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中超第二階段遲遲到來。在各隊大面積欠薪、不少球隊陷入生存危機的情況下,除了慘烈的保級大戰外,恐怕只有山東泰山、上海海港等少數球隊還有心氣競爭聯賽冠軍,而其他保級無憂的隊伍想的只是最低程度完成這個賽季而已。中超爭冠組、保級組的賽事本身已經很難成為外界關注的重點,很多媒體和球迷更關心最後8輪中超是否會鬧出什麼幺蛾子。毫無疑問,中國足球正處於職業聯賽開始以來的至暗時刻。
中超第二階段即將開賽 圖據IC photo
在持續近兩年的疫情之下,中超不得不連續兩年進行賽會制比賽,導致曝光率和關注度大減。再加上各俱樂部背後的母公司很多都出現了資金問題,尤其是房企受到很大的衝擊,導致大量球隊的母公司開始無法給球隊供血。目前只有少數幾家俱樂部還能正常發放薪水,其他隊伍欠薪時間長的甚至已經超過八個月,不少昔日的“土豪球隊”甚至已經無力支付俱樂部水電費、伙食費!
拿慣了高薪的中國職業球員開始惘然無措、惶惑不安,習慣了高消費的他們因為今年收入大減,有的開始無法支撐豪宅的按揭,甚至某北方球隊傳出三名球員婚姻出現了變故!雖然在生死攸關之際,不少從業人員都表現出了大局觀,河北隊球員此前就在長期欠薪下集體表態,願意無償參加最後階段的中超聯賽。廣州隊的鄭智將在沒有薪水的情況下作為主帥兼球員率隊征戰8輪聯賽,隊內球員情況也大抵如此。這也讓外界驚呼:“中國足球一夜之間集體返貧!”圈外人很難想明白,中國足球職業化已經走過了27個年頭,為什麼一旦母公司無法供血,中超俱樂部還是脆弱到不堪一擊?難道俱樂部自身沒有任何的造血功能?
“哪兒來什麼造血啊,根本就沒有!”一家中超俱樂部的負責人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一針見血地揭露了問題的本質。
雖有中超球隊廣告收入可觀
但很多時候是“左手倒右手”
根據歷年的《中超商業價值報告》,中超俱樂部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廣告贊助、轉會、門票、中超公司分紅以及衍生品收入等幾個方面。但由於前些年的金元時代,各俱樂部都投入到瘋狂燒錢的軍備競賽中,導致真正能夠盈利的俱樂部寥寥無幾。
由於前些年廣州恆大淘寶俱樂部在新三板上市,所以每年都會發布相應的財報,他們的財政情況是最為透明的。在2020年從新三板退市前,廣州恆大淘寶俱樂部最近一次發佈的2019年財報顯示,俱樂部在2019年總收入9.489億元,其中營業收入7.82億元,但總成本高達28.9億元,2019年總虧損19.4億!
在2019年廣州恆大淘寶俱樂部的收入中,廣告收入達到5.66億,這是俱樂部收入的大頭。其次,從中超公司分紅和獎金為8700萬,門票收入5726萬,外租球員3427萬,周邊產品銷售3672萬。
在疫情之前,上海上港俱樂部曾宣稱連續三年盈利,但由於沒有相應的財報,很難知道該俱樂部的具體收入來源,外界對此也有頗多質疑,認為大頭還是與其母公司相關的贊助收入。2018年上港俱樂部盈利184萬,正是因為上海體育局在年底獎勵了3000萬的奪冠獎金,才幫助球隊“扭虧為盈”。
12月10日,上海海港啓程前往廣州賽區 圖據IC photo
如果以歐洲職業俱樂部的標準來看,他們的收入構成主要來自電視轉播分成、周邊產品銷售、門票銷收入和“合理”的廣告贊助收入,和中超俱樂部看起來差不多。但根本在於廣告贊助的“合理”二字上。廣州恆大淘寶俱樂部在2019年廣告收入雖然達到了5.66億,看似驚人,但根據其財報顯示,其中有4.63億來自俱樂部的母公司恆大地產,佔了年度收入的59.2%!
