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國式摔跤、跳繩、拔河等傳統體育項目,曾給國人留下許多難忘的記憶。隨着社會經濟發展,人們的健康意識不斷提高,這些傳統體育項目煥發新的活力,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健身方式。本版推出“傳統體育項目展現新活力”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從北京的昌平龍澤到豐台花鄉橋,超過40公里的距離,21歲的史雪恩一下班就直奔公交站,經過近2個小時的輾轉才能趕上晚7點開始的摔跤訓練課,進行2個小時的訓練。2015年開始,這樣的奔波史雪恩每週要來上一兩次,周圍的人不禁好奇:那兩個人扭作一團的運動到底有何魅力,可以讓人如此着迷?
史雪恩練習的項目叫作中國式摔跤(簡稱中國跤)。中國跤規則簡單,摔跤者雙腳之外的身體部分着地為失分,這也是中國跤和奧運會摔跤項目(簡稱國際跤)的最大區別。“絆子”,是對中國跤技法的專門稱呼,有“大絆三十六,小絆賽牛毛”的説法,説的是因身體角度和用力方向不同,中國跤的攻防手段多變,極富技術含量,讓練習者痴迷的原因也在於此。
以巧破千斤
內蒙古自治區是中國跤的起源地之一,出生於錫林浩特的史雪恩耳濡目染,從小就對摔跤非常感興趣。“摔跤是當地的地域文化,那裏的體育老師都會這項技能,我們在學校裏多少都學過。”史雪恩説。
來北京學習工作後史雪恩沒有放棄自己的愛好,經過一番努力他找到了北京跤海俱樂部,這是一家以原北京中國式摔跤隊教練員和運動員為班底組建的培訓機構。史雪恩感覺有了歸屬,“可以系統地跟着專業人士學習中國跤。”
經過名師指點,史雪恩迎來“一戰成名”的機會。2017年的一次比賽,面對比自己高大的對手,史雪恩使出了“落步踢”的技法一招制勝。北京跤海俱樂部主教練、原北京中國式摔跤隊主教練劉長海當時在現場。他解釋説,這一招的妙處在於先引誘對手按照自己預設方向移動,然後順勢使出“絆子”。“這是個非常小的動作,但是時機要恰到好處,代表了中國跤‘以巧破千斤’的特點。當時這個動作一出來就引起全場轟動,過兩三年了大家還津津樂道。”劉長海説。
動作看似簡單,實則深藏玄機。運用之妙,在於一心。中國跤並不是一眼就能讓人喜歡上的運動,其運動之美,只能隨着練習的深入才能領略。
在摔跤界有一種説法,重複訓練1萬次以上的動作只有3%的可能性在實戰當中使出來。“從專業角度來看,我們常説三年才算入門。”北京市西城區體育局訓練中心中國跤教練員安虹屹認為,中國跤技術含量高,需要大量練習才可掌握,國內的柔道、國際跤運動員也會廣泛借鑑中國跤基本功的訓練方法。
健身好項目
與史雪恩不同,45歲的齊萌在跤場卻是屢戰屢敗。“誰上來都可以摔我,即便那些看起來力氣不如我的,一放一個倒,跟玩兒似的。”齊萌自己經營着一家電商類互聯網公司,由於長期缺乏鍛鍊,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
深知自己基礎較差,齊萌成為訓練最積極的那個,平時還自覺加練:不是上健身房強化力量,就是在家劈叉提升柔韌性,這一番努力下來,跤場戰績依然是負多勝少,但身體狀況有極大改善。現在齊萌扛着80公斤槓鈴,可以做15個深蹲,之前他只能做1個。更可喜的變化在精神狀態,齊萌説:“在摔跤館與朋友相處很單純,讓我心態平和。”
齊萌的經歷很有代表性:摔跤成為愛好者生活的一部分,不僅強身健體,而且在培養自信樂觀的生活態度方面發揮着積極作用。
“我更多時候用體育的方式拉近我與遊客之間的距離,重點講中國跤和中國武術。而且,傳播中國文化,講中國故事,本來也是我的工作內容。”43歲的李宗彥從事旅遊工作,兩年多的中國跤訓練,讓他在職場越發自信。“比如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短時間內我很難用語言説清楚,但中國跤就是很好的橋樑,一邊講解動作一邊介紹中國傳統文化,外國遊客普遍很感興趣,效果很好。”李宗彥説,這讓自己備感驕傲。
傳承有途徑
原北京市中國式摔跤隊運動員王都生對傳承中國跤抱有強烈的使命感,他在2014年創辦了北京跤海俱樂部,開始逐步制訂自家孩子的中國跤學習計劃。“西方格鬥講究直來直去,而中國跤的發力方式有來有回,好像在畫一個圈。”他14歲的兒子王龍飛説。
中國跤剛柔並濟、虛實結合,體現了中國文化精髓。66歲的王忠義和67歲的宋守平,是上世紀70年代北京中國式摔跤隊第一批隊員,據他們回憶,摔跤一直是羣眾喜聞樂見的娛樂活動和競技運動,特別是北京還有撂跤和撂地跤場的傳統。“小時候,日壇公園、天橋,還有一些衚衕,到處都可以看到玩摔跤的。”宋守平説。
過去幾十年,因體育系統項目調整,中國跤運動的發展也曾受到影響。但隨着中國式摔跤成為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正式比賽項目,中國跤又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安虹屹先後聘請宋守平、王忠義到隊裏擔任中國跤教練和顧問,“嚴格來説,現在還沒有正式設立中國跤項目,但是我們一直在教,傳統的好東西不能在我們這兒斷了。”安虹屹説。
“因為二青會的關係比賽一下子就增多了,現在北京擁有近20家中國跤俱樂部。”劉長海説。現在跤海俱樂部已經與兩所小學建立了合作,編寫教材的工作也正在進行,“摔跤是一個全身都能得到鍛鍊的基礎項目,對提高青少年柔韌性、靈敏性,預防運動損傷都很有幫助。”劉長海希望中國式摔跤能得到更好地推廣。
《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30日 15 版)