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住黎巴嫩隊最後時刻的瘋狂反擊,澳大利亞隊在24日結束的男籃亞洲盃決賽中以75比73驚險取勝,從而以全勝戰績成功衞冕。黎巴嫩隊與新西蘭隊分獲亞軍和季軍。
男籃亞洲盃的前身是創立於1960年的亞錦賽。2017年,擁有悠久歷史的亞錦賽迎來重要變革,更名為亞洲盃的同時,賽期從兩年一屆變為四年一屆,還迎來了澳大利亞隊與新西蘭隊加入競爭。兩支大洋洲勁旅的入局,對整體實力相對弱勢的亞洲籃壇帶來有力衝擊。尤其是世界排名前列、擁有多名NBA球員的“袋鼠軍團”,在亞洲賽場擁有降維打擊之勢,首次參賽便以絕對優勢捧起冠軍獎盃。
本屆亞洲盃原定於去年舉行,受疫情影響延期至今年。儘管沒有徵召任何一名NBA球員,派出非主力陣容出戰的澳大利亞隊,仍成功完成衞冕目標。相比之下,曾16次登頂亞洲之巔的中國男籃,尷尬止步於八強。曾經稱霸亞洲籃壇的日本、韓國、伊朗等老牌強隊,也都退出了冠軍之爭。可以説,澳大利亞隊的存在,大幅壓縮了亞洲球隊的爭冠空間,“袋鼠軍團”傲視羣雄的新格局,或將成為一種常態。
除保持強勢的大洋洲雙雄之外,昔日東亞三強的沒落與西亞新貴的崛起形成鮮明反差。本屆比賽,中日韓三隊歷史上首次集體無緣四強,黎巴嫩與約旦卻成功會師半決賽,上演精彩的西亞“內戰”。西亞球隊的強勢崛起,與盛行多時的歸化之風不無關係。作為最早一批使用歸化球員的球隊,黎巴嫩、約旦等隊伍早已嚐到了的甜頭,並堅定地走上這條捷徑。事實上,藉助“僱傭軍”快速補齊陣容短板、高效提升球隊實力,幾乎已成為亞洲盃各參賽隊的標配。歸化球員的表現和適配程度,已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球隊成績的上限。
面對大洋洲對手與歸化之風的雙重夾擊,失去統治地位的中國男籃要想重返亞洲之巔,尚需付出更多努力。儘管有突發疫情導致陣容不整等客觀原因,從球隊在本屆比賽中的表現來看,整體實力下滑和臨場發揮欠佳亦是不容迴避的現實。在沒有歸化捷徑的情況下,如何充分挖掘本土球員的潛力,讓戰術理念與球員能力更為契合,是中國男籃走出低谷亟需解決的問題。
作者:穀苗
編輯:陳海翔
責任編輯:沈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