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武36年練成通背拳絕技,他是全國冠軍卻從不輕易出手

  【青島新聞網獨家】

  説起通背拳,或許不少人會感到陌生,相傳這門武術為清末時河北省廊坊市霸州人祁信所創,是一種以柔為主,以背力為法,放長擊遠先發制人的拳法。

  時承旭作為祁家門通背拳第七代傳人,他7歲習武,10歲才得以拜入師門,如今43歲的他,苦練通背拳已有36年,幾乎佔據了他生命長度的絕大多數。練拳是一個艱苦而枯燥的過程,想要熟練掌握一個單操動作往往要練上三四個月,遇上側空翻等高難度動作,骨折是常有的事。然而時承旭痴迷練拳,他把自己和自己的時間全都交給了功夫,最終成為獲得多次國際比賽冠軍的名將。

習武36年練成通背拳絕技,他是全國冠軍卻從不輕易出手

  如今,已邁入不惑之年的時承旭肩負起傳承通背拳的重任,他堅信“以德鑄人,以武鍛身”是中國傳統武術裏藴含的哲學和文化。刀為什麼有鞘?不是為了殺,而是為了藏,“我告誡徒弟‘人若犯我,要先忍讓三分’,因為習武之人出手就會傷人。”

習武36年練成通背拳絕技,他是全國冠軍卻從不輕易出手

  7歲習武10歲拜師

  他用十年學得通背拳

  他姓時,時間的時,他説練功夫需要時間,沒有時間功夫出不來。今年43歲的時承旭與功夫為伍的時間長達36年,幾乎佔據了他生命長度的絕大多數。初見時承旭時,他身着一套白色練功服,戴着髮箍,留着小鬍子,與電視劇裏武功蓋世的大俠頗有幾分相似。

  而時承旭的武術啓蒙也確實來自於電視劇,當年的《射鵰英雄傳》、《霍元甲》讓年幼的他對武術愈發痴迷。7歲那年,時承旭進入“五方功夫館”,師從祁家五行通背拳第六代傳人——李增普。時承旭説,為了方便練武,那時吃住都在師父家,早上5點半起牀跑步,白天上學,晚上練武,一個月才能回一次家。

  師父不僅教功夫,也督促他們學習。時承旭坦言,自己小時候有些頑劣,上課調皮搗蛋成績不好,師父見他考試成績差便責問他,時承旭低頭不語,於是師父上來就是一個轉環掌,一個正環一個反掌,雖然避開要害,但還是讓年幼的時承旭長了教訓,從此他再也不敢不用功讀書。

  儘管7歲就住在師父家裏學功夫,但真正拜師行禮是在時承旭10歲那年,“教徒弟要先觀察這個孩子的品性,老師父尤其講究這個,一般要觀察個兩三年,不然如果將功夫誤傳歹人那是有辱師門的。”時承旭説。

  “以德鑄人,以武鍛身”是出身武術世家的師父的傳武師訓,師父認為武術不僅可以強身健體還可以改變人的性格,培養出一個人吃苦耐勞的精神。通背拳看似柔和,但一招一式也頗為講究,通常一個單操動作就要練上三四個月,但時承旭不覺得枯燥,他太喜歡練拳了。就這樣,從7歲到17歲,時承旭在師父家住了十年,也得到了師父關於通背拳的真傳。

  斬獲全國武術冠軍

  他以實戰經驗調整拳法

  時承旭笑起來的時候有些酷似台灣男星王耀慶,而他自己也坦言年輕時確實有過“演員夢”,想憑藉自己的功夫考到中戲當個“武打明星”。然而,命運總是在不經意間轉彎,憑藉武術特招,時承旭沒能去中戲,而是去了上海體院,系統地學習關於運動與訓練的相關知識。

  隨後,時承旭在全國武術邀請賽中榮獲螳螂拳冠軍、通背拳冠軍,棍術冠軍、刀術亞軍,併成為中國武術段位指導考評員、國家一級武術裁判員。

習武36年練成通背拳絕技,他是全國冠軍卻從不輕易出手

  在不斷的實戰比賽中,時承旭開始對師父所授的通背拳進行調整,不管是在步伐、力量還是掌法上都融入了現代實戰經驗。“最早的通背拳,腿分開後承載的力量是三七分,前面一條腿是三分力,後面一條腿是七分力,重心幾乎都在後面這條腿上;到我師父那一代,改為了四六,前面四後面六,重心稍微前置了一些,但移動起來依然有點困難,所以到我這裏,我調整成了五五,就是前後兩條腿的重量一致,這樣動起來步子會更靈活。”時承旭説。

