京、北京的東北亞奧運接力意義深遠。韓國作為2018年平昌冬奧會的東道主,將發揮自身作用。”二十國集團(G20)、中非合作論壇、上海合作組織等多邊機制也都發出支持北京冬奧會順利舉辦的有力聲音。
在11月底舉辦的第二次外國駐華使節奧運情況介紹會上,來自70餘國的約120位駐華使節、高級外交官及國家(地區)奧委會代表通過線上和線下方式與會。荷蘭駐華大使賀偉民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期待北京冬奧會成為進一步深化中荷兩國合作的契機,“特別是激勵兩國年輕人更加熱愛冰雪運動”。
海外媒體正密切跟進北京冬奧會的動態。德國電視一台日前宣佈,該台對於北京冬奧會報道的準備工作已就緒。美國《紐約時報》網站關注北京冬奧會的疫情防控措施,稱“中國正計劃對新冠肺炎疫情采取周全的預防措施”。南非主流媒體獨立傳媒集團網站刊文表示,“北京冬奧會籌備工作完美詮釋了綠色低碳、環保創新理念與奧運精神的結合,將創造奧運歷史的多項紀錄。中國定將呈現一屆非凡卓越的綠色冬奧、科技冬奧盛會。”3個月前,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主題口號“一起向未來”正式對外發布時,路透社、加拿大廣播公司等多家外媒都進行了相關報道,認為這與“更團結”的奧林匹克精神相契合。
10月18日,希臘,2022北京冬奧會聖火採集儀式舉行。視覺中國供圖
借冬奧會搞政治算計者淪為“圈地自嗨”
12月2日,第76屆聯合國大會協商一致通過由中國和國際奧委會起草的奧林匹克休戰決議,173個會員國共提該決議。決議表示,北京冬奧會將是展現人類團結、韌性和國際合作寶貴价值的契機,特別強調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願景——“純潔的冰雪,激情的約會”。這份協商一致通過並得到絕大多數聯合國會員國共提的決議顯示,純潔的冰雪運動容不得骯髒的政治算計。
在奧運會前向聯大提交奧林匹克休戰決議,本是一項良好傳統。但這一次,美國、澳大利亞等個別國家卻選擇不簽署該協議,引發國際社會廣泛批評。12月6日,美國拜登政府宣佈將不派任何外交或官方代表出席北京冬奧會,並引來“五眼聯盟”其他4個成員國新西蘭、澳大利亞、加拿大和英國的“跟風”。英國更是上演了自我矛盾的諷刺一幕——首相約翰遜12月8日稱,“抵制”體育運動是不明智的,但英國內閣各大臣無計劃出席北京冬奧會。英國《獨立報》網站刊文批評説,擾亂北京冬奧會不僅在政治上將適得其反,對體育運動也有害。
談及這些不和諧聲音背後的邏輯,總體國家安全觀研究中心辦公室主任、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所所長陳向陽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分析指出,這暴露出了有關國家和媒體的陰暗心理和狹隘心胸,就是“見不得別人好”,對中國的良好發展態勢“羨慕嫉妒恨”。他們的做派,出於戴着有色眼鏡看中國的偏見,出於吹毛求疵的心理。少數西方國家的“病根”在於其見不得中國好、唯恐中國強大的偏執心態,出於對自身發展走勢越來越不自信的失落感,以及一種“你贏我輸”的零和思維。
陳向陽注意到,正是那些以“民主國家”自詡的少數國家,成了此次在奧林匹克和體育運動上搞政治作秀的操盤手。在陳向陽看來,這是“明顯的雙重標準”。這些國家的有關行為根本影響不了北京冬奧會,只能敗壞這些國家自己的國際形象,影響他們與中國的關係。
對於美國政府作出有關決定的時間點,陳向陽認為,在中美元首視頻會晤後美國宣佈相關決定影響惡劣,嚴重違背奧林匹克精神。美國作為始作俑者引來少數國家跟風作秀,也暴露了美國政府對華遏制打壓政策的錯誤本性、言行不一的兩面性和拉幫結派圍堵中國的陰險性。
對於相關事件,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也多次在回應中表示,由於中方原本就沒有向相關國家發出邀請,他們的表態不過是政治炒作。他們的官員來或不來,絲毫不會影響北京冬奧會的精彩成功。西班牙《體育世界報》網站也在報道中直言,美國政府作出的所謂“政治姿態”不會影響北京冬奧會的舉辦。
事實確實如此。“五眼聯盟”借北京冬奧會搞政治表演,最終淪為美國和其少數追隨者的“圈地自嗨”。法國總統馬克龍公開發聲表示,法國沒有計劃加入美國對北京冬奧會的“行動”,認為此舉“毫無意義”。作為美國的重要盟友,韓國總統文在寅更是在訪問澳大利亞與澳總理莫里森共見記者時公開表態説,韓方沒有不派官員出席北京冬奧會的想法。在立陶宛,對於有議員呼籲在冬奧會問題上追隨美國,立陶宛奧委會公開發表聲明説,奧運會屬於全世界,以政治原因要求運動員放棄參賽不公平。