球衣胸前廣告素來是職業俱樂部的收入重點,但在中超,企業投資足球更多是為了廣告效應。所以很多俱樂部的投資人並不願意出讓這個黃金位置,而是選擇將球隊的胸前廣告留給自家或旗下的品牌,這在俱樂部的收入層面上,其實就是典型的“左手倒右手”。當年廣州隊在亞冠決賽當天,為了巨大的廣告效應將胸前的“東風啓辰”廣告替換為“恆大人壽”,因此引起了很大的風波,也是這一現象的極端體現。很多中超俱樂部母公司在每年注資球隊外,還成為最大的廣告贊助商,看起來雖然會讓俱樂部的財政收入更光鮮,但一旦剝離這種“內部走賬”的贊助,中超俱樂部的營收就顯得慘不忍睹。
青島隊贊助商七剩一
深圳隊擁有30家贊助商也仍需母公司輸血
當然,過去中超在金元時代一度號稱“世界第六大聯賽”,其風光還是能吸引到一些企業成為俱樂部的各級贊助商,為球隊提供了真金白銀的支持。前面提到的“東風啓辰”當時贊助廣州隊的胸前廣告,就斥資一個億。而“上汽集團”贊助上海海港的胸前背後廣告,據説金額在1.5億左右。
12月10日,深圳隊抵達廣州賽區 圖據IC photo
但最近兩個賽季因為疫情的影響,中超進行賽會制比賽,曝光率鋭減,影響力大幅下降。今年更是因為要為國足征戰世預賽讓路,整個聯賽被肢解得支離破碎,中超聯賽的品牌大打折扣。這也導致不少球隊的贊助商意興闌珊。據《足球》報報道,目前中超欠薪時間最長的青島隊原本有7家贊助商,目前還剩一家!其中一個主要的贊助商此前簽訂了3年值3億元的贊助合同,在2019賽季履約1億元,但因為今年該贊助商選擇退出,剩下的2億贊助費也打了水漂。
深圳隊是今年中超各隊中贊助商最多的球隊,除了母公司佳兆業外,還有30家各級贊助商,該俱樂部相關人士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今年沒有贊助商流失,還增加了一些。這可能得益於深圳的市場經濟環境,大企業較多。雖然今年聯賽的關注度不夠,但還是能夠保持一定的穩定性。”但在目前中超聯賽中,這樣的情況並不多見,何況即便是深圳隊這樣擁有30家贊助商的球隊,也無法僅靠廣告贊助收入來支撐球隊的營運,仍然需要母公司輸血。
這兩年門票收入都為零
衍生商品的銷售利潤就是翻100倍也沒用
而在其他收入方面,連續兩年的中超賽會制比賽讓各隊的門票收入均為零!雖然一些球隊的門票收入基本上就是衝抵場租、安保費用,但那些主場上座率高的球隊,門票銷售在俱樂部的總收入中佔比還是較大,一般來説可以達到數千萬。2015年廣州隊第二次奪得亞冠冠軍時,全年中超聯賽、亞冠聯賽、足協盃等賽事的主場門票收入高達1.5億。而在最近兩個賽季,賽會制不但對於各隊的門票收入是一個重創,更是從職業聯賽在性質上重回專業化體制的模式——中立場作賽、不向公眾開放的封閉環境,極大地減少了職業足球與市場的直接互動,降低了球迷們的參與度。再加上限薪製造成的大牌外援紛紛逃離,導致中超聯賽和各俱樂部的品牌力大幅下挫。最近兩年,很多球迷都有這樣的感覺:在朋友圈幾乎很難刷到關於中超聯賽的消息。而過去一個活躍的中國足球論壇版塊的日流量只有過去的百分之二三十!
以前,商販在中超比賽日售賣俱樂部球衣等周邊 圖據視覺中國
這種情況下,中超各俱樂部的周邊衍生產品的銷售更是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其實這本來就是中超各隊不太重視的方面,一是因為“山寨產品”太多,以前廣州隊的主場比賽之前,天河體育中心門口全是擺地攤銷售山寨球衣的商販,一件廣州隊的山寨球衣在這裏只賣25元,在那些不太將就、並非鐵粉的球迷面前,售價數百元的正版球衣很難與之競爭,梅西加盟大巴黎後,售價1400元人民幣的梅西新球衣在24小時內售罄,大巴黎狂賺2.16億人民幣,幾乎一天的收入就抵消了梅西的年薪,這樣的事情在中超完全是不可想象的。
其次,很多中超俱樂部在衍生產品的開發上並沒有什麼專業人士,因此也難以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一家南方的中超俱樂部負責人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俱樂部的周邊產品開發需要有專門的設計人員,合適的生產廠家以及完整的供應鏈,其實都不容易。”
上海申花的紀念品一應俱全 圖據IC photo
不過即便用心去做,中超俱樂部在這方面的收效也不大。某中超俱樂部近年來開發了一系列的潮流商品,在業內還是很有口碑。但該俱樂部人士向紅星新聞記者透露,這些潮流商品的銷售情況卻並不理想,“目前中超聯賽中只有上海申花、北京國安和山東泰山這少數幾家俱樂部的周邊產品賣得比較好,我們雖然也做了很多工作,但銷售情況並不樂觀。今年相關的周邊產品大概賣了四、五十萬,除開成本,也就是十多萬的利潤,就一家中超球隊的投入來説,這方面的利潤就是再翻100倍,也算不上什麼!”