  此外,他還將通背拳的36手掌法加以提煉,總結出了較為實用的5手,“這5手分別是彈掌、劈掌、轉環掌、撩掌、穿掌。”一邊説,時承旭一邊用手比劃起來,通背拳掌法輕盈,看起來頗有些仙風道骨的感覺,“我這只是比劃了一下掌,還沒加腿上的功夫,我們有句行話叫‘手是兩扇門,全靠腳打人’。”

  那麼,通背拳的“殺傷力”到低有多大?多説無益,時承旭決定打一套拳給我們看看。伴隨着幾聲“嗖嗖”的拳風,打拳時的時承旭周身立刻騰起一股“殺氣”,“練拳的時候我們都要戴‘護頭’的,如果不戴,一掌下去你的下頜骨就會鬆動。”時承旭説,“掌法中來自掌心的氣壓非常大,像這個轉環掌,一掌下去耳膜立刻就會穿孔,所以現在不讓打耳朵了。”

習武36年練成通背拳絕技,他是全國冠軍卻從不輕易出手

  他決心傳承通背拳,告誡徒弟

  “人若犯我,要先忍讓三分”

  通背拳的掌法如此厲害,會不會擔心徒弟練拳後會出去惹事?“武術講究的是武德,學了功夫不要外露,要學會藏。就好比刀為什麼有鞘?不是為了殺,而是為了藏。”時承旭這樣回答,習武之人都有門規,他告誡徒弟“人若犯我,要先忍讓三分”。

  但時承旭也坦言,自己大學畢業後本沒想過要傳承通背拳,他曾與朋友合夥開過健身房,在武術培訓機構做過教練,機緣巧合下他進入精英搏擊俱樂部,從2015年到2017年的三年裏,年近四十歲的時承旭參加了多次國際比賽,在通背拳、三節棍、刀術三個項目上,戰勝了一眾十七八歲的小夥子,一舉拿下多個武術項目的國際冠軍。

  儘管比賽後的時承旭已是功成名就,但同時,他也深感中國傳統武術項目在傳承上的江河日下。“國外對於中國武術的推崇和傳承,從表面上來看,比我們自己做的好,我不希望我們自己的看家本領就這麼沒落了,以後如果有孩子想要學通背拳,學一些傳統武術,要跑去國外學,這就很可怕了。”

  於是,比賽回來後,2018年時承旭決定招收徒弟,傳承在我國有着上千年曆史的通背拳。“我教授的通背拳是經過我調整後的拳法,武術必須要不斷調整,與時俱進,才能更好的流傳下去。”時承旭説,他堅信中國傳統武術裏藴含着哲學和文化,可以培養一個人持之以恆、不屈不撓的精神,“以德鑄人,以武鍛身”才是中國武術的精髓。

習武36年練成通背拳絕技,他是全國冠軍卻從不輕易出手

  推行“武術進校園”

  他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傳承中國武術

  如今,時承旭有十幾個徒弟,從孩童到成人年齡跨度很大。“我很嚴的,練得不好該打打該罵罵,練這個就是為了要練出持之以恆的勁頭,我覺得現在的孩子經歷這種磨練的太少了,傳統武術裏的文化是其他文體項目比不了的。而且武術講究武德,強調堅持和團結的品質。”

  中國傳統武術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鮮明的時代價值,近年來,我國對於武術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也頗為重視。為了響應國家號召,時承旭所在的精英搏擊俱樂部從2016年開始堅持推行“武術進校園”活動,時承旭也走進小學課堂,為學生教授武術課程,這一舉措也讓青島在中國武術的傳承上走在了全國前列。

  “主要是我去教課,通背拳孩子們還學不了,就學學段位一路長拳,像上體育課一樣在操場上操練,有時候我也會給孩子們講講防身要領。”時承旭説,“武術進校園”對中國武術的推廣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而同時,作為通背拳的傳人,時承旭也希望他們這些習武之人為中國傳統武術所作出的努力,既是一份守護,也是一份傳承與發揚。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63 字。

轉載請註明: 習武36年練成通背拳絕技,他是全國冠軍卻從不輕易出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