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進入到2021年,關於中國足球的話題依舊很多,但多是一些我們已經習慣的聲音。“國足備戰40強賽,再衝世界盃”、“中超球隊中性化改革真的有用?”、“限薪令讓中超冬季轉會更寒冷”等等,看似中性化的表述,卻反映瞭如今中國足球的尷尬和無奈。在這個快節奏、信息碎片化的時代,我們似乎更願意把速度和結果作為做事的標準和成功的條件,但對於如今的中國足球來説,也許該向這位將近八旬老人學習些什麼。2000年,他57歲,這一年,他拋去曾經的輝煌,毅然選擇深耕青訓,掏出家底陸續投入3000多萬,如今,他已古稀之年,卻仍堅守這片綠茵草地。從始至終,他只相信:堅持青訓,才是中國足球崛起的希望。
近期,一檔新聞訪談類的節目邀請徐根寶參加,一身筆挺的西裝,大框的偏色眼睛和一口濃重的上海腔調讓他看起來和以前沒什麼不同,但採訪時不時地喝水和偶爾的咳嗽還有已經不知染過多少次但仍堅挺的白髮提醒着我們,徐根寶已經將近80歲了,他的身體已不如年輕時那般硬朗。對於採訪的問題,他也是有問必答,他坦言,自己不是一個成功的教練,只是一個繼續努力的教練。
時間跳回到2000年,那是中超元年,也是他決定去上海的崇明島建立自己“崇明基地“的時間。那年亞洲盃,相信很多老球迷應該難以忘記,四強賽跟日本的狹路相逢,儘管贏了比賽,但那時的日本足球已經處於快速崛起的時候,那場比賽,至今都讓徐根寶印象深刻,“雖然我們贏了,但都是防守反擊,日本隊踢得很有章法,技術也很厲害,場面完全是日本佔優勢。“這讓當時的徐根寶決心通過培養球星,來讓中國足球站在亞洲巔峯,而這也是他建立崇明基地的根本原因,這一干就幹了20多年。
如今,從崇明基地走出來的球員不計其數,一個個名字對於中國足球來説可謂地位頗高,也許沒有這一批批優秀球員的供血,中國足球的現狀可能會更糟。
對於中國足球來説,他的發展並沒有像人們預期的那樣,呈現上升的趨勢,從中超開始、恆大入局、金元足球、亞洲二流、到如今聯賽的限薪令,國足仍為40強賽的主線權掙扎着,中國足球好像仍原地踏步,或者是重複改革,修正,再改革,再修正的循環裏。我不知道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我也不願知道,但對於那些期盼國足和中國足球的球迷來説,才是最不公平的。
當你熬夜打開電視,追隨歐洲聯賽的球星時,有沒有期待過,中國足球能像他們一樣,讓球迷開心高興過,也許足球並不能像一段小視頻和一篇爆文那樣,可以迅速爆紅,他也沒有捷徑可走。踏實,堅持,投入,不再自欺欺人,少些浮躁,也許這樣,才有可能實現期待中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