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帥更替消息落定,破題瓶頸仍需攻關 | 長江評論

長江日報記者馬萬勇

2021年下半年的中國足壇,國家隊帥位的更替成為全民關心的大事件。先是中國女足奧運會上的失利,國家女足主教練賈秀全難辭其咎;而中國男足緊隨其後,在世預賽亞洲區12強賽中6戰僅積5分,基本喪失出線權,主教練李鐵辭職。

作為國家隊,中國男足與中國女足代表着中國足球的最高水平,同時也承載着廣大中國球迷的希望與夢想,因此“誰來執教”自然也成為了球迷們熱議的焦點。一個多月前,中國女足也曾風風火火地搞了一次選帥競聘會,但中國足協圈定的幾名候選人中,無論是肇俊哲還是陳婉婷,其執教履歷都無法令廣大球迷滿意,最終中國足協不得不火線徵調正在昆明率隊征戰女超的上海女足主教練水慶霞接下中國女足帥位。同樣,在李鐵請辭後,中國足協又火線徵調了還有一週就將率隊踏上“保級戰場”的武漢隊主教練李霄鵬出任中國男足主帥。

事實上,無論是李霄鵬,還是水慶霞,他們的確代表則國內男、女足運動的一流執教水平,並且也長期在一線俱樂部執教,對於國內球員的現狀有充分的瞭解,但以長遠發展的眼光,國內教練員的經歷和能力畢竟受足球運動整體發展水平所限,具有一定的“瓶頸”和“天花板”,這也限制了中國足球的整體水平的持續進步和發展。

“中國人的事,只有中國人才能幹好!”這句話在足球圈常常被一些教練員過分解讀,但對於我們的中青年教練員來説,他們最需要的是保持謙虛與學習的精神,畢竟在足球運動上,我們與歐美高水平國家的差距是一目瞭然的,球員的技戰術能力與教練員的臨場指揮能力上的差距也絕不是憑一腔血氣之勇可以輕易趕超的。

在中國國家隊帥位上,“土洋之爭”也一直存在,“土帥”如戚務生、朱廣滬、高洪波、李鐵等,“洋帥”如施拉普納、霍頓、米盧、哈恩、裏皮等。這裏我們不具體評價他們的執教能力與敬業愛崗精神,只從戰績上看,米盧將中國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帶進了世界盃決賽圈,哈恩將中國隊帶進了2004年亞洲盃決賽,而佩蘭在2015年亞洲盃上率領中國隊小組出線則是近年來國足最好的戰績。

須知,國家隊帥位,絕不是培養教練的訓練場,而是代表中國展現實力的競技場。因此,在國足選帥問題上,中國足協的管理者需要有足夠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代表廣大中國球迷去行使決策的權利,令中國足球真正具有可持續發展的進步空間。

【編輯:鄧臘秀】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41 字。

轉載請註明: 主帥更替消息落定,破題瓶頸仍需攻關 | 長江評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