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球員卻並不因為春節的到來,就充滿了喜氣:有的球員討薪無望,有的俱樂部老闆正在惴惴不安,球隊教練也在舉目四望。
對有些球隊來説,熬過了2019賽季的寒冬之後如願參加了2020賽季職業聯賽,但是2020賽季結束以後,球隊卻再次面臨生存問題。咱們來看一下有些球隊生存現狀:
中超的重慶由相關部門召開了企業座談會,目的就是為了讓球隊留住;衝甲的淄博蹴鞠不得不轉讓出球隊的資格來達到留在聯賽的目的;天津泰達、江蘇蘇寧面臨俱樂部老闆想出手,但是卻沒有企業接手的尷尬。
無獨有偶,想想20年前的聯賽可是與此時截然相反:甲A聯賽結束,重慶球隊降級。雲南紅塔集團隊聯賽失望之後退出了甲A。於是為了保住聯賽名額,重慶力帆老總斷然出手,買了雲南紅塔球隊,改名重慶力帆,保住了這座城市的頂級聯賽球隊。
想想那時候,頂級聯賽的名額是多麼炙手可熱。再想一下曾經為了衝甲A,當時各支次級聯賽的俱樂部,上演過一次又一次的鬧劇;而頂級聯賽為了保級,也同樣上演過很多不可思議的超出劇本的好戲。
再想想十多年前的廣州恆大,為了衝超,不惜投入巨資;再想想天津天海的前身,不也是由相關機構出面,要求其股東出資購買球隊嗎?那時候,相關機構出面還是可以説動一些企業的。可是看看現在,為什麼相關機構出面,卻再也沒有企業肯出手收購球隊呢?
其實究其原因,還是中性名字的問題。
而今年的聯賽,在多達6支球隊沒有上交足協要求的獎金工資表,而且還是在足協沒有要求俱樂部提供球員工資卡流水的情況下,這説明什麼?其實足協完全可以不讓俱樂部提供獎金工資確認表,只需要俱樂部提供球員工資銀行流水就可,那才是球隊不欠或者不拖欠的最好證明。但即便足協沒要求提供,按理説這是足協在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允許俱樂部可以適當摻假了,可是很遺憾,很多俱樂部連這個都懶得做了。
因為他們失去了投資球隊的興趣,因為聯賽在他們眼裏,真的就是一件百害而無一利的事情了。有句話叫“賠本賺吆喝”。這是職業聯賽俱樂部股東的真實寫照。但即便賠本,不還是可以聽幾聲吆喝嗎?這吆喝雖然讓球隊股東覺得有點得不償失,但是花錢畢竟還能聽幾聲,也就説説花了錢,還能聽個響兒。
可是現在呢?看看球隊的名字:上海申花您知道投資商是綠地嗎?北京國安您知道投資商是中赫嗎?山東泰山您知道投資商是濟南文旅嗎?廣州城您知道投資商是富力嗎?不熟悉聯賽的球迷不會知道,而在以前,即便不熟悉聯賽,但是從球隊名字裏還能看出誰是股東。
也就是説,俱樂部股東投資了,不但賠本,連吆喝也聽不到了,花錢沒聽響兒。
再看看上海海港,還可以簡稱上港,還是能看出球隊投資商的,這才是這個名字的妙處。這個名字與球迷建議北京國安,改名為北京國泰民安還是不同的。因為北京國泰民安,即便簡稱國安,但是這個名字還是看不出投資商的,而上海海港簡稱上港則不同,因為簡稱就是上港,就是球隊股東。
因此不但花錢沒聽響,還吃了虧,還吃的是沒有響兒的“啞巴虧”!您還願意投資嗎?所以雖然目前很多球隊的股東想轉讓球隊,可是卻面臨無人可接手的尷尬。這才是最可悲的。您説不是嗎?
而這是誰造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