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0月11日是中國女子曲棍球隊值得紀念的日子,那天晚上,她們在釜山亞運會的決賽中擊敗東道主韓國隊,首次登上最高領獎台。20年後,那支隊伍裏的成員仍有不少活躍在曲棍球場上,盧鳳就是其中之一。
圖説:盧鳳指導小球員 新民晚報記者 李銘珅 攝 (下同)
颱風過後的申城午後有些悶熱,但位於莘東路上的閔行區體育場內依然熱鬧非凡,盧鳳和搭檔斯琴高娃帶着閔行區少體校女子曲棍球隊的孩子,展開2.5個小時的訓練。“閔行區是上海曲棍球的發源地,2002年就開始組織球隊,在市運會上的成績也很不錯。”曾一手帶出現任國家隊隊長崔秋霞的盧鳳,指着正在球場內跑圈的幾個身影説,“這批球員條件不賴,我們希望在這屆市運會上能有好的表現,用球杆繼續撐起冠軍的榮耀與夢想。”
金昶伯的教誨
當運動員時,盧鳳拿過不少冠軍,全運會、亞運會、國內聯賽……除了與奧運賽場失之交臂,她並沒有太多遺憾。從13歲開始打球至今,她學到最多的,是責任心和堅持。“金昶伯教練帶我們的時候,基本每天都會強調這些,不論條件多麼艱苦,他都陪球隊一起練。”如今盧鳳自己當了教練,也將恩師當年的言傳身教靈活運用起來。
圖説:盧鳳給小球員糾正姿勢
今年夏天,上海的最高氣温超過40℃。這對在室外訓練的曲棍球隊而言,是個巨大的挑戰。看着火辣辣的太陽,隊伍裏的幾個小姑娘有些猶豫,甚至打起了退堂鼓。“我知道客觀條件很艱難,但球員要有責任感,要保持拼搏精神,我們心裏要定下目標並一起為之努力。”簡單的幾句話後,盧鳳和斯琴高娃換上訓練服,拿起戰術板走進驕陽下的曲棍球場。那天,從熱身跑圈到基礎技術練習,再到戰術演練和分組對抗,兩位教練全程參與,隊員練多少,她們也練多少,即便外套被汗水浸透。感受到教練的良苦用心,此後碰到高温日,小隊員再也沒有偷過懶,更沒有退縮過。
“要求隊員做到的,我們自己先要做到,這樣才能帶好她們。”盧鳳説,“隊員在比賽中的表現,就是日常的一面鏡子,教練除了要幫助她們爭取好成績,更要讓她們理解體育精神,為以後的人生打好基礎。”球隊核心李思雨記得,有一次隊伍出去打比賽,住在當地的一所學校,炎炎夏日沒有空調,還飽受蚊蟲之苦,不少隊員有些怨言,訓練狀態也打了折扣。盧鳳和斯琴高娃瞭解情況後,婉拒了組委會另設住地的提議,與隊員一起住進學校。她們用這樣的方式告訴全隊,球隊是個大家庭,所有人同甘共苦,團結一心,就沒有過不去的坎。那屆賽事,盧鳳和弟子最終捧回了冠軍獎盃。
圖説:盧鳳在訓練中
不太換的裝備
從2007年執教閔行區少體校女曲隊伍至今,盧鳳已經在青訓行業耕耘了15年,她還記得帶着一羣幾乎白紙一張的孩子,從最基本的技術學起的情景,“也是因為有當初的艱辛,才會有現在的成績。”為了守住自己的初心,盧教練的不少裝備,都已經陪伴她十多年了。
“這塊白色的戰術板,我一直用得很順手,出去比賽攜帶也方便。”對於自己的這個“老朋友”,盧鳳可謂愛護有加,“它跟我一起拿過好幾個獎盃呢,不能輕易換掉的。”這位冠軍教練透露,時間久了,板上各種顏色的棋子難免會損壞,她就利用帶訓間隙,用膠水簡單處理一下繼續使用,“都説贏球不換陣容,我可是一切都不想換,希望能一直勝利下去。”
圖説:盧鳳用戰術板講解
盧鳳經常使用的另一個裝備是擴音器,因為曲棍球的場地面積大,若是一直大喊,嗓子會啞,因此她淘來這個“幫手”,“前幾天練全場攻防的時候,這個喇叭可派上大用處,能屏蔽旁邊道路上汽車駛過的聲音,更能清楚地傳達教練組的要求,我一直跟斯琴高娃教練説,這是我們當教練之後做得最實惠的買賣。拿到的這些榮譽背後,都少不了它的功勞,所以和那塊戰術板一樣,這個喇叭,也是不能輕易替換的。”(新民晚報記者 陸瑋鑫)
記者手記|場地的秘密
藍天、白雲、綠草地……在那片修剪整齊的曲棍球場草皮下,還藏着一些特別的“秘密”。
按照國際曲棍球聯合會的規定,每片比賽場地都需要保持一定的濕度,一方面可以讓球走得更順滑,另一方面,也能減少球員受傷的風險。那麼在沒有人工澆水的情況下,場地的濕度是如何保證的呢?
圖説:小球員們在訓練中
“這片曲棍球場的草皮下面,藏着幾個水龍頭,會定期給場地澆水,確保條件符合規定。”對於記者的問題,盧鳳教練笑着解釋道,“也不是場地的每個部分都是濕的,仔細看一下,有些草地略微泛白,那就是乾的區域,所以説,曲棍球場地的維護保養,也是一門要求不低的技術活。”
從場地説起,盧鳳不由得感嘆國外曲棍球運動的火熱氛圍,“從小學、中學到大學, 國外的很多地方,都有曲棍球社團組織,打球的人很多,場地也很好,整體發展比國內要更好一些。”這位青訓教頭笑言,希望以後能夠有更多的孩子和家長,知道曲棍球場地裏的“秘密”,因為這就代表項目真正發展起來了,人才的儲備和選拔,也就會變得更加容易。(陸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