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運會 向奮鬥致敬 與時代同行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體育】;

全運會 向奮鬥致敬 與時代同行

翻開中國體育史冊

有一個走過62年的運動會

見證競技人才成長

激發羣眾健身熱情

她是體育改革發展的風向標

她是邁向體育強國的助推器

為城市和地區發展注入活力

四年一聚首

所有人共同喊出這個響亮名字

全運會

全運會 向奮鬥致敬 與時代同行

坐上時光機回溯全運足跡

從1959-2021

一個個經典口號

在不同時期留下深刻烙印

“發展體育運動 增強人民體質”

“友誼第一 比賽第二”

“提高體育運動水平 振奮中華民族精神”

“拼搏2005 夢圓2008”

“全民健身 共享全運”

“全運惠民 健康中國”

“全民全運 同心同行”

……

這一國內最高水平綜合性賽事

生動標註中國體育事業的光彩與成就

從歷史中走來,在變革中成長

全運會一路砥礪前行

與國家發展、社會進步同頻共振

辦以人民為中心的體育

賦予全運會可持續發展的澎湃生命力

一面旗幟

全運會 向奮鬥致敬 與時代同行

第一屆全運會入場式

全運會 向奮鬥致敬 與時代同行

第二屆全運會開幕式現場

全運會誕生

恰逢新中國成立10週年

首屆全運會寫下里程碑的一頁

前三屆全運會

共計67人47次超過30項世界紀錄

掀起全民參與體育的熱潮

向全世界展示

新中國自立自強的風貌

全運會 向奮鬥致敬 與時代同行

外國友人在第四屆全運會開幕式上

1979年中國重返奧林匹克大家庭

瞄準世界賽場

中國奧運首金得主許海峯

正是在1983年五運會初露鋒芒

隨後短短一年多

完成從省隊到國家隊再到奧運冠軍的蜕變

李寧、鄧亞萍、姚明、郭晶晶……

一批批優秀運動員以全運會為起點

繼而在奧運賽場大放異彩

圍繞“奧運爭光計劃”

全運會啓動改革步伐

放在奧運次年舉辦

設項與奧運接軌

奧運成績帶入全運

“全運練兵,奧運爭光”

用全運競賽槓桿撬動項目發展

引導各方資源為奧運備戰服務

建立起專業運動員培養體系

全運會 向奮鬥致敬 與時代同行

從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

到2021年東京奧運會

中國體育代表團獲得的奧運金牌超過250枚

全運會提供的競爭平台

無愧為中國競技體育加速發展的引擎

從凝聚人心、提振士氣

到追求卓越、突破自我

全運會見證中國體育由弱到強的光輝歷程

一扇窗口

體育如同一面鏡子

全運會的價值不僅限於賽場

更是社會發展與綜合國力的晴雨表

全運會 向奮鬥致敬 與時代同行

2005年全運會落户江蘇,首次由“北上廣”以外地區主辦

全運會的主辦地

從“北上廣”到沿海地區

再到如今的中西部地區

越來越多城市有能力承辦大型賽事

興建體育場館,豐富羣眾生活

全運會的輻射範圍拓展

2008年北京奧運會後

大眾對體育的認識和需求不斷豐富

全運會“指揮棒”的作用也日益多元 

從競技金牌到全民健身如何延伸?

“大手筆”投入如何用之於民?

破與立,去與留

全運會探索新的角色定位

全運會 向奮鬥致敬 與時代同行

十二運會節儉辦賽

2009年十一運會

新建體育設施賽後利用納入考量

2013年十二運會

將全民健身、節儉辦賽踐行到底

為開閉幕式“瘦身”

競技比賽與羣眾健身“混搭”

競賽場館不搞重複建設

讓賽會真正迴歸體育、迴歸羣眾

為全運會吹來新風

競技體育與羣眾體育不是非此即彼

全運會尋求將其“二合一”

源自辦賽理念的創新

更傳遞自我調整、重新出發的決心

從“對接奧運”到“全民全運”

全運會的“全”字內涵更豐富了

不僅是體育健兒的巔峯對決

更是人民羣眾享受體育發展成果的嘉年華

一個舞台

作為國內最大規模的綜合性運動會

全運會具有獨特的綜合價值

從體育大國邁向體育強國

全運會的示範效應、聚合效應、輻射效應

如何發揚光大

既是時代命題

也是使命所在

全運會 向奮鬥致敬 與時代同行

十四運會西安奧體中心

辦以人民為中心的體育

把滿足人民健身需求

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作為體育事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對標這一要求

全運會再次走上轉型之路

2017年十三運會

8項重磅改革令人耳目一新

取消金牌榜和獎牌榜

首次增設19個羣眾比賽項目

鼓勵跨單位組隊

師徒同上領獎台

……

全運會大膽做“加減法”

