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的燒錢時代,各支球隊爭相給自己相中的球員開出天價薪水來吸引簽約,但中超進入寒冬之後,轉會市場徹底變為俱樂部主導。根據天津媒體《每日新報》的報道,有試訓球員被俱樂部下通牒:可以簽約,但薪水只有預期的一半。
中超在燒錢時代,球員的薪水從幾百萬一下子漲到了年薪千萬以上,部分國內球員的薪水甚至達到了2000萬之多。曾經有北方某支前土豪球隊簽約國腳級球員時,合同剛落筆簽字,就給球員的卡上打上了5000萬的簽字費,不過這支土豪球隊如今已經消失。
足協剛推出限薪令時,還遭到球員的抵制、球迷的不解,但從2020年大環境出現變化開始,限薪就成為外界的共識,只有球員還在堅持自己應該得到高薪。
但對於合同到期、面臨新籤合同的球員來説,降薪已經是不可避免。2020賽季,天海解散;即將到來的2021賽季,僅中超就有蘇寧和泰達2支球隊解散,兩支球隊富裕出來的球員面臨着失業的危險,而轉換東家則遭遇了“殺價”。
根據《每日新報》的報道,有試訓球員被球隊通牒,可以簽約,俱樂部擁有的國內球員轉會名額可以給一個,但薪水只有球員預期的一半。
換句話説,如果是國腳級球員,年薪不是足協規定的税前500萬之多,到了俱樂部這個層面可能被殺價到200-300萬,而普通國內球員的薪水,甚至可以被壓到100萬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