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拳架練習“越慢越好”,可能是近現代太極拳的最大謊言

太極拳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種緩慢的運動,已經成了太極拳的標籤,從現在乃至以後都不可能再改變了。

可是,作為一門學術、技藝,太極拳就僅僅是緩慢的運動嗎?還是緩慢的運動形式只是佔整個太極拳技藝的一小部分呢?

太極拳的拳架練習“越慢越好”,可能是近現代太極拳的最大謊言。

太極拳的拳架練習“越慢越好”,可能是近現代太極拳的最大謊言

從《太極拳釋名》看太極拳的練習快慢

太極拳,一名長拳,一名十三勢。

長拳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很明顯是快練的。

十三勢是慢練的,就是現在最常見的太極拳練法。

正宗的、最後大成的太極拳是快慢相間、靜中觸動動猶靜、開中有合、閤中有開的。

説個最真實的案例就全明白了。

楊澄甫的早期弟子陳微明,·1925年在上海開辦《致柔拳社》,其完整的教學程序是:

第一年級,太極拳、不動步推手、太極劍。

第二年級,太極長拳、動步推手。

第三年級,大捋、散手、對劍、太極槍。

由此可見,第一年學的“太極拳”,實即十三勢慢拳、慢練。第二年的“太極長拳”就是快拳、快練。

至於最後大成的“太極拳”——開中有合、閤中有開、如皮燃火、一觸即僕,是《太極拳譜》中李亦畬的獨家研究心得,別家不知有此也。

就健身而言,顯然第一年的慢練十三勢是基礎低級的,而第二年的長拳快練是高級的練法。

太極拳的拳架練習“越慢越好”,可能是近現代太極拳的最大謊言

從寫字書法之道看太極拳的快慢練法

太極拳與寫字書法的道理、技藝境界、學以致用都是一樣一樣的。

小學生剛學寫字,需要慢慢地練習。之後熟能生巧,由笨拙漸入輕巧順滑。最終得心應手,滔滔不絕。此乃是理之必然,技藝之必經過程,也是學以致用。

太極拳初習,由十三勢之慢練,松沉斂氣,以外引內,引發、激活腰間丹田內勁,故必須慢慢練習,體驗、驗證身中內勁的運行,節節貫穿,勁聚丹田,體認“命意源頭在腰隙”也。

既得丹田內勁,則須以腰為軸,以內馭外,此時已無須慢慢騰騰了,內勁我有,受我駕馭,所謂“腰為軸,手足為輪”,腰動手足隨,正是長袖善舞,“形如搏兔之鶻”,此時若慢,反而壓抑內勁的圓活運行,違背自然了。

太極拳申遺成功了,老年人不必論了,如果讓青少年也從慢拳練起,可真的是削足適履、浪費光陰了。青少年學習太極拳,下手就應該從太極長拳的快練入手,直接練高級的階段,青少年本來就是先天之體、內勁充沛的狀態,無須慢拳的放鬆體認功夫。

太極拳的拳架練習“越慢越好”,可能是近現代太極拳的最大謊言

一句“越慢越好”,成了近現代太極拳的最大謊言

近現代的所有的太極拳界的大師、名人、專家,都是在練低級層次的慢練太極拳,鼓吹慢練,越慢越好,在拳理上、練法上都不追求上進,不符合最原始、最完整的李亦畬老三本《太極拳譜》。

這樣的人,自己對於太極拳的領悟就是殘缺、偏頗的,又怎麼能夠傳承出完整的太極拳呢?

要想找回完整的太極拳原貌,就必須拋棄所有的這些人的言論、書籍,重新端起老三本《太極拳譜》,以此為準則,把拳理體認上身不可。

只有一個“越慢越好”的練法,是把一個生龍活虎的太極拳活生生地、死死地“定格”成中老年人的“專利”拳,可惜了。

二十世紀是中華大地上千年不遇的文化變革時期,在此間形成的太極拳的新形式、新觀念,此後是難以改變的,也是難以恢復到原貌的了。

太極拳需要慢練,只是對於中老年人而言的入門基礎、初級練法,而不是“越慢越好”,更不是止於慢、只有慢。

太極拳的練習“越慢越好”,就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違背理之必然、事有必至的規律,就是近現代太極拳的最大謊言,撿了個芝麻,丟掉的是西瓜啊!

太極拳的拳架練習“越慢越好”,可能是近現代太極拳的最大謊言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78 字。

轉載請註明: 太極拳的拳架練習“越慢越好”,可能是近現代太極拳的最大謊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