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新華全媒+)心若向陽 路自芬芳——紀念第30個“國際殘疾人日”

由 喜東付 發佈於 體育

  新華社北京12月3日電題:心若向陽 路自芬芳——紀念第30個“國際殘疾人日”

  新華社記者

  在我們身邊有這樣一個特殊的羣體,他們可能失去雙腿,眼睛不能視物,微笑而不能發聲……但他們有鳳凰涅槃般勇毅,重塑生命的頑強,他們擁抱社會,在新的起點,追尋更高的希望。

  12月3日是第30個國際殘疾人日,他們彈奏的生命樂章,心向陽光而燦爛,在逆境中成長,在堅守中收穫,在奉獻中精彩,前行之路寫滿芬芳。

  (小標題)心有夢想 在逆境中奮起

  1988年出生的王蒙,因幼時的疾病,導致雙腿殘疾,只能與輪椅相伴。身處逆境,初中時,一次得知學姐在殘奧會上獲獎的消息後,讓夢想萌發。

  輪椅乒乓球訓練,困難超乎想象。“老天”終眷顧,一年後的全國殘運會上,王蒙取得了女子單打銅牌的好成績。2015年,王蒙被要求轉運動項目,練習輪椅冰壺。全新的項目,全新的挑戰,艱辛和努力可想而知。

  又是逆境!

  用2米長的投壺杆,推40斤重的大理石冰壺,在賽道滑行40米後,需準確停在指定位置,她每天推杆上千次;訓練場寒氣逼人,她雙腿上的凍瘡一直沒有斷過……

  奮起、發力,王蒙做到了。

  2018年在冬殘奧會輪椅冰壺決賽上,王蒙和隊友們獲得冠軍。“當時我滿臉淚水,不光是因為戰勝了自己,更因為這是我們國家冬殘奧歷史上的第一塊金牌!”

  如今,王蒙和隊友們進入2022年冬殘奧會的備戰期。夢想之花靜待再次燦爛綻放。

  在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特殊教育學校,有這樣一羣孩子,他們有聽力、智力障礙或者身體殘疾,不愛與人交流,但在白色冰雪的世界裏看到陽光,找到希望。

  校長吳擁軍自2019年起,陸續建設越野滑雪訓練滑道、旱地冰壺館等設施,並依託學校附近的伏牛山滑雪場和山區公路,讓孩子們進行冰雪項目訓練。

  “我想參加比賽,我喜歡這種飛起來的感覺。”學生張佳怡用手語表達着自己對冰雪運動的熱愛。

  近年來,學校107名殘障兒童中的30餘人先後走出大山,在全國各項賽事中獲得60餘枚獎牌。冰雪運動讓這些孩子變得堅強、自信,時常帶着向上、拼搏的笑容。

  (小標題)擁抱生活 在堅守中收穫

  十年前的一場意外讓袁海軍高位截癱,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

  從沮喪、絕望到重拾生活的希望,經歷過切身困境的袁海軍,萌發了走公益助殘的路。

  “既然我的人生變了,那就讓他變得更有意義。”袁海軍説,他發起成立了河南省首家以殘幫殘的公益組織“豫殘聯盟”,幫助數千殘疾人走出心理陰影,重新迎接生活的陽光。

  2018年,袁海軍從洛陽引進數千只蝸牛,在鄭州辦起蝸牛養殖基地。

  在袁海軍看來,養殖蝸牛的勞動強度低,投資小,損耗率也低,收益穩定,非常適合殘疾人及低保家庭作為脱貧的好項目。在他的帶動下,河南省內多位殘疾朋友也開始進行蝸牛養殖,開始了新生活。

  心向陽光,春暖花開。

  今年40歲的賈漁,出生於成都崇州市的一個普通農村家庭,因為小時候的一場意外落下了殘疾。

  “想別人未想、做別人未做,人生就是要敢想敢做!”——這是賈漁的口頭禪。

  在他眼中,雖然身體有殘疾,但只要努力去做,堅持就會有收穫。

  一個養雞場,800只雞苗,技術從頭學,賈漁開啓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小小的雞場慢慢發展壯大,他從新手小白變成了養殖專業户,成立了公司,帶領村民們一起養殖。

  目前,賈漁培訓扶持了村裏3000餘人從事生態雞養殖,讓很多農村殘疾人通過居家靈活就業,增加收入,生活越過越好。

  (小標題) 心有大愛 奉獻中精彩

  “老丁,這個表怎麼填?”“老丁,有殘疾人找你幫忙”……在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火車南站街道辦公室裏,大家口中熟悉的熱心腸“老丁”其實是一名身高不足一米的殘疾人專職幹事,她叫丁昭貴。

  轄區內26歲的殘疾人羅大鵬因為智力殘疾,一直沒有工作,“老丁”很着急。

  經過多次與轄區內的超市溝通後,超市方被她的執着打動,同意試用。羅大鵬在“老丁”的幫忙下順利上崗,變成了熟練工,同事們都對他讚賞有加。

  “我是一名殘疾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我感受最真。希望自己能夠幫到更多和我一樣的人,這樣愛就可以傳遞。”“老丁”説。

  作為多年的輪椅使用者,北京新起點公益基金會創始人之一杜鵬每天坐着自己的輪椅,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

  從2019年開始,他成為一名北京市無障礙環境建設監督員,在冬奧場館無障礙設施建設、城市無障礙設施改造等方面進行體驗和監督,並提供專業的指導和建議。

  “以前很多人認為無障礙環境都是給殘障人士使用的,但現在我們在努力地倡導和推動‘通用無障礙’。”杜鵬表示,隨着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人的一生可能在某個階段或者某幾個階段都會用到無障礙設施,標準的無障礙設施就顯得尤為重要。

  “希望我們的倡導和推動,未來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無障礙設施感受到北京這座城市的温度。”杜鵬説着,舉起握緊的拳頭,做了一個“加油”的手勢,滿眼期盼。(執筆記者聶焱,參與記者邰思聰、王爍、董小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