陳向陽指出,“美國此舉很不得人心。蓄意將北京冬奧會政治化的只是極少數美西方國家,絕大多數國家是頭腦清醒的。中國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全力主辦冬奧會,是信守國際承諾和為人類加油鼓勁的正義之舉。”
“人權”不是國際關係中的一張牌
美國等個別國家不派政府官員參加北京冬奧會的理由,據稱是“中國新疆等地存在‘侵犯人權’問題”。對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發言人徐貴相此前已明確作出回應:美國拿所謂“新疆人權問題”説事完全是自找沒趣。
對於美西方個別國家用“人權牌”擾亂體育運動,英國廣播公司(BBC)12月15日在報道中直言,“這不是一個新策略”。報道稱,2018年,美歐曾以“納瓦利內事件”為由,試圖阻止俄羅斯舉辦世界盃足球賽。2008年北京舉辦夏季奧運會時,美西方一些政客和媒體也曾就“西藏人權”議題大肆炒作。當北京冬奧會即將舉辦時,美國等個別西方國家如法炮製,只不過是“新瓶裝舊酒”。
懷揣夢想的運動員才是冬奧會的真正主角。據北京冬奧組委統計數據,截至11月17日,來自歐洲和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的奧委會,已提交1.4萬多條註冊申請,僅美國奧委會就提交了1528條。據報道,剛滿20歲的新西蘭自由式滑雪運動員尼克·波迪亞斯,是冬奧獎牌的有力爭奪者,他期待在北京冬奧會上再創佳績。以色列一對兄妹正在父親的指導下加緊訓練,為即將到來的北京冬奧會高山滑雪比賽項目做準備。來自西非國家岡比亞的阿馬杜·克魯巴利,正在為實現他的冬奧夢想奔走籌款,這位29歲的鋼架雪車運動員想成為這個亞熱帶國家的首位參加冬奧會的運動員。俄羅斯《蘇維埃體育報》網站曾刊發斯洛伐克高山滑雪世界冠軍維洛霍娃致運動員和體育愛好者的一封公開信,信中寫道:“北京冬奧會是重回正常世界的一步”。
《奧林匹克憲章》明確指出,“體育運動是一項人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將奧運會政治化的言行,不僅是對運動員人權的破壞,更是對奧林匹克精神的褻瀆。在12月11日閉幕的奧林匹克峯會上,作為奧運會的管理者,國際奧委會發布公告,對任何將奧運會和體育運動政治化的行為表示堅決反對。國際奧委會高級委員、前副主席理查德·龐德力挺中國表示:“從奧運會的角度來看,(如果)需要一個可以組織和舉辦出色奧運會的東道國,選擇中國絕對沒有錯。”連美國奧委會首席執行官莎拉-赫希蘭德也發聲説,任何擾亂奧運會的行動都不是國際政治問題的有效解決方案,它將對運動員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
陳向陽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也提醒説,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前的這段時間裏,美國等個別國家的一些人,仍可能繼續拿冬奧會做文章,比如抹黑北京冬奧會的成功,慫恿其他國家跟風不派官員出席冬奧會,通過對體育贊助商施壓等方式限制北京冬奧會的國際影響,等等。對此,中方既要全力以赴辦好北京冬奧會,同時也要加強“冬奧外交”,講好中外運動員團結拼搏、爭創佳績的北京冬奧故事,主動塑造涉奧國際輿論環境,激濁揚清、正本清源。
南非前總統曼德拉有一句名言:“體育有改變世界的力量。它能鼓舞人心,它能團結人們,它的力量無可取代。”今年夏季,延遲一年的東京奧運會成功舉辦,巴赫將其比喻為“黑暗隧道盡頭的一束光”。今年11月,休斯敦世乒賽上中美跨國混雙組合出戰,向世界展示了“乒乓外交”的延續。對於體育和政治之間的關係,知名奧林匹克學者易劍東曾撰文表示:“體育作為國際通用語言,恰恰可能成為政治體之間最好的交往橋樑。”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北京冬奧會彌足珍貴、殊為不易。應在加強防疫的同時,增進各國參賽選手的友誼,對外做好精彩賽事的轉播,為世人加油打氣,為寒冬增添暖意,為動盪變革期的世界注入更多正能量。”陳向陽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説,年輕人包括運動員應正確認識體育和政治的關係,堅持“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弘揚奧林匹克精神,鼓勵各國青年在賽事內外加強交流、共同進步。
本報北京12月15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馬子倩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