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冬奧)你不知道的冬奧事:什麼是“奧運遺產”?

  新華社北京1月19日電 你不知道的冬奧事:什麼是“奧運遺產”?

  新華社記者王沁鷗、姬燁、李典、鄭昕

  19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遺產報告集(2022)》發佈,總結了北京冬奧會籌辦以來已經轉化為現實遺產的成果。那麼,什麼是“奧運遺產”?這一概念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中國又為其注入了怎樣的新內容?

  (小標題)《奧林匹克2020議程》引發的轉折

  根據國際奧委會給出的定義,奧運遺產是實現奧運會願景的結果,包含所有通過舉辦奧運會,為公眾、城市和區域發展以及奧林匹克運動創造的或加速帶來的有形和無形長期收益。

  這個定義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國際奧委會官網上整理了多屆奧運會留下的遺產,最早可查詢到1920年的安特衞普奧運會。那一年,美國女子游泳隊鼓舞了同時期為婦女爭取投票權的運動,開幕式上首次出現的放飛和平鴿儀式成為之後歷屆開幕式的定製,舉辦開幕式的主體育場日後還成為當地足球俱樂部的主場並沿用至今。

  然而,近一個世紀之前,還沒有一個系統的“奧運遺產”概念,來指導人們有意識地通過舉辦奧運會為後人留下些什麼。安特衞普主體育場的改造花銷就佔了那屆奧運會總開支的一半,會後卻又經歷改頭換面式的大修才滿足了足球比賽的需求。這也表明:當時的組織者還沒有一開始就計劃好場館的後續利用。

  而現在,從籌辦之初便全面規劃、管理奧運遺產,並在期間踐行可持續的辦奧理念,已經成了奧運遺產工作重要的工作模式。這種模式的肇始,正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籌辦。

  北京冬奧組委總體策劃部遺產管理處處長劉興華參與了2008年和2022年兩屆奧運會的籌辦。他介紹,“奧運遺產”概念源於1956年墨爾本奧運會,其後不乏奧運會使舉辦地受益的例子,比如工業沒落的倫敦東區在倫敦奧運會後華麗轉身、俄羅斯國際奧林匹克大學在索契冬奧會後設立等。

  里程碑式的轉折發生於2014年頒佈的《奧林匹克2020議程》。這一由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提出的一攬子改革計劃提出,申辦奧運的過程應“關注可持續性和遺產”,國際奧委會應在舉辦城市和其他機構的支持下,長期評估和監測對奧運遺產的利用。

  北京冬奧會成為了《奧林匹克2020議程》頒佈後第一屆從籌辦之初就全面規劃管理奧運遺產的奧運會。2017年9月,北京冬奧組委就在總體策劃部單獨設立了遺產處。此後,遺產協調工作委員會成立,遺產戰略計劃發佈,第一份遺產報告發布……北京冬奧會的籌辦過程,遺產理念和實踐始終貫穿其中。

  (小標題)長期收益與同頻共振

  “我們很多雪上項目場館,賽後利用是很具挑戰性的。雪上項目大多小眾,甚至可以被稱作‘超人運動’,這些場館在賽後怎麼讓老百姓還用得上,場館也能持久運營下去,不能賽後才開始想,要從規劃之初就想。”劉興華説。

  對此,北京冬奧組委與三賽區的屬地政府和場館業主密切合作,所有競賽場館制定了三版《場館遺產計劃》。場館賽後首先要服務全民健身,在非雪季還要考慮多種經營。山地場館規劃開發滑草、徒步、攀巖、山地自行車等山地户外項目,實現四季利用。例如,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就將繼續舉辦國際高水平賽事,也將對公眾開放;在非雪季還將開發山地户外運動和旅遊觀光項目,融入地區整體發展。

  這種“長期性”作為理解奧運遺產的關鍵,被國際奧委會寫入了遺產戰略方針、奧林匹克遺產指南等文件中,和其他要素一道形成了如今對奧運遺產的定義。

  “最初人們普遍只關注硬件設施,後來意識到奧運會也能帶來無形的遺產。”劉興華説,此次發佈的報告集中,社會和文化兩冊集中展示了在社會文明進步、奧林匹克與冰雪文化普及推廣方面取得的成果。

  比如,志願服務事業受兩屆奧運會帶動得到快速發展;又如,“雪游龍”“雪飛燕”“雪如意”等場館命名,會徽、體育圖標等冬奧形象標識的設計,讓冬季運動中留下了中國文化印記;再如,北京國際奧林匹克學院的建立,創新推動奧林匹克研究和人才培養……

  “這些成果有些是因籌辦奧運會直接創造的,也有些是舉辦地本身就有的發展願望,奧運會的舉辦加速了它們的到來。比如京張高鐵通車及其背後京津冀一體化的加速,還有中國對綠色出行、使用新能源的倡導等。舉辦地與奧林匹克事業的願景實現了同頻共振。”劉興華説。

  (小標題)奧運遺產工作的“先行者”

  作為一項仍在探索中的工作,奧運遺產尚無成型的國際規則可循。“國情、文化不同,規劃管理奧運遺產的模式也不盡相同。”北京冬奧組委總體策劃部副部長王仁華説,北京作為全球第一座“雙奧”之城,已在奧運遺產工作中留下了獨特的印記。2008年後,北京的體育事業、奧運經濟、科技成果轉化、綠色發展理念等,都還在持續影響北京居民的生活;“水立方”此次變身“冰立方”,實現了場館的可持續利用。

  跨越百年的首鋼園區也是一處活的“雙奧”遺產。從1919年建廠,到北京奧運會前搬遷,再到成為北京冬奧組委辦公地點和首鋼大跳台所在地,建設北京冬季奧林匹克公園。巴赫多次稱讚,首鋼園區必將成為奧林匹克運動推動城市創新發展、世界工業遺產再利用和工業區復興的新典範。

  此次冬奧會的遺產工作中,北京冬奧組委已與國際奧委會共同創新制定了《遺產評估體系(KPI)》和《場館遺產計劃通用模板》,並已被推介至東京和巴黎等其他奧運會組委會……所有這些工作成果都會成為國際奧委會“知識傳承”(Knowledge Transfer)項目的一部分,這是一個包含了歷屆奧運會組織工作的經驗教訓和心得的資料庫,北京也將通過這種方式為奧林匹克事業留下可以共享的遺產,貢獻中國智慧。

  王仁華説,如今,北京冬奧遺產工作已被國際奧委會稱讚為奧林匹克遺產領域的“先行者”。(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95 字。

轉載請註明: (走近冬奧)你不知道的冬奧事:什麼是“奧運遺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