打破固有發展定式

深入大眾尋找養分

與新時代體育發展理念對接

為社會期待和人民需求服務

全運會 向奮鬥致敬 與時代同行

“我要上全運”十三運會羣眾比賽決賽開幕式

“我要上全運”燃動全國

數百萬羣眾參加基層海選

8000多名草根愛好者登上全運舞台

敞開大門,植根民間

讓全運與人民走得更近、融得更深

為基層健身熱潮添柴加火

金牌屬於優勝者,健康屬於所有人

“全運惠民”落到實處

從發放體育惠民卡

到家門口“15分鐘健身圈”

將體育嵌入城市發展與民生軌道

讓全運會真正變成全民健康的領跑者

開門辦體育

不只是為體育愛好者搭建平台

更旨在鼓勵社會力量參與

從偏重獎牌到全民共享

以開放姿態夯實後備人才基礎

為奧運備戰探索新路

全運會的鋭意創新

助推體育領域改革向縱深邁進

跳出競技小圈子

走向社會大天地

變的是辦賽思路、評價體系、參賽羣體

不變的是對奮勇爭先、勇攀高峯的追求

變與不變之間

涵養着全運的大眾口碑

激發出全運的深層活力

一筆財富

全運會 向奮鬥致敬 與時代同行

十四運會志願者歡迎媒體記者入村

一場全運會,扮靚一座城

回望歷屆東道主

以辦賽促動城市協調發展

改善城市面貌,提升文明風尚

六運會帶來廣州新天河

十運會盤活南京河西

十一運會喚醒濟南奧體板塊

……

全運會為城市發展按下“快進鍵”

環境、交通、綠化、服務、管理

變化顯而易見

從硬件升級到軟實力提升

對區域價值提升有目共睹

全運會是體育盛會

也是民生盛會

新建或改造的場館設施

從規劃到使用

均為服務羣眾做好預設

或放在高校,賽後留給學生

或市場運作,全面對外開放

全運遺產變成全民財富

十八大以來

“全民全運”理念逐漸深入人心

全運氛圍帶動健身熱潮

科學鍛鍊意識不斷提升

全運會 向奮鬥致敬 與時代同行

孩子們在陝西省志丹縣高級中學踢足球

藉助十二運會的東風

遼寧每個地級市

從縣鄉鎮到街道村

均配備健身中心、健身廣場、健身路徑

完善體育基礎設施建設

促進體育資源利用開發

百姓離得近、用得着

全運會變成幸福工程、惠民工程

在天津

十三運會帶動基層健身隊伍的激增

社區裏的健身點多了

體育公園的鍛鍊者絡繹不絕 

涵養體育文化興趣

倡導健康生活方式

全運效應從賽時“熱鬧一陣”

變成百姓持久獲益

全民共享、綠色發展的理念

給後全運時代不斷注入活力

“體育+”新業態日趨勃興

體育特色小鎮紅紅火火

全運會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機遇

羣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

“三駕馬車”正並駕齊驅

推動加快體育強國建設

一次機遇

六十二載彈指一揮間

而今站在新的起點

全運會首次走進中西部地區

全運會和殘特奧會首次同年同地舉辦

中國體育期待在三秦大地

樹立新標杆

書寫新輝煌

全運會 向奮鬥致敬 與時代同行

以人民為中心

用改革謀發展

引領體育事業不斷開新局

本屆全運會

喊出“全民全運 同心同行”的口號

簡約辦會、全民參與

綠色引領、智慧賦能

四大突出亮點 

勾勒出令人期待的全運新貌

“我要上全運”組織近千場

部分羣眾賽事展演活動搬到互聯網

全運會正式比賽首次進入中學校園

八大全民惠民工程陸續落地

……

“開門辦全運”匯聚合力

“創新辦全運”生根發芽 

引領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全運會 向奮鬥致敬 與時代同行

東京奧運熱潮尚未褪去

全運盛會接踵而至

一面是提高競技實力、發掘後備人才

為三年後的巴黎奧運蓄力

一面是增強人民體質、滿足羣眾需求

服務健康中國和體育強國建設

肩負多元功能的全運會

正在新時代煥發新光彩

今晚

十四運會大幕即將拉開

建設健康中國

邁向體育強國

向奮鬥致敬 

與時代同行

全運會從陝西再出發

號角響起

中國體育正向新的高度奮勇攀升!

記者:鄭軼、季芳、李碩、孫龍飛

本期編輯:孫龍飛

圖片來源:本報記者王霞光、IC photo、人民日報微博、新華社及網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75 字。

轉載請註明: 全運會 向奮鬥致敬 與時代同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