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參加交流會的內地奧運健兒代表團成員與嘉賓及現場觀眾合影留念。新華社記者 賈浩成 攝
新華社香港12月4日電(記者潘毅 王垚 韋驊)“請問,如果你是石智勇,你會怎麼選擇?”這是12月4日正在訪港的內地奧運健兒與香港青少年的互動交流中,主持人向全體在座的近兩百名中小學生提出的情境設問。題板上的情境是:中國男子舉重選手石智勇在東京奧運會前一個月,大腿兩次意外拉傷,導致17天不能訓練。如果帶傷出戰,有可能傷情加重。
所有現場學生手中都有兩個塑料充氣棒,橘色和藍色各一,選擇繼續出戰的就舉橘棒,反之為藍棒。很快,現場就是一片橘色和歡呼聲。
台上的石智勇笑着拿起話筒説:“我和你們的選擇一致。不過這裏有個前提,就是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我對整個舉重保障團隊充滿信心,我相信他們可以把我的傷情控制在可以比賽的範圍內。”
石智勇曾是里約奧運會男子舉重69公斤級冠軍。但里約奧運會後,國際舉聯調整了舉重級別,他升級到73公斤級,但這難不倒石智勇。從2018年開始,他連續創造世界紀錄,在73公斤級傲視羣雄。
圖為交流會現場。新華社記者 賈浩成 攝
石智勇還和現場的香港青少年交流了很多自己的心得。在場的東京奧運會場地自行車女子團體競速賽冠軍鍾天使同意石智勇的看法。她結合自身的情況説,運動員經常被傷病困擾,但她感到以國家為後盾的整個保障團隊非常出色。
在回答一名學生關於偶像的提問時,鍾天使説:“在我的體育生涯中,並沒有某個特定的偶像。支持我走到現在的是夢想和理想,那就是奮勇拼搏、為國爭光。”
對於運動員退役後的問題,鍾天使認為有很多選擇,“可以轉型成為教練員,培養出更多優秀運動員。也可以轉型成為科研人員,為運動員提供更專業更好的幫助。這也是運動員運動生涯的一種延續”。
東京奧運會舉重冠軍汪周雨、李雯雯、石智勇(從左至右)抵達交流會現場。新華社記者 賈浩成 攝
女子舉重87公斤級冠軍汪周雨説:“對於舉重運動員來説,每逢大賽都會有一個體重的問題。大部分是降,不能吃,很難受。但這次我是要增重,發現也不太好受。對我來説,要增重10公斤無論從外形上還是其他方面一時也難以接受。”
女子舉重87公斤以上級冠軍李雯雯則講述了自己的故事,她的父母曾堅決反對她練舉重,教練也曾猶豫,但她始終堅持自己的夢想,最終贏得了家裏的支持。
在回答一個小朋友用普通話提問“印象最深的一場比賽”時,皮劃艇靜水女子雙人划艇500米冠軍孫夢雅笑着説:“當然是東京奧運會,我站上了最高領獎台。我記得那天下了一場大雨,我當時眼裏都是淚花。”
圖為青少年參加交流會。新華社記者 賈浩成 攝
賽艇金牌教練張秀雲説,“我和隊員常講的就是做好過程,不要考慮結果。過程做好了,結果一般不會差。既然選擇了成為運動員,心中一定要有目標,那就是站上奧運會最高領獎台。運動員的年齡不是很大的問題,主要看你怎樣去對待。像賽艇練到40歲是可以的。”
今天上午,正在訪港的五名東京奧運會冠軍石智勇、汪周雨、李雯雯、鍾天使、孫夢雅和教練張秀雲一起來到香港專業進修學校,與香港青少年交流互動,暢談體育與人生、成功與失敗、奮鬥與堅持、以及為國爭光的民族自豪感。
交流開始前,現場全體起立,面向國旗唱國歌。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義務秘書長王敏超到會發言並全程參與互動。
除了情境問答交流外,還有奧運知識答題等環節。由於疫情影響,沒有安排户外體育交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