至於轉會費收入,由於中國足協開始對轉會費進行限制,杜絕天價轉會,再加上整個足壇大環境的影響,2021年冬季轉會中,中超各隊投入都很有限,內援流通基本上都是免籤為主,自然談不上什麼轉會費收入了。
去年中超分紅腰斬1/3
今年聯賽版權裸奔後分紅更是沒有什麼指望
廣告贊助大多來自母公司、門票銷售和轉會收入無從談起,這兩年中超俱樂部最重要的收入只剩每年的中超公司分紅了。前幾個賽季,中超每支球隊的分紅都超過6000萬,對一些小球隊來説,這可以説是“救命錢”,至少能解決很大一部分問題。
但從去年開始,中超分紅大幅縮水,每隊只有2000萬左右,和過去相比相當於腰斬了1/3。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中超版權出了問題,2015年體奧動力以5年80億拿下中超版權,也讓中超公司變得財大氣粗。2018年由於限薪令和U23政策導致中超大牌流失、比賽質量下降,引起了體奧動力的不滿,一度想要放棄中超版權。在中超公司的極挽留下,雙份達成一致,合同由之前簽訂的5年80億更改為10年110億,相當於版權收入從每年16億稀釋到了11億。2020年,由於蘇寧出現困境,江蘇蘇寧在奪冠後解散,蘇寧旗下的PP體育也沒有向體奧動力支付分銷的2020賽季的中超版權費,導致中超分紅急劇下降。
2015年體奧動力以5年80億拿下中超版權 圖據IC photo
而在今年2月,體奧動力已經與中超公司解約,今年中超聯賽在轉播版權方面更是“裸奔”。由於中超公司在今年的兩個賽會制比賽中還負擔了所有隊伍進入賽區後的吃住訓賽等費用,今年的中超分紅還將扣除這些成本。在失去了轉播版權這一最大收入的情況下,今年中超各隊的分紅收入可想而知,由於中超不乏以實物進行贊助的贊助商,2008年每傢俱樂部分到750箱啤酒和一台打印機的笑話不是沒有可能再次出現。
一位中國足壇資深經理人對紅星新聞記者表示,疫情影響、行業蕭條導致眾多俱樂部的母公司陷入財政危機,而中性名政策在此時的出現成為壓倒中國職業聯賽的最後一根稻草,導致不少俱樂部的母公司都無心繼續經營下去。大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必然會誘使其他人效仿,甚至變本加厲,這就是所謂的“破窗效應”。在昔日無比輝煌的廣州隊、財大氣粗的河北隊都開始欠薪的情況下,更多投資足球的企業在欠薪之上已沒有了任何的心理負擔,也迅速導致此前烈火烹油的中超聯賽“集體返貧”。
一旦母公司停止供血,本身就缺乏造血能力,在最近兩年更是各方面收入都鋭減的中超俱樂部自然難以為繼。作為中國足球的行業最高管理部門,中國足協當然不會坐視不管,目前他們希望和各地相關部門一同加快中國足球的改革步伐,指導各個俱樂部進行整體股權改革,但目前不少俱樂部在這方面都推進緩慢。
今年中超聯賽還剩8輪,在中國足協全力保障下,正常完賽的確不難,畢竟一些球隊的球員為了球隊和行業還能夠生存下去,在長期欠薪下也表態願意無償參賽。但明年呢?很多已經處於生死關頭的中超球隊還有沒有明年,現在還很難説,最後8輪聯賽對一些球隊的球迷來説,也許真的就是“看一場少一場”!
紅星新聞記者 姜山
編輯 歐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