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國女排的比賽你能想起什麼?朱婷的超手進攻?袁心玥的高點背飛?丁霞的魚躍救球?還是顏妮的霸氣攔網?
所有這些瞬間都是女排在場上的高光時刻,但也只是她們在場上的一面,遠非女排比賽的全部內容。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女排國手的場下準備環節,通過細節走近這個光榮的集體。
我們來看這個名場面,丁霞在比賽中被金軟景超手,惠若琪賽後問她咋回事,當時丁霞就處於賽後卸裝備的環節。鞋帶已經解開,護踝和護膝都已經拆下來,旁邊的張常寧脱鞋坐在球場上,所有的隊員都是這樣,包括沒有上場的替補隊員。
為什麼她們會這麼着急脱鞋呢?因為穿上球鞋後腳真的很不舒服,她們急需放鬆。運動員穿鞋和普通人穿鞋完全是兩個概念,普通人追求舒適,運動員追求安全和保護性能。除了鞋帶會綁特別緊之外,她們腳還會被繃帶死死固定住,防止在運動中出現崴腳。事實上球員腳部最少有5層保護措施,我們逐一來看。
第一層是肌肉貼,它能固定球員的腳部肌肉,幫助球員按照標準完成動作,達到比賽效果和要求。對於腳部扭傷的球員而言,肌肉貼就更加有必要,丁霞就是這樣。
第二層是繃帶,這是球員腳部最主要的保護措施,籃球運動員和排球運動員都需要在賽前纏腳,這是個技術活兒,一般需要有別人輔助才能完成。圖為丁霞在賽後剪繃帶,因為膠帶裹得太緊,根本無法撕開,只能剪開。
之前的女排國手也是這樣,賽前纏腳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所有球員都一樣。
第三層是襪子,可別小看這個小小的襪子,專業的運動球襪並不便宜,而且長襪能一直保護到球員的小腿肌肉,這很重要。
第四層是護踝,它的作用是防止球員在落地時腳部出現晃動,造成扭腳的情況。在目前國家隊的所有攻手中,只有朱婷一人不戴護踝,其他所有攻手上場都會使用這種護具。
最後一層保護是球鞋,這裏必須要説朱婷。剛才提到朱婷從不使用護踝,主要原因是朱婷習慣使用低幫球鞋,鞋內根本放不下護踝。同時護踝的存在也會增加自身起跳負擔,而且還不舒服。朱婷是走“飛人”路線,同時她的腳腕力量也很強,不需要使用護具特別保護。長時間的打球經歷已經讓朱婷學會了通過適時倒地保護自己,避免扭腳。
賽前準備工作最繁瑣的球員一定是顏妮,她每次比賽和訓練前都需要在右肩纏上繃帶,而且整個肩膀都要纏,密不透風。貼膠帶、撕膠帶,每天都是這樣,每次都是這樣,顏妮已經習慣了疼痛和忍受疼痛。作為國家隊的“繃帶女皇”,顏妮每天要用掉200多元的膠帶,是名副其實的“膠帶大户”。看着留在她肩膀上的膠帶痕跡,讓人忍不住淚目。
比賽結束之後,顏妮需要隊醫為自己放鬆治療,她的肩膀已然傷痕累累,而這樣的場面每天都在上演。不論場上還是場下,顏妮都在戰鬥,與對手戰鬥,與全身的疼痛戰鬥。東京奧運會延期讓她必須再堅持一年,向這個堅強的姑娘致敬。
副攻組教練吳曉雷在幫袁心玥放鬆腿部肌肉,前者是男排隊員出身,體重肯定不輕。但只有這樣的體重和按摩力度才能達到放鬆要求,大家可以由此想象一下球員的肌肉在比賽中是處於怎樣的狀態中。
沒有人能笑着拿冠軍,中國女排的日常細節生動詮釋了這句話。只不過她們是強者,習慣了克服各種困難站上最高領獎台,這就是女排國手,這就是中國女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