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冰殿”首都體育館全方位“變裝”

由 費莫白竹 發佈於 體育

  【北京冬奧 我們來了】

從花樣滑冰到短道速滑

“冰殿”首都體育館全方位“變裝”

光明日報記者 王東 黃小異

最近幾屆冬奧會短道速滑和花樣滑冰都在同一個場館進行,由於這兩項比賽對冰面和體育展示的要求截然不同,也對場地的運行者提出了極高要求。北京冬奧會,這個重擔落在了有“冰殿”之稱的首都體育館身上。

10月24日結束的國際滑聯短道速滑世界盃和一週前的國際滑聯亞洲花樣滑冰公開賽,作為“好運北京”北京冬奧會的測試賽,就讓首都體育館進行了一次大考前的“摸底考”。10月17日,國際滑聯亞洲花樣滑冰公開賽結束,10月21日,國際滑聯短道速滑世界盃(北京站)的比賽即迅速打響。僅僅間隔了四天的時間,首都體育館就要經歷一次全方位的“轉換”,這些變化又是怎麼完成的呢?對此記者採訪了相關負責人。

“花樣滑冰要求冰面軟一點,短道則需要硬一點的冰面。”首體場地轉換項目負責人申鴒説。“一點”究竟是多少?“確切來説,花滑需要的製冰温度在-3到-4攝氏度,冷了容易碾崩,熱了水汪汪的,運動員會覺得冰刀拔不出來,影響起跳;而短道需要-6到-7攝氏度,硬一點的冰面能給長刃提供更好的力度支持。”

申鴒表示,鑑於這兩個項目對冰面的要求不同,現在首體冰面採取了一個綜合的措施,冰面厚度都是五釐米,通過調節温度來達到這兩個項目的需求。冰面的厚度不變,把温度降得更低來短道速滑,之後升高一些來滿足花滑。“這是我們製冰師提出的一個建議。這個建議在平昌和索契冬奧會上也是這樣實施的。”申鴒説。

花樣滑冰測試賽後,首體團隊在一天的時間裏,便實現了從厚冰面到適合短道速滑薄冰面的轉換。“轉場是我們面臨的壓力之一,在4月份的測試活動中,我們安排了多場測試,6天有7場轉換,其中有一天進行了兩次轉換,每次轉換整體的時間要求是兩個小時之內,一環扣一環。”首體場館運行團隊主任丁東説。

此外,十月份兩項測試賽為兩項不同的賽事,因此在體育展示上也做了諸多改動。

體育展示是指運用音視頻、特殊燈光、冰面投影和現場表演等元素來烘托比賽現場的氣氛,激發觀眾熱情,力圖讓賽場呈現出一種舞台化的效果。體育展示包括競賽展示和文化展示兩個部分。競賽展示是按照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規則和競賽規程規定的賽前儀式、電子記分屏的顯示、與體育競賽直接相關的現場廣播和比賽信息。文化展示則着重於加強觀眾與賽場的互動,比賽前後及間隙進行的文體娛樂活動,以及藉助視頻、音樂、表演等形式營造奧運會文化氛圍,展示舉辦國文化。

在亞洲花樣滑冰公開賽中,依照花樣滑冰的項目特點,團隊通過國風配樂、視頻內容、特殊燈光和冰面投影效果共同為比賽添磚加瓦。首都體育館體育展示團隊負責人李灝表示,對於備受關注的花樣滑冰表演滑(GALA秀),公開賽融入了國風元素。採用律動國風配樂以及帶有中華傳統文化元素的投影、燈光、服裝、道具等打造帶有中國色彩的開場秀,並在運動員表演滑中,使用音視頻、特殊燈光和冰面投影營造舞台效果。

“與花樣滑冰的優雅柔美不同,‘激烈’‘追逐’和‘對抗’是短道速滑的關鍵詞。因此,在本次短道速滑世界盃(北京站)比賽中,專門使用為短道速滑項目量身打造的音樂,點燃運動員的競賽激情,為全球短道冰迷提供一場精彩紛呈的冰上盛宴。”李灝説。

《光明日報》( 2021年10月25日 04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