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介紹一下“嶺南雙雄”。在中國象棋界裏面,“嶺南雙雄”指的是廣東的2位職業象棋選手:許銀川和呂欽。在90年代後期到新世紀頭幾年,許銀川和呂欽2人,幾乎包攬當時所有象棋大賽的冠、亞軍。他們二人也是常年排在象棋等級分的前二名,於是這段時期在中國象棋界就被譽為“嶺南雙雄”時期。
李來羣特級大師退出棋壇真正的原因不是因為經商,而是因為象棋環境的改變,這是第一個才是我要説明的:最早時期的比賽大多都是以慢棋為主,大家都有充足的時間去思考關鍵步的時間,去進行長考,李特大有過在一盤棋長考一個小時左右的記錄,而且李特大下棋經常精益求精,為了下好每一步棋,他經常不計算明白是不會輕易的落子。
1982年,李來羣特大年僅23歲便首次獲得全國個人賽冠軍。1991年李來羣特大第四次獲得全國冠軍時,年僅32歲。1993年退出棋壇下海經商時,李來羣特大年僅34歲,尚處於一個象棋棋手的巔峯期和職業生涯黃金期。
據統計,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李特大退出棋壇前,在其面對全國了頂尖高手,具有碾壓性的優勢。由此可見,以李特大當時所具備的實力,在之後尚在巔峯的8到10年,李特大是極有可能獲3次以上全國冠軍,職業生涯至少7冠不在話下,而嶺南雙雄的呂欽特大和許銀川牛特大斬獲的全國冠軍頭銜,分別是5個和6個。
李來羣從小對象棋非常痴迷,整天揹着妻子每天轉,常常因為下棋而耽誤學業,受到老師和父親的教訓,終在比賽中受到特級大師劉殿中的提攜,進入象棋隊練習,在1982年全國冠軍上大放異彩,奪得冠軍,成為我國第五位棋王,也是第一位北方人獲得的全國冠軍。
象棋在國手級水平上的差距極其微弱,開、中、殘功力都趨於完善,無明顯的弱項,在無軟件出現的年代,主要差異體現在以下的幾個方面:一是個人對棋的理解,一千個人的眼中有着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棋局的認識、理解與判斷各不相同,自然有他的選擇與處理也不盡相同。
在這方面,李特大獨樹一幟,他的視角獨特,出手很含蓄但是極其合理、有力,算度深遠,有着四兩拔千斤的功效。
從這個層面看,如果李特大沒有激流勇退,顛峯期的他再拿幾個全國冠軍並非不可能。二是團隊的集體智慧,每個人的精力有限,而象棋的變化無窮,依靠個人之力窮盡、熟悉所有變化幾無可能,所以集團隊之力通力合作,研究佈局飛刀也是卓有成效之舉,因為面對飛刀如果平時未深入研究拆解,靠臨場計算幾乎沒有任何的勝算。
河北棋王李來羣在象棋上的造詣固然很高,但和呂欽許銀川比應該是略遜一籌,畢竟在個人榮譽和比賽成績上是有差距的。如果不退役經商,那成就上是否能超過呂,許二人。也就説其全國個人賽冠軍能否達到5個以上,在我個人來看依然很難。畢竟世上沒有如果。
但可以肯定的説,李在下海經商中所體現出的天賦超過其在象棋上的表現,李來羣在少年時就是遠近聞名的天才,再次證明了那句話――99%的努力也比不上1%的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