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全運會是運動員競技交流的平台,也為人們瞭解運動員提供了良好機會。一個個關於運動員超越自我、頑強拼搏的故事,激盪着日常生活中的你,鼓舞着挑戰困難的我
9月27日第十四屆全運會落幕,人們觀看比賽為選手加油,同時還關注着自己所喜愛的運動員的點點滴滴。
全運會是運動員競技交流、揮灑汗水的平台,第十四屆全運會“接力”奧運會舉辦,奧運選手轉戰全運賽場,由此全運會又成了觀眾與運動員的一次大型“線下見面會”。能走進賽場近距離觀賽,一睹運動員現場競技的風采,觀眾不禁感慨:太幸福了!場上看比賽,人們被運動員的全力拼搏打動,被運動項目的魅力吸引;場下聽故事,人們將關注與喜愛化作動力,參與健身活動。7歲開始訓練,14歲勇奪奧運金牌,全運會後全紅嬋終於可以放鬆一下,實現去動物園遊玩的願望;全運會首枚霹靂舞金牌得主16歲的劉清漪,選擇霹靂舞始於熱愛,10歲就開始了練習……一個個關於運動員超越自我、頑強拼搏的故事,激盪着日常生活中的你,鼓舞着挑戰困難的我。
賽場上,看到加油助威的觀眾,運動員也有別樣感受。在全運會女排賽場,江蘇隊球員張常寧説,已經很久沒有這種感覺了,觀眾到場助威,運動員比賽更興奮。人們用喝彩聲將支持傳遞給運動員,運動員將喝彩化作力量、在場上拼盡全力,他們的表現讓人敬佩,更多人由此愛上體育、參與運動。這種良性互動宛如一根繩子,拉近了體育迷與運動員的距離,牽引着賽事助推全民健身。
辦一屆賽事,如何實現“全民全運”?人們觀賽也參賽。繼第十三屆全運會後,第十四屆全運會羣眾賽事活動繼續舉辦,參賽線上線下結合,比賽小項新增近1/3,利用羣眾身邊的場館舉辦比賽,踐行“全民全運”理念。
辦一屆賽事,如何達到“同心同行”?第十四屆全運會是全運會首次走進中西部地區,賽事效應助推城市發展,增進民生福祉;第十五屆全運會將走進粵港澳大灣區,續寫新的故事,無論是賽事帶動更多人蔘與健身,還是形成合力促進區域發展,其輻射效應令人期待。
《 人民日報 》( 2021年09